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老爸•小女•初中系列(再回首)

 楼主| 水潭 2013-1-25 14:1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烧茄子 发表于 2013-1-25 09:59
闲大了,正好和你聊聊。。。

数学问题的产生,几大原因 基础不稳、兴趣不足、做题量不够、上课精力不集 ...

茄子,看来不放点干货你是不会开金口的。

闲大了,正好和你聊聊。。。

数学问题的产生,几大原因
基础不稳、兴趣不足、做题量不够、上课精力不集中。
A、基础不稳:
这个属于高度概括,属于历史问题,里面包括一系列的问题,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在里面。解决这个问题不妨放在解决当前问题里面顺带解决,谁都没办法为一个初中生专门补习小学知识,所以,又回到解决当前的学习问题这个老路上。
===》“谁都没办法为一个初中生专门补习小学知识”===》我准备挑战一下。
B、兴趣不足:都说兴趣是培养的,但貌似还真不是那么一回事。兴趣都是伴随心理上的高回报与可以做得更好的信念而产生的,信念要事实支撑,往往比别人做得更好才是那个支撑,,,又回到解决当前的学习问题了。
===》想法一样。
C、做题量不够:
说量不够,那么就必然有个潜台词:有个基准做题量,谁能说出基准做题量是多少?如果不是孩子做题非常少,这个结论轻易下不了。个人浅见,与其说做题量不够,不如说做题质量不够高。做题好比榨油,在豆子(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关注的应该是出油率。
===》确实是要考虑出油率
D、上课精力不集中:
其他因素导致孩子上课分神,这个家长可以自己教育孩子,也可以找老师协助解决。但是孩子主观想集中缺集中不起来,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一节课收获有限,这或许是更关键的问题。
===》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是后者。
上课精力不集中也是无法直接解的,解不了的问题不要管。这个,如果是你辅导孩子,还是要管一管的好。孩子跟不上老师,那没办法;孩子跟不上你,你可以去找问题在哪里(多半都是基础老问题),适当放慢节奏,补补基础,让孩子能跟上。跟一跟,孩子跟的速度逐渐也就上来了。
===》孩子跟不住我这个很容易调,她想跟不住、混过去都难,但跟不住老师才是大问题。跟不住老师意味着课堂时间的浪费,这才是致命的。

兴趣你也逼不出来,同样是不可解的问题,放弃之。
这个的确是应该放弃。
===》{:soso_e181:}

好了,基础
+ 做题量。这两个大家都会解。基础巩固、做题量上来了,会不会带来成绩的提升?基础,家长能做的,多半就是强调了再强调,有实质的?做题量,压一堆题在孩子身上,今天压和昨天压,又有什么不同?这个“大家都会解”,说成“大家都会做”或许更准确,解决问题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之间,不是等价的。
===》仅仅这一个问题展开讲就是老长,只能一语带过,因为太细节了。

成绩提升后,家长的脸好看不,老师的脸好看不?正激励来了,孩子开心不?开心会不会带来兴趣的提升?兴趣的提升会不会带来课堂效率的提高?孩子会不会变的努力?围魏救赵能不能实现?就这些小伎俩没啥更好的办法。这一系列的传递,缺起点,起点到不了,进不了那个良性循环,就到不了终点。
你的所有动作,都要暗中为你的瞄着的目的服务,其他都是方法和手段,这些瞄着的才是你的目的。起点,起点,起点。
===》起点最艰苦,这最考验意志。

算数错,就要琢磨有啥办法改善。弄错了,首先是分析原因。偶然没来由的错,神都解决不了。一点小经验:我孩子在做题的时候,把分析过程与写题解过程搅在一起,边算数边想怎样把题解出来,一心二用,难免有错。分析归分析,分析过程的计算尽量简化到知道那个量可以有、可以不十分复杂地计算出来就行了,落到答卷上时,再心无旁骛地去计算。如果不分神,中学的孩子算对结果肯定是相当容易的事儿。
===》学习了。

