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女儿Mary的小学记录

 楼主| 沙皮小强 2016-8-27 19:5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
cgc_1983 发表于 2016-8-25 14:55
另外,声乐课在哪上的

学校我短消息了,避免说做广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空看云 2016-8-28 19:0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粉红猪这个我今天也听我弟妹说过,我弟孩子刚3岁,认识和会说300个单纯,每天家长给交几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iyun_lightning 2016-10-12 14:3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支持这位家长写下去啊,怎么没有下文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土人情 2016-10-14 13:2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本土人情 于 2016-10-14 14:07 编辑

楼主写的很好,思路清晰内容丰富,可惜写了开始就没有更新了,期待。
还有,你说的学习英语的加州教材能发个图片是什么样的吗?我正好想找一个对于这么大的孩子一个好的英语教材。你每天是如何具体教孩子学习这个教材的?你都注意什么?

我看加州教材是分级的,你每一套都买了吗?是如何给孩子选择和教的?
23728125-1_b_0.jpg
是上面的这个吗?当当上就这一种少儿加州教材,但看评论,感觉好像不是那种量大的。

盼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土人情 2016-10-14 13:2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一个人能够把看似繁琐的事,办的自然而不累,说明楼主是一个有耐心有条理爱生活的人,从你写的这些来看,你女儿的未来,不需要担心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沙皮小强 2016-10-20 12:3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女儿上学快到一个半月了,八月十五之前是半天,说是让孩子们适应适应。上半天学时候,女儿太轻松了,中午回家后,下午还可以睡一觉。老师让同学们在放学后练习跳绳、踢毽子。女儿协调能力还不错,很快就学会了。可过了八月十五,开始上整天的课,只有星期三下午不上,这时就有了紧张的感觉了。
      首先是作息时间的改变。老师要求7:35到校,我家离学校近,女儿6:30起床,穿衣服、洗脸、刷牙、吃饭,然后走到学校,基本上卡着点进校门。女儿正常是3:30放学,不过学校可以在放学后报足球或者乒乓球课,那就成了5:30放学了。本来我们打算在校外报个跆拳道,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增加点勇气,可是不在学校报这个体育项目实在可惜,跆拳道可以大一点再学,于是我们报了乒乓球课。这样,星期一、星期二有乒乓球,5:30放学,星期三下午放假,星期四、星期五3:30放学。
      其次还有来自同学间竞争的压力。我们虽然和孩子说学习成绩不重要,主要是要尽力,尽力就行了,但当看到考100分的卷子里没有孩子的名字的时候(我们老师会把考100分的卷子发在群里),心里还是着急的。这里我要说,学前班一定要上,否则真的会跟不上。一年级一开始有国学和古诗词的背诵,进度很快,如果上学前识字还没有过关,那家长就有的忙了。而且老师非常强调阅读,要求每天都要进行半个小时的阅读。学习量很大,一定要有准备才行。
      至于课外课,目前是星期一、星期二放学后乒乓球,星期三下午画画和钢琴,星期四有葫芦丝,星期五有舞蹈,星期六唱歌和口才。钢琴是最让人头疼的,每天都需要练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其他都是上课就行了,课后不用太练习,所以除了钢琴,其他挺轻松。
     至于英语的学习,我在以前的贴子里说的准备用加州教材,很惭愧,没有实现,根本没有时间,因为加州教材太庞大了,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后慢慢再说吧。现在孩子的动画片基本停了,没有时间看。孩子9:30睡觉,现在是如果有时间,我会在孩子睡觉前,和她一起读Frozen(冰雪奇缘),进度很慢,每天进步一点点吧。因为孩子以前看过大量的英文动画片,现在英语基础还是很强的,在全班领读,老师的评价是像是外国孩来中国旅游的。
