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潭 发表于 2013-1-29 09:41 
你来点新鲜的,你那方法我早就学了,而且专门买了你推荐的书呢。你现在还炒剩菜,我不批评你就不错了。{: ...
见效果没啊?这不也和孩子学习一样,能解孩子的题才行嘛。
嘿嘿,我推荐的书,我也就大概地读了读,榨些能用孩子身上的就行了,多出的扩展部分直接扔了。
炒剩菜,,,怎么说呢,能炒到好处,是我没炒到,那我肯定不能扔。
话说到这儿,我明白了一点:你认为我说的,完全在你的掌控之内,没有任何新意。而且潜台词还有点这个意思:没啥用。对吧?{:soso_e113:}到此我就不需要在那些细节上费什么唾沫了。
我属于很早就在学习上开窍的学生,当然仅仅是学习而已,至今没有什么成就。很多人开窍早,还有很多孩子,在小学四年级、初二、高二开窍,一步跨上去了。我的孩子四年级、初二都错过了,现在刚好在高二,我是想让孩子尽可能地早开些窍,能开多少开多少。
记得你以前提过优秀孩子的那个“长考”能力,这个长考能力和要学习的内容本身没大的关联,也和“长”没关联,我孩子以前只要是难题必然长考,无休止的长考。。。其实她就是在那里胡乱“考”。这个“长考”的背后,隐含的问题是会解题的孩子怎样“考",水平泛泛的孩子怎样“考”。幸运的是我会做那题,我有机会琢磨自己是怎样“考”的,还可以问出孩子是怎样“考"的,下面的问题,就是搞清楚这个“考”,再琢磨怎样把这个怎样“考”教给孩子。
“考”者,推理也;推理,逻辑也。说到这里,似乎又扯到歪路上去了,中学的孩子似乎不该教这个东西,实际上真是这样么?从小学开始,课本中无处不在的都是逻辑、推理,理科有文科也有,只不过没有象数学定理什么的那样明着提出来,隐含的而已。不擅长长考的孩子,推理能力肯定弱,我孩子这点很明显,看她的答卷基本是天书,要么列几个莫名其妙的式子,要么几乎没有几行不带因为所以的三个点儿,几乎完全不会讲理。没剩多少时间,于是上个假期我就捉她给硬灌了形式逻辑,被迫学习她认为不该学的东西直接导致了抵触,接着整整半个学期都住校不回家,回家也是拒绝辅导。
评价一个方法是不是有效,很难,里面牵涉了太多的东西。哪个孩子辅导有效了,能不能认为那个方法真正一定有效可以搬来用?哪个家长放任了,孩子学习依旧很好,能不能认为自己孩子放任就行?那个有效的后面有太多隐含的东西,更多的取决于要去辅导的人能不能抓住。这貌似也是你说的那个“等量代换”的过程,一个孩子一条链,各有不同,尽管局部可以借鉴,但更重的在搜索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那个精妙的结果路径和+那个被教育的孩子的成绩提高。我们来这里分享的更多的是搜索过程,结果相对都是次要的,因为结果里有说话人以及他的孩子的很多隐含大前提。
方法有效与否,别的都不好判断,只需要看一点,过一段时间孩子尝到甜头没有,尝到了肯定会主动找你。刚开始肯定是熬,但必然不是一直那么持续地熬,除非菜炒的一直那么烂。
再往下,该你说了,你觉得提高孩子的成绩和能力,应该是怎么个打法?上盘新菜吧。指导思想?操作手段?具体细节?反馈回的感觉?调整?都是努力了很久的家长,总能说出个几套来吧?写个长篇吧。{:soso_e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