难题做不出,就要琢磨为啥思维到不了这个高度。哈哈,难题的思维,用高度来形容的确是比较贴切,与其琢磨为啥,不如琢磨那个高度到底是什么,怎样从题海中抽出那个独立于知识外的高度。有些孩子能到那个“高度”,有些孩子不能。让能达到那个高度的孩子讲那高度是怎么一回事,多半也得不到可以直接借鉴的东西。
这个高度,很多成年人有,但是你让他们讲,往往也和孩子一样的结果,让他们把这个高度传授给孩子,那就难上加难了。
这个“高度”到底是什么?泛泛地讲,就是:如何解决一个通用问题。到了孩子学习上,就成了如何解一道数学题,进一步深化到如何解一道平面几何题,还可以继续细化。这个“高度”的最高层次就在“如何解决一个通用问题”,只有这个层次才能真正抽象表达出解题的本质。落实到具体问题上,仅仅是和具体知识结合了而已。
能把握最高的层次,才有思想,才有指导,才能更好地运用方法。当然了,孩子是不能直接接受这类说教的,好老师,是把这些东西揉到具体问题里讲给孩子,,,,,,
===》“高度”这东西很神秘也很浅显,但解之不易,那必定是所有其他问题解决后达成的结果,不会有单一的方法可行。

会的题错,就要研究马虎的根源。这个就归结到基础了,顺便解决一部分基础问题。
===》{: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烧茄子 2013-1-25 16:0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水潭 发表于 2013-1-25 14:16
茄子,看来不放点干货你是不会开金口的。

闲大了,正好和你聊聊。。。

“高度”这东西很神秘也很浅显,但解之不易,那必定是所有其他问题解决后达成的结果,不会有单一的方法可行。

举个小例子,这个小方法貌似在理科里通用,忘了叫啥名了。
@@¥%#¥……%@@%……#¥%……@,求A。
解题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1、粗浏览一遍题,看清楚要求的A是神马东西。直接看看不清楚的时候,想一想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东西应该是什么样的,用那个东西来代替A。
2、脑袋里搜求A的各种方法(基础的基础):有个A=B+1的公式?还有个A=C+D的公式?本题里是不是可以用A的两个状态的差来求?等等等等,找个最贴近条件的看下一步该求啥。
3、问题细化成求B,或者求C和D,或者求A的两个状态的值。B,C,D,绝大多数情况下会比A离已知条件更近,复杂题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简化了。
如果这些要求的东西恰好条件有,简单题,可以写了;
如果这些要求的东西还没有,就要继续去求这个东西,方法依然是从2开始。如果求到最后要求的东西是个简单的数,那么面对的是简单的算术解法;如果剩下的东西不能直接算出来,剩下的就是关系,那么方程的代数解法也就足够了。几何里包含了算术关系、代数关系和空间关系,总之都是些简单的知识。

不管解什么题,这个套路一开始肯定是这样的,也是最基本的东西,90%以上的题这种解法全OK。相当多的孩子面对复杂题不知道如何化繁为简,至少是没掌握这个。当然里面还有些其他特殊方法,那些需要特事特办,需要积累,或许还需要一些灵感,但那不是有非常明晰的规律可以追求的。每科能到90分,不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贝塔 2013-1-25 20:5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看高手之间的切磋,受益匪浅{: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okankan 2013-1-25 21:1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soso_e182:}{:soso_e182:}{:soso_e1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会飞的机 2013-1-25 22:28 手机浏览器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久违了的感觉,真好!继续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水潭 2013-1-27 09:5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烧茄子 发表于 2013-1-25 16:06
“高度”这东西很神秘也很浅显,但解之不易,那必定是所有其他问题解决后达成的结果,不会有单一的方法可 ...

茄子的方法看起来很美味、非常诱人,不过茄子发现没有,尽管解题的方法有专著可读,有专职老师可教,可是能灵活运用,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还是遥不可及。实话说我现在已经不再把这个作为重点,而是从专业运动员训练方法取经,孩子要想有强健的体魄,需要有营养餐的配合、合理的体育锻炼、专业的肌肉训练手段,缺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获得动态的平衡。孩子的学习也是一个一个循环中螺旋上升的。我还是把学习看做一个长跑,强健的体魄,合理的体力分配,周到的战术组合都是必不可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水潭 2013-1-27 10:0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贝塔 发表于 2013-1-25 20:56
看高手之间的切磋,受益匪浅

这个真不敢当,用有的坛友的话说,整天婆婆妈妈的车轱辘话,也没看到他的孩子有啥进步,得瑟个啥劲?

其实这样的坛友说的不错,只是人没了梦想就少了很多念想,生活岂不无趣?所以还是告诉自己要为梦想做一些事,哪怕梦想不能实现,但无愧于我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水潭 2013-1-27 10:0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会飞的机 发表于 2013-1-25 22:28
久违了的感觉,真好!继续探讨!!