      至于加州英语,是我在网上下载的,我一会儿私信分享给你哈--本土人情,也谢谢你的鼓励。这个是加州教材reading wonders,也就是类似于中国的语文,是2014年的新版,这个就已经很庞大了,其实还有其他的学科,有科学、数学什么的好像,但由于我没有放在百度云盘里,是放在115还是360网盘里,我也忘了,你先看看这个吧,如果需要,我再找找,想办法再分享哈。
先写这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沙皮小强 2016-10-20 12:3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沙皮小强 于 2016-10-20 12:35 编辑

发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连制造 2016-10-20 18:03 手机浏览器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
楼主女儿的学校经常考试吗?感觉压力大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沙皮小强 2016-11-10 11:1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石中火先生论如何学好语文

本帖最后由 沙皮小强 于 2016-11-10 14:07 编辑

                        石中火先生论如何学好语文(转)
  为什么说语文重要呢?因为不论你以后什么专业,语言的交流和写作都是基本素质。此外,语文是很多门功课的基础,语文靠的是长期的积累,一时的努力是没有进展的。所以到高中再抓语文,是个浪费时间又不见效的事情。
  我青春期身体很不好,即使是高考前,也至少要保证9个小时睡眠。饶是如此,高考前的两个月在家休养,帮我们邻居看孩子。但是高考成绩还是比第二名要高60分。这个并非是我有多聪明,而是因为语文基础打得牢。
  语文好了,所有的语文课,我可以用来做别的作业。因为语文好,政治只要看看时政,论述题是强项,基本上政治课也可以用来做作业或者吹牛。一般下午三点半我基本就完成了学校里所有的作业。因为语文好,英文单词只要认得百分之70,就可以把阅读理解全蒙对。因为语文好,英文作文向来能写,英翻中更是强项。好了,剩下数理化生,除掉数学,要学的就是理化生。所以比较轻松。
  至于语文怎么学好,反正我自己的经验就是背诵经典,这个在别的帖子里谈过。背诵看起来很累很枯燥,但是背诵是捷径。背一两本书是看不出成效的,但是一旦背了5、6本书,自己的语文进展自己都看不懂。在背诵的基础上阅读有质量的书则是如虎添翼。读研的时候不想留在本校,跨校跨专业,结果考的比北大学了五年的专业课成绩都高。面试的时候,老师并不想考我啥,只是想知道我是怎么自学的。我想这个还是归功于语文功底强,导致阅读理能力强,加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理工科专业课没有问题。
  所以希望家长门在小学、初中要狠抓语文。高中没必要抓了,就那么回事了。
  在我的求学生涯中,一再有人问我语文怎么学的,政治怎么学的,到了大学里,有人问我哲学怎么学的,我就告诉TA,去背几本书,然后阅读高质量的书。结果只要听我说“背书”,要么不屑,认为是“死记硬背”,要么是认为我在搪塞TA。我的一个很好的室友,她已经做到一个外企在亚太区的二把手。她数学很好,但是文科一般。她胜任领导之后老是报怨写稿子、写总结、写计划、即兴演讲烦人。她一开始没听我的,现在有体会了。加之儿子已经读四年级了,突然跟我说她信了我的方法,要我开书单。四年级,还来得及。再过六七年,就来不及了。
  既然maoren兄的公子有决心,我会写一篇适合他认知的水平的书单的以及读法,过两天贴上来。
  背诵的东西,应当是古文。古文经历过时间的筛选,古文简练,古文的内涵很深远。为什么要背诵完整的文字?因为一篇文章如同一幅画,你不能肢解了来看它。它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它有贯穿头尾的文气,优美的框架结构,它是一个有机体,它相当于文字化的灵魂。所以必须完整地背诵,不能寻章摘句。背了一百篇古文(散文),不需要老师跟你啰嗦写文章如何布局,如何造句。
  古文分散文和韵文。韵文就是诗词歌赋。其他的统称散文。也就是说古典文学中的散文包括了论述文、记叙文和抒情散文。背了韵文,遣词造句会很精确。背了散文,对文章的布局有好处。一篇文章布局好、造句精确,自然不会差。
  背诵不是当时背完记住就算完事了。而是一本书背下来之后,从第一篇到最后一篇都会。半年之后复习一遍,再次达到指哪儿背哪儿的程度。一年之后再次复习,再次倒背如流。这样,经历三次反复之后,就会变成自己的东西,会时不时就有古代的大师跟你在心里说话。
