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老爸•小女•初中系列(再回首)

 楼主| 水潭 2013-1-28 14:1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小天健升初中 发表于 2013-1-28 13:20
你的长远计划没有问题,某种程度上,你我的想法是一致的,为将来打好基础。关键是如何理解这个基础。以我 ...

你的长远计划没有问题,某种程度上,你我的想法是一致的,为将来打好基础。关键是如何理解这个基础。以我个人的愚见,一年前的状况是“病在肌肤”,如今是“病在腠理”了,或许真实情况并非我从你字里行间理解的那么糟。不过,我觉得你的想法实施起来却是事倍功半,所以觉得还是出来冒个泡,希望不要打击你的积极性。
===》前面回了您的帖子。但你的这个帖子因为弥足珍贵,所以还是需要一条一条回复。我在这里写帖子就是需要听不同意见的,您保证打击不到我。{:soso_e113:}
某些学生初二学习(单指数学)之所以出现大幅度下滑,根据学习内容分析,我认为有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好。第一,初二上的期中考试前,平面几何三角形知识的综合知识没过关,咱们过来人都知道平几一旦卡壳是要命的,少说得10分吧。许多孩子到这个时候出现重大考试大题丢分,心理打击很大,产生恐惧感。这种恐惧感随着四边形、相似、圆的一步步深入会越来越可怕。初中平几到圆就结束了,回头再看,三角形的内容简单得很,可是后面的内容是带着欠债学下来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认为,要打好三角形的基础是关键。那么,就目前进度,三角形的内容很简单,不过花样还是蛮多的,应该多做做基本辅助线、平移、旋转的题目,开拓视野。平移、旋转属于几何变换的基础,按理应该排在圆的知识之后。但初中平面几何的教材已经改得不像样了,讲得少考得多,让人摸不到门路。
第二,是因式分解。这些是期末考试前的内容,是未来几年的代数学习的基础。但很可惜,教材上这方面的知识太简单了。因式分解归纳起来有十几种方法,应该大讲特讲的。很遗憾,教学进度的安排,排在了这学期的最后,考试内容也简单。孩子们应该做的练习少得可怜。到了分式、一元二次方程时,就会明白这里欠下了债。到了高中,就会明白债滚债了。
===》这些部分说的非常好,在初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全部采纳。
回到你所说的基础,也许你认为小学的知识很重要,我不反对,也在一年多以前建议你给孩子拓展下小学奥数的知识点。或许你做了但不成功,但现在不要花太多精力了,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当前的知识,这些才是未来学习的基础。或许更好的办法是,你自己看看下学期的知识,觉得孩子基础薄弱的知识有针对性的补,这样孩子下学期学习不吃力,心情会轻松些。至于培养孩子数学兴趣的想法,现在不要了吧,就当是考试逼她不得不学数学了。
===》是问题总是无法绕过去,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我还有时间,尽管是真的有些晚。下学期的知识会合理地帮孩子补,应该不会出现差错。现在看小学初中还可以和平相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烧茄子 2013-1-28 15:5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水潭 发表于 2013-1-28 14:03
你个茄子,我可不让你托大。
用某大佬的一句话说,你的那些解题法要是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就是 ...

我说的是如何搜索你说的那个“等量代换”。如果一系列的等量代换已经摆在那里,那么接着需要做的只是简单的计算,而不是分析,解题咬硬的地方都在分析上。
如果孩子做不出某道题,可以肯定地说,是那个“等量代换”的某个环节断掉了。链断掉的原因有很多,即使天天摆弄某个链,到了实际一样未必就能接得上,更多的还是依赖大脑的搜索能力。

还是举个简单的例子,某道选择题,已知条件如何如何,某个量是8,现在改变了一个条件,问那个量现在可能是多少,备选有4个数。
很多孩子会立刻埋头算,各种等量代换,算了半天,算不出来,TMD有一个未知数怎么消都消不掉,等量如何代换?
其实这道题的问题的根儿,是从4个数里选择,第一个“等量代换”是如何从这4个数里选择。做这个选择需要什么,谁说做选择一定要拿到那个数?一个区间不行吗?即使是单选,某个备选答案落在其中不合理吗?思维敏捷的孩子在第一次见到那个“可能是多少”就已经得到提示了。算迷糊还能跳出习惯固定套路来的孩子,在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以后,会知道要计算的是个区间,有了那个区间也可以做选择,进而链条得以继续,转成一个求那个量的取值范围的问题。整天套公式的孩子,基本可以和这道题说再见了。通过这道题还可以知道即使算不出具体的数,一样可以得到一个具体数的答案,里面隐含了什么?有什么可以汲取的?有什么启示?这个需要孩子自己去想,想了肯定有进步,不想,题做完就扔,P也得不到。
要达成这个,天天练取值范围计算,那也是没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鱼儿528 2013-1-28 21:2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看楼上的技术派发言,我只有惊叹的份,;P两位爸爸继续,我在认真学习:lovelines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okankan 2013-1-28 22:1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真的是技术帖{: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水潭 2013-1-29 07:2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烧茄子 发表于 2013-1-28 15:59
我说的是如何搜索你说的那个“等量代换”。如果一系列的等量代换已经摆在那里,那么接着需要做的只是简单 ...

