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砖满天飞 发表于 2013-2-1 08:51 
一声叹息,教育孩子的问题本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道理。你希望讲教育的共性,而我讲教育的个体差异 ...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家长做辅导有家长的角度,家长不去否定或替代学校、老师、补习、辅导班才是明智的。
或许刚介入的时候家长对老师对学校,乃至对当今的教育制度都会有很多怨言,大有取而代之的冲动。但日子久了就会发现,期望一个理想的环境是不现实的,即使这个环境有诸多弊端家长也营造不出来,所以首先要接受并依赖这个环境。消除了对立情绪,接着是选择相对好一些的环境,好学校、好老师、好的补习班、好的一对一辅导老师,接着看自己能不能对这个环境做个进一步的补充。这是我对你说的教育共性的一点点认识。
有了前面那个前提,再说个性。很多问题本来就是出在自己孩子身上,解决问题一是靠孩子自悟,二还是得靠外部环境影响,但这个环境就不是大环境了,任何一个教育体系的主体不会去致力于解决某个孩子的个性问题,这个小环境需要家长去营造。找一对一的老师来辅导,应该算小环境,家长亲自操刀也很难达到一对一的老师的水平(家长是老师的除外),但一对一老师也有自身的局限,任何有框架的东西,都有局限。
家长也有局限,但是这个局限和整体的教育体系不是重合的,如果能和教育体系长短互补,那么孩子得到的环境支持多半会变大,孩子也就更有机会再进一步。
很多老师不赞同家长给孩子讲课,其实是不赞同家长去尝试替代老师讲课,因为家长达不到老师那个水平。尽管心理上难于接受,仔细推敲,这个的确是事实。如此这般,家长肯定做不了教授了,那么就做助教吧,或者做个伴读老书童,再低也不至于低过同桌的水平吧?至少比同桌的时间多。
如果孩子能跟上老师的节奏,那么孩子肯定已经可以收获很多很多了,家长再怎么想如何如何,肯定绕不开如何让孩子跟上老师的节奏这个基本问题,跟得上才能走得更远。在这个层面说家长的辅导,有俗套路,也有看起来貌似不落俗的套路,在家长交流的范畴内,这个俗与不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套路是怎样得来的,家长之间共享和探讨的其实不是具体的某条路,是找路的心路。很多时候说出来的过程也是自己细化、反思和修正的过程,如果听到不同的意见对自己就更有帮助。
水潭这个童鞋比较内向,掏他的心路非常难,好比一无比巨大的洋葱球,剥掉一层还有n层,必须剥皮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