  我当年背韵文,是直接拿了诗词集来背的。背散文,老父要求我从书上抄下一篇,把生字弄清楚了,然后朗读30遍,才允许默读背诵。默读背诵快,尤其是对于逻辑思维强的人。朗读非常累,背起来慢,但是激活的大脑皮层多。直到我读研研究神经之后,才知道朗读的好处。这些猫兄要跟贵公子说清楚,这个历程是很累的,一旦开始,就应坚持,不可半途而废。但是结果是非常甜美的,因为经过这个阶段之后,一般的学生很难追赶。坚持个一年,方知我所言不虚。
  语文背诵范围
  首推《论语》和《道德经》。但凡有人问我要背什么书,我都会推荐这两本书。这两本书是中国文化的双子座。一个现代人,可以讨厌孔子,可以想当然地认为老子就是号召大家小国寡民,一路退回原始社会。但是,一个现代中国人,必须明确这一点:这两本书你生活着的这个国度传承了两千年,已经成为国民性的一部分。你可以鄙视它们,可以批判它们,但首要的是,你应先了解它们。《论语》是教人修身入世的,而《道德经》是教导人们跳出小我,俯瞰这个世界的。这两本书互为补充,一张一弛。《论语》中,有一篇是《八佾》,我不太喜欢,讲的是贵族的礼仪,不过可以当作史料来看。还有孔子的“父代子隐,子代父隐”的观点我也不太赞同。其他的篇章,都是很生动的,看过之后方知孔子作为教育家的风范以及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真性情。至于《道德经》,可以作为辩证法的教材。这两本书都是应当熟背,熟背之后再谈批判。很多现代人对古人有很深的误解,认为我国的古人头脑死板、等级森严、面目可憎。其实不然,读了就知道。《大学》和《中庸》倒是不强调背诵。在背诵《论语》之后自己去阅读这两本书应该没问题,应当了解。
  接下来就是《荀子》和《庄子》,照旧是儒、道二家的代表人物。选《荀子》是因为荀子这个人太能干、太复杂。章太炎、梁启超都非常推崇荀子。他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但他教出了两个法家代表:李斯、韩非。文革的时候,将儒法对立,批儒立法,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以前读书的地方有个年轻导师,科大少年班,师出常春藤名门。理科思维当然不用说,不过此公不知为何对老孔深恶痛绝,仿佛中国的落后都要从老孔身上清算。他一上网批儒,我就要跟他翻毛枪,懂了你批我没话说,不懂不要瞎批,有损科学精神,有损师道尊严。他拿了“三纲五常”来批儒,以为我没话讲了。因为我是一个现代女性,无法接受“三纲五常”的。不过我告诉他,“三纲五常”不是儒家提出来的,恰恰是法家提出来的。他厥倒,厥倒了五、六回,就去看儒家经典了。不过他后来特赞于丹的书,这就轮到我厥倒了。
  言归正传,荀子的文章逻辑性强,气势澎湃,时代气息浓厚,但比较艰深,可选十篇背诵。比如:劝学、修身、荣辱、致士、尧问等等。读过之后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荀子的儒跟孔子有啥不同,哪些思想是法家的思想。结合荀子和孔子所处的时代的不同,谈谈时代对他们的学说产生的影响。
  选《庄子》是因为庄子这个人太聪明,他的文章灵动飘逸,他的人生太惬意。他可以在夹缝中、在困顿中活出自由自在来。他臭臭孔子,逗逗惠子,编编小寓言,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读他的文章,会感叹天地悠悠,人生之如蜉蝣,而蜉蝣自有蜉蝣的意义。推荐:秋水、养生主、天下、人间世、山木、渔父、逍遥游等篇背诵。
  《墨子》中的非攻和兼爱,各有上中下三篇,各选一篇背诵。墨子这个两千年前的人道主义捍卫者,他的文章大概蛮符合当今的潮流。
  这么多背诵内容,基本上可以花掉一年课余时间。
  先秦的散文先背这么多。除掉背诵,还有阅读。中国旧式文人治学讲究经史合参,这跟我们理工科做学问有相似之处:先弄清定理内容,还要搞清定理的产生过程以及适用范围。可阅读《左传》和《国语》。了解那个年代的历史。《左传》是各位史学家推崇的先秦史作。苏步清多次提过他年幼背诵《左传》对他人生的深远影响。我是没背过《左传》,你不妨在阅读的同时,把一些后面语文课本里可能出现的篇章给背了。比如:曹刿论战、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及秦晋崤之战等等。《国语》我很喜欢看的,尽管学术界有人认为这是秦之后写的伪书。我尤其喜欢读《晋语》和《越语》。阅读了《越语》和《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就对范蠡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如果孩子喜欢读林汉达写的《东周列国故事》,对于他阅读《左传》和《国语》有帮助。
  在孩子高中或者大学低年级,可以给他读一些李斯、韩非、管仲和孙武的文章,这些人既做学问,又有社会实践,参与国家的管理,他们的文章有较强的实用性。虽然《管子》也是被学术界怀疑的伪书,老毛还是很喜欢引用它的内容。熟悉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熟悉了战例,读《孙子兵法》是很好的。不过我没读全这本书。
