#关于学前班的思考#
2月份了,马上即将到各大培训机构大规模学前招生的高峰期,这两天我们学校也来了不少咨询的家长。
三月份来上的,基本上是冲着半年班的来的,也就是今年九月份要入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去年9月份开班的,是一年班,这个3月份开的,正好是半年班。
一年班在上半年已经把古诗学完,拼音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非常熟练,英语的上册已经讲完,语文的上册书也讲完了。他们在新学期开学后会成为学前班里的大班学生,基本上就是在复习旧内容的基础上加点新的认字、弟子规、英语用别的教材激发一些兴趣、数学继续学到100以内加减法或者略低。
很多人看到别人去某个机构报名都一窝蜂地上。
(写了一大段又删了,不想让文字带着情绪)
我还是说说我自己心中的学前班吧。虽然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知道有些机构从学前开班的第一天,就是直接上小学的教材,拼音,认字;
我也知道有些机构根本就没有活动的场地,孩子几乎一天都看不到外面的蓝天白云,也呼吸不到或许带了一丝雾霾的空气;
我知道有些老师除了经验并无耐心和爱心,孩子经常会被罚写作业到很晚,当然很多人把这个解读为老师的爱;
我也知道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前班里,是为了一年级可以轻松度过,减少入学以后的不适。
幼小衔接,我觉得主要是心理上有个过渡,活动的场所从幼儿园的娃娃家活动室变动到学校的教室;从原来的时间零散自由无目的性变成有学习目标学习教材的活动;交际范围从原来的较小组织变成大范围的陌生同学;需要听得懂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可以较为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需要尽可能自己面对在人际交往和平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增强独立性。
当然,现在整体上教学进度较快也是一个现实,这需要提前打一些拼音和认字以及较为简单加减法的基础。
我曾经遇到一个学前班,他们的教学时间是从2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45分钟。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而且他们用的教材也不是一年级要学的,是学前的自有教材。
如此,都是良性尝试,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把眼光放远,关注孩子的交际、情绪、习惯等方面。
总之,孩子还是自己的。进入学前班之前最好可以根据自己的孩子情况设定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期望。有些孩子接受快有的孩子慢。就好像我们养的花,花期也是不同的。这些都非常正常。有些孩子学习拼音很快就明白了发音和书写原理,有些则需要慢慢地参透慢慢地悟才能啃动这一块硬骨头。
我见过很多看到别的孩子进步飞快自己也急的不行的家长。最后为家长期望买单的,还是我们的孩子。
其实童年太短暂了,不要人人皆急着朝一个方向飞奔,却忘了奔跑的还是我们尚在发育中的宝贝。
别只盯着那一纸成绩单和某些看似耀眼的成绩,换取他们的是我们宝贝本该快乐活泼的时光。
也别忘了,知识的支撑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在和饱满的人格,不要舍重取轻。
也别忘记了,不管他们经过了努力以后学的如何,他们都是我们最重要的宝贝。
一切,从爱出发,再回到爱里。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如上,都是我的个人想法,有不成熟,欢迎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