来点干货,告诉我干啥有用? 继续学解题方法?我去。 我再也不鼓捣了。反正对于我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了,让每道题来训练解题方法吧。以后来点玄的:润物细无声,无招胜有招如何?{: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水潭 2013-1-29 07:3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小鱼儿528 发表于 2013-1-28 21:20
看楼上的技术派发言,我只有惊叹的份,两位爸爸继续,我在认真学习 ...

手痒,跟茄子过过招。{: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烧茄子 2013-1-29 08:3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水潭 发表于 2013-1-29 07:29
来点干货,告诉我干啥有用? 继续学解题方法?我去。 我再也不鼓捣了。反正对于我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了,让 ...

绕了这么一大圈,你说出个没用,,,你早说啊,费我那么多口舌。{:soso_e1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水潭 2013-1-29 09:4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烧茄子 发表于 2013-1-29 08:37
绕了这么一大圈,你说出个没用,,,你早说啊,费我那么多口舌。
...

你来点新鲜的,你那方法我早就学了,而且专门买了你推荐的书呢。你现在还炒剩菜,我不批评你就不错了。{: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eimahot 2013-1-29 10:0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茄子先生推荐的是哪本书?水潭先生能不能再说一下,俺们也学习一下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烧茄子 2013-1-29 13: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水潭 发表于 2013-1-29 09:41
你来点新鲜的,你那方法我早就学了,而且专门买了你推荐的书呢。你现在还炒剩菜,我不批评你就不错了。{: ...

见效果没啊?这不也和孩子学习一样,能解孩子的题才行嘛。
嘿嘿,我推荐的书,我也就大概地读了读,榨些能用孩子身上的就行了,多出的扩展部分直接扔了。
炒剩菜,,,怎么说呢,能炒到好处,是我没炒到,那我肯定不能扔。
话说到这儿,我明白了一点:你认为我说的,完全在你的掌控之内,没有任何新意。而且潜台词还有点这个意思:没啥用。对吧?{:soso_e113:}到此我就不需要在那些细节上费什么唾沫了。

我属于很早就在学习上开窍的学生,当然仅仅是学习而已,至今没有什么成就。很多人开窍早,还有很多孩子,在小学四年级、初二、高二开窍,一步跨上去了。我的孩子四年级、初二都错过了,现在刚好在高二,我是想让孩子尽可能地早开些窍,能开多少开多少。
记得你以前提过优秀孩子的那个“长考”能力,这个长考能力和要学习的内容本身没大的关联,也和“长”没关联,我孩子以前只要是难题必然长考,无休止的长考。。。其实她就是在那里胡乱“考”。这个“长考”的背后,隐含的问题是会解题的孩子怎样“考",水平泛泛的孩子怎样“考”。幸运的是我会做那题,我有机会琢磨自己是怎样“考”的,还可以问出孩子是怎样“考"的,下面的问题,就是搞清楚这个“考”,再琢磨怎样把这个怎样“考”教给孩子。
“考”者,推理也;推理,逻辑也。说到这里,似乎又扯到歪路上去了,中学的孩子似乎不该教这个东西,实际上真是这样么?从小学开始,课本中无处不在的都是逻辑、推理,理科有文科也有,只不过没有象数学定理什么的那样明着提出来,隐含的而已。不擅长长考的孩子,推理能力肯定弱,我孩子这点很明显,看她的答卷基本是天书,要么列几个莫名其妙的式子,要么几乎没有几行不带因为所以的三个点儿,几乎完全不会讲理。没剩多少时间,于是上个假期我就捉她给硬灌了形式逻辑,被迫学习她认为不该学的东西直接导致了抵触,接着整整半个学期都住校不回家,回家也是拒绝辅导。

评价一个方法是不是有效,很难,里面牵涉了太多的东西。哪个孩子辅导有效了,能不能认为那个方法真正一定有效可以搬来用?哪个家长放任了,孩子学习依旧很好,能不能认为自己孩子放任就行?那个有效的后面有太多隐含的东西,更多的取决于要去辅导的人能不能抓住。这貌似也是你说的那个“等量代换”的过程,一个孩子一条链,各有不同,尽管局部可以借鉴,但更重的在搜索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那个精妙的结果路径和+那个被教育的孩子的成绩提高。我们来这里分享的更多的是搜索过程,结果相对都是次要的,因为结果里有说话人以及他的孩子的很多隐含大前提。
方法有效与否,别的都不好判断,只需要看一点,过一段时间孩子尝到甜头没有,尝到了肯定会主动找你。刚开始肯定是熬,但必然不是一直那么持续地熬,除非菜炒的一直那么烂。

再往下,该你说了,你觉得提高孩子的成绩和能力,应该是怎么个打法?上盘新菜吧。指导思想?操作手段?具体细节?反馈回的感觉?调整?都是努力了很久的家长,总能说出个几套来吧?写个长篇吧。{:soso_e1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14 粉丝
  • 19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