  以上是先秦的散文。所有的读本,你只要去在网上搜《××译注》或《××注析》即可。因为这都是经典,只要不注歪了就行。一般这几个出版社的东西比较好: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馆、中华书局、××古藉出版社等等。
  先秦之后的散文,首推《史记》。史记好的篇章很多,先阅读一遍,喜欢哪个篇章就背哪个篇章吧。一般《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周亚夫军细柳》、《李将军列传》都是名篇。除掉《史记》,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千古名作,强烈推荐背诵。梁启超年幼的时候家里没啥书。一部《史记》念烂了,基础就打牢了。粱的文章写得真是好,虽是旧文人,他的白话文写得比胡适强。粱的孩子中,出了3个院士,外加一个院士儿媳林徽音。做老爸的没有功底,靠撞大运是不会出这么多专家的。
  此外,曹操的文章我很喜欢。强烈推荐两篇背诵:《让县自明本志令》和《孙子兵法序》。
  张衡的《两京赋》我也很喜欢,孩子读了之后,会感受到科学家也是如此的文采飞扬,有如此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情感。
  自唐以降的文章,推荐社科院编纂的“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中的《中国历代文选》,自己在里面选吧。
  以上为散文(除了两京赋),再谈韵文。背了散文来背韵文,感觉省力多了,简直可以当作休息。提及韵文,首先想到的是唐诗宋词。但是我更推荐《诗经》和《楚辞》。《诗经》简直就可以作为早期爱情教育的教材,不仅有情,而且“思无邪”。两千多年前的人就知道“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现代的人反而向猴子退化,扔掉大脑,用下半身找对象。谈恋爱是要脑子谈的嘛。喜欢一个女孩子,如果有钱的话请她听音乐会,没钱的话自己抱把吉他弹弹也是可以的。这就是古人告诉我们啥叫情调。还有那个“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也写得非常动人,这个诗写了爱情的凋零。《诗经》里面的语言平易而优美。十多年前,有人跟我赞叹胡兰成的那两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其实也没什么玄妙的。这两句,前一句明显高明一些。而“静好”这么优美的词,也不是胡才子的发明。《诗经》两千年前就写好了“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建议选个三、五十篇背背。
  《楚辞》我没有背诵过,因为我父亲没有要求,只是要我阅读。《楚辞》到底是出自士大夫之手,和《诗经》相比较,词语要华丽得多。对于中学生来说,生字也多很多。在中学时代,相比较《离骚》,我更喜欢《九歌》。《离骚》又长又难懂,《九歌》就要轻灵一些。我很喜欢《九歌》中的《山鬼》,这是一首以女子的口吻写就的爱情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想不出比这个更美的写恋爱中女子的诗句。男孩子也应该读读这类诗,便于日后了解女性的柔情。就像女孩子,也应当读读“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学会理解并欣赏男性的豪情。建议阅读《离骚》、《橘颂》、《九歌》、《渔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写得很诙谐,可以一读。
  韵文的背诵,宜选用社科院的“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中的《先秦诗选》、《汉魏六朝诗选》以及《唐诗选》。在这三本书里,自行选择背诵。我小时候背过三本诗集,最喜欢的还是张燕瑾编的《唐诗选析》,现在大概没有的卖了。说到底,还是喜欢唐人的雄深雅键。
  至于宋词,我没选到喜欢的读本。我小时候背的书已经不存在了,也记不清书名。有个简便的方法,找《人间词话》来,王国维提到哪些词,你就背哪些词。不过王国维身处动荡时代,以前清遗族的心态,欣赏的词大多沉郁。
  如果你看到这里头晕了,嫌烦,有个简便的方法。除了单独背诵《论语》和《道德经》之外,选用中华书局出的王力老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北大的教材。一共四本,散文韵文都有了。他老先生的眼光你应当相信。不过我跟他不同的是他注重孟子,而我不是这样。我的感触是《古代汉语》这部书,韵文部分编得比散文部分好。
  有了这些根基,孩子在高中及大学时再去阅读西方的典籍,不会妄自菲薄。
  罗列这些书,有的人觉得少,有的人觉得多。
