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Sissi在英国读小学(英国孩子的社交第一课)

敲门砖 2013-3-28 10:5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lileixibao 发表于 2013-3-28 04:07
刚刚看到一个关于初中作业多的帖子,有话想说。在别人那里说太多不好,就在自己地盘说。

小学和初中阶段, ...

    首先,我很感谢sissi妈妈的分享。一下纯属讨论,并无恶意。
    中国和英国教育的游戏规则不同,也就是有特色的国情 。在这样的规则下,我们只能去遵守否则就出局或者去接受另外一种你认可的规则。无法去简单的说,哪一种规则好与坏。
   每种规则培养的人不同,我们的学生在理科方面能力的培养是有目共睹的,注意我说的是能力。也就是说我们的规则是需要培养工程师培养螺丝钉。而英国显然在这方面和我们没法去比。
  另外,法律应该是一个对文化背景和专业知识,语言驾驭要求极高的一个专业,你能想象国内的学生出去具有这样的能力吗?他说不出来也正常,难道他不知道只有不断去讨论,才能提高更快吗?就这个问题你可以去问一下。
   在这里说这么多,完全是我的看法,是对国内教育持有完全否定的一个不同的见解。
   我一边说要有自己的思想,一边却全面否定意见存在已久的事物,我感觉很可笑。
   存在即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幻幻 2013-3-28 14:1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刚刚看到这个贴子,一口气读完,真好,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学习轨迹。喜欢LZ的文字,简洁明了又不失有趣,会继续关注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寻找爱世界 2013-3-29 09:5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因为家里没有小孩子平时不是关注这方面的帖子,刚刚无意中发现也是一口气读完,有很大触动,LZ的帖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等做了姥姥会在孩子教育上给很多参照。不管在国内国外读书,一定要给孩子创造能最大发挥潜能的机会。会继续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vivian83 2013-3-29 11:2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但是周围很多有国外国籍的孩子,也选择在国内读小学。
国内的基础教育还是很扎实的,亚裔孩子到国外读书,成绩都是最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女孩宝贝 2013-4-1 09:5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早上发现了楼主的帖子,一口气看完了。很生动,很用心。吸取好的地方,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P为我的孩子积攒教育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leixibao 2013-4-2 03:4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天天淘007 发表于 2013-3-25 15:19
Sissi表现得非常棒,这和亲爱的你滴教育分不开啊。人之初性本善嘛,英国这种制度体现对人的充分尊重,跟他 ...

{:soso_e179:}{:soso_e179:}说的很对,有机会与你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leixibao 2013-4-2 04:3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本帖最后由 lileixibao 于 2013-4-2 04:36 编辑
天天淘007 发表于 2013-3-25 15:19
Sissi表现得非常棒,这和亲爱的你滴教育分不开啊。人之初性本善嘛,英国这种制度体现对人的充分尊重,跟他 ...


{:soso_e181:}发重了{: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leixibao 2013-4-2 04:4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本帖最后由 lileixibao 于 2013-4-2 05:40 编辑
敲门砖 发表于 2013-3-28 10:52
首先,我很感谢sissi妈妈的分享。一下纯属讨论,并无恶意。
    中国和英国教育的游戏规则不同,也就 ...


{:soso_e181:}欢迎讨论啊!{:soso_e113:}
人们制定规则,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它,只因世上没有完美。
人类尽己所能使其遵守的规则,趋于完美。
我与Sissi爸爸开玩笑,英国教育大臣一定是参照了中国的基础教育方法,才制定出这个新大纲。{:soso_e112:}
但是,当英国人对此有异见时,尤其是有担当、有话语权的教育人士,这些人会联合起来发出声音,并产生影响。
因为他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即
“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理解的能力”,
而不是“存在即合理”的无力。
举法律课堂上的例子,是因为我刚刚在上个星期天,与这位Master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交流,交流她一路读书,从国内到国外的体会;
同时,她也是一个小学5年级孩子的妈妈,
——唉,谁让咱都是父母呢?!{:soso_e154:}
其实这种“集体失声”,并不仅仅出现在国外的大学课堂,用母语表达的国内课堂亦不鲜见;
尤其是执教中外联合培养双硕士课程的老师,对于课堂上中外学生的差距,老师的感受是真实具体的。
人生如同马拉松,看的是谁跑到最后,而不是谁在起跑线上跑的更快。
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又说多了
{: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leixibao 2013-4-2 05:2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周一愉快 发表于 2013-3-27 21:48
关注中

{:soso_e181:}欢迎继续关注{: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leixibao 2013-4-2 05:2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lihouhang203 发表于 2013-3-28 08:54
上边帖子的内容,我完全赞同!
可是很多人看不到,包括中国的教育者,家长,更不去身体力行的去做。都知道 ...

“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作出自己的努力,为缺乏安全感的人群做些什么,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比如为国家多做事情,让国家更富强,社会保障更系统更完善;又比如扩大人民的话语权,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声音被听到。”
——不是我说的,但是我想表达的{: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29 粉丝
  • 1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