谢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烧茄子 2013-1-27 15:4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水潭 发表于 2013-1-27 09:57
茄子的方法看起来很美味、非常诱人,不过茄子发现没有,尽管解题的方法有专著可读,有专职老师可教,可是 ...

茄子的方法看起来很美味、非常诱人,不过茄子发现没有,尽管解题的方法有专著可读,有专职老师可教,可是能灵活运用,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还是遥不可及。
灵活俩字,的确足以灭掉一大部分学生。单研究灵活本身,一千道题少说也有几百个“灵活”在里面,就算都学会了,再来一千道,肯定还有一部分无章可循。
复杂题会做的人很多,为什么会做,知道“自己脑袋好使","基础好”,“刻苦”的人很多,但这些只是一方面,对教会孩子去应付那些问题,不够。我一直认为,解题,一直有方法。这个方法如果狭义地去看,就是题型了,从结果看,掌握尽可能多的题型,肯定是没多大意义。只有继续抽象归纳,直到没法继续,才能真正看全这个方法到底是什么。
简单题与复杂题。都是题;简单题只要孩子学了没有不会做的,回头看,复杂题是一系列的简单题构成的,为什么组合到一起就不会做了呢?如何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一系列连贯的简单问题,才是问题的根本。
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一系列连贯的简单问题的方法,就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是独立于问题域的东西,是贯穿分析问题过程的向导。很多孩子掉到题里出不来,就是缺这个方向的导引。
猴子吃挂棚顶的香蕉的问题分析过程,估计如此:
怎样吃到香蕉==》怎样拿到香蕉==》用棍子捅下来?到能摸到香蕉的地方去?求人给拿到?
没棍子,没人来,两条路死了;
如何能到香蕉那地方?==》如何去到那么高?==》垫东西?爬上去?跳上去?
爬不上去,跳不那么高,只能垫东西==》垫桌子椅子==》欧了。
解题过程就简单地一逆。
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大体过程莫不如此。

当孩子看完题不能一下弄出来的时候,不妨引导性地问一问:
1、这道题求什么?答案会是什么样的?
2、你学过的知识里,求这个有几种方法?哪个更能贴近这个题给的条件?
3、用你选定的方法试着列列式子,看看条件有啥没啥?
4、缺的条件,有几种求法?哪种更靠近这道题?
........
没缺的条件了,问题就解决了。
从树干成功缕到了根系的末端,一条路径就有了,这条路径不管看起来有多么复杂,这个解决过程里并不涉及。
剩下的就是写答案,从根系的末端按分析过程一步步地逆序走回树干。

这个过程肯定会有被卡住的时候,如果被卡住了,那个问题,肯定是基础问题,不是什么“灵活”的问题。求某个东西,有几种方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如果孩子已经掌握这个方法了,那么做题的思路就会清晰很多,速度也会快很多,而且在做题过程中能自己找到自己基础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当然了,做这一切,对要解决问题的问题域的相关知识要掌握得准,还透。准,没差头,全覆盖,这个要看书啃例题;透,全面理解,和学过的知识融合,这个要做题。
做完一道题,问问孩子这道题考的是什么,自己哪里有差头,该看看什么地方,有的时候家长也只能这样引导孩子的思维。告诉孩子这题第一步怎样怎样,第二步怎样怎样,,,我试过,不管怎样洋洋洒洒,都没用。家长要教的,是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脑袋去想问题。

至于孩子的成绩,有进步没进步,那只是一方面。成绩有进步没进步都有很多原因在里面,关键是咱们真正教会孩子点儿啥没有。我现在和孩子坐一起的时候,感觉比高一那时候还是好多了,估计你也是。路漫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水潭 2013-1-27 18:2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烧茄子 发表于 2013-1-27 15:41
茄子的方法看起来很美味、非常诱人,不过茄子发现没有,尽管解题的方法有专著可读,有专职老师可教,可是 ...

I服了you的长篇能力了。{:soso_e113:}
我可不迷信权威,尽管你的这些方法确实相当好,而且也被我常用,不过对这些方法的关注度我已经让它让位了。天天念叨解题方法能解一部分问题,但仅仅是一部分,我准备系统地带孩子将思维串一下,缺了这个,我总感觉孩子的数学学习是空中楼阁。也许我会失败,但不尝试不会甘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14 粉丝
  • 19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