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潭 发表于 2013-1-27 09:57 
茄子的方法看起来很美味、非常诱人,不过茄子发现没有,尽管解题的方法有专著可读,有专职老师可教,可是 ...
茄子的方法看起来很美味、非常诱人,不过茄子发现没有,尽管解题的方法有专著可读,有专职老师可教,可是能灵活运用,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还是遥不可及。
灵活俩字,的确足以灭掉一大部分学生。单研究灵活本身,一千道题少说也有几百个“灵活”在里面,就算都学会了,再来一千道,肯定还有一部分无章可循。
复杂题会做的人很多,为什么会做,知道“自己脑袋好使","基础好”,“刻苦”的人很多,但这些只是一方面,对教会孩子去应付那些问题,不够。我一直认为,解题,一直有方法。这个方法如果狭义地去看,就是题型了,从结果看,掌握尽可能多的题型,肯定是没多大意义。只有继续抽象归纳,直到没法继续,才能真正看全这个方法到底是什么。
简单题与复杂题。都是题;简单题只要孩子学了没有不会做的,回头看,复杂题是一系列的简单题构成的,为什么组合到一起就不会做了呢?如何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一系列连贯的简单问题,才是问题的根本。
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一系列连贯的简单问题的方法,就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是独立于问题域的东西,是贯穿分析问题过程的向导。很多孩子掉到题里出不来,就是缺这个方向的导引。
猴子吃挂棚顶的香蕉的问题分析过程,估计如此:
怎样吃到香蕉==》怎样拿到香蕉==》用棍子捅下来?到能摸到香蕉的地方去?求人给拿到?
没棍子,没人来,两条路死了;
如何能到香蕉那地方?==》如何去到那么高?==》垫东西?爬上去?跳上去?
爬不上去,跳不那么高,只能垫东西==》垫桌子椅子==》欧了。
解题过程就简单地一逆。
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大体过程莫不如此。
当孩子看完题不能一下弄出来的时候,不妨引导性地问一问:
1、这道题求什么?答案会是什么样的?
2、你学过的知识里,求这个有几种方法?哪个更能贴近这个题给的条件?
3、用你选定的方法试着列列式子,看看条件有啥没啥?
4、缺的条件,有几种求法?哪种更靠近这道题?
........
没缺的条件了,问题就解决了。
从树干成功缕到了根系的末端,一条路径就有了,这条路径不管看起来有多么复杂,这个解决过程里并不涉及。
剩下的就是写答案,从根系的末端按分析过程一步步地逆序走回树干。
这个过程肯定会有被卡住的时候,如果被卡住了,那个问题,肯定是基础问题,不是什么“灵活”的问题。求某个东西,有几种方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如果孩子已经掌握这个方法了,那么做题的思路就会清晰很多,速度也会快很多,而且在做题过程中能自己找到自己基础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当然了,做这一切,对要解决问题的问题域的相关知识要掌握得准,还透。准,没差头,全覆盖,这个要看书啃例题;透,全面理解,和学过的知识融合,这个要做题。
做完一道题,问问孩子这道题考的是什么,自己哪里有差头,该看看什么地方,有的时候家长也只能这样引导孩子的思维。告诉孩子这题第一步怎样怎样,第二步怎样怎样,,,我试过,不管怎样洋洋洒洒,都没用。家长要教的,是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脑袋去想问题。
至于孩子的成绩,有进步没进步,那只是一方面。成绩有进步没进步都有很多原因在里面,关键是咱们真正教会孩子点儿啥没有。我现在和孩子坐一起的时候,感觉比高一那时候还是好多了,估计你也是。路漫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