  少吗?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不算少了,读通了再到大学里自身拓展,为阅读西方经典打下基础。这些书,历史/哲学/修身/情调都包含了。教你了解中国最有生机的年代/教你如何理解自身的情感并如何挑选有品位的朋友/教你如何看待人生的荣辱/教你如何在闲暇之时自我排遣。
  多吗?不多。设想一个比较聪明的孩子,整天读这些书,大概两年也读透了。花两年时间,学到了作文,学到了历史,学到了品行的培养,还学会了恋爱,是合算的。比起现代的教育,从小学到研究生毕业,还写那种不通的文字,效率要高多了。
  很多人对中国的传统教育有误解,对于国外的教育也有误解。国外上流社会的教育一样抓得非常紧,一样要读要背,去看看丘吉尔的传记就知道了。美国对于文史哲的教育抓得比数理化紧多了。但凡要学法律/金融,如果孩子本科是学的历史专业,都会很受欢迎。国外名牌大学的历史系可不象我国这么受冷落,学不好数理化的才去学历史。国外历史系的招生非常严格,要求有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点跟陈寅恪先生的观点一样,他招生喜欢数学好的,他认为数学不好的,学历史也比较困难。因为批判性阅读的能力是建立在逻辑思维能力之上的。
    大家知道高中生去国外读大学,要考sat,好的大学不仅要求sat1,还要求sat2的成绩。SAT2中的作文水平是美国一流大学重点考察的对象。国外的教育家认为,作文比任何一项考试形式都能反应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当然他们的作文题目不是象我们高考那种小儿科,他们的作文题目都是让学生就某个社会现象/历史传统/政策法规进行思辨。有些类似我国古代科举的试题。相信很多人看过清朝科举的试题,不瞒大家说,那个科举试题中"史部"的一些题,我都看不懂,别提回答了。
     不要将科举一棍子打死,在那样通讯和交通条件下,能保证这么大疆域的国土,保证这样长时间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的官僚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做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太提倡社会科学中的实证,不太提倡士大夫的社会实践,这是需要纠正的。
  我们现代人,学了西方的逻辑思辨(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比较缺乏的,或者说不太成系统的),学了西方的科学实证精神,将我们的传统文化进行扬弃,才能成为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才。
  罗曼罗兰借克里斯朵夫之口说过,一个人想要真正地成长,必须把自己独立以前被灌输的东西呕吐干净。
  这话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独立之前,没被灌输什么有质量的东西,未必有能力进行呕吐。呕吐干净是成长的必由之路,但不是成长的最终状态。我在大学的时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厌倦。热衷于听英文歌,读英文诗,阅读法国/俄国文学译著。但是在我二十五岁之后,突然发现东西方文化不是互斥的,有相通的部分,有互补的部分。现在能比较平和地看待东西方文化了,不再牢骚满腹。
  书虽多,但是有个读法。找个突破口,然后逐步拓展。
  这些文章中,比较难的有《道德经》、《荀子》、《离骚》。《道德经》虽然比较难理解,但是篇幅短。有些小孩什么都不懂,还是给生背下来了。以猫人兄公子为例,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做参考。
 这个暑假先背《论语》和《诗经》。选那种只有注解,而无译文的读本。先不用管夫子的“微言大义”,历史上那么多“微言大义”大多是有目的的,要么是兜售自己的观点,要么是为上层服务。《论语》上大部分篇章是不难理解的,用不着那么玄虚。以前有个朋友根据孔子“割不正不食”引发了一大堆感慨,替孔子引申了一堆莫明其妙的意思,被我臭了一顿。如果把所有的“微言大义”放在一起看,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后世引申出来的“大义”,大多是有目的的,那就是把孔子往圣人的形象上靠。我看不惯这种做法,这种将孔子“圣人化”就是把儒学“宗教化”。我们学习《论语》,我们研究孔子,是把孔子作为先贤、作为一个开辟一个学派的学者来看。说到底,还是把孔子作为一个人来了解,而不是作为神来膜拜。孔子作为一个人,一个贵族,偶尔有点儿讲究,偶尔有点儿颓唐,偶尔有点儿小牢骚,这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无损于他的伟大。屈原不就是比较讲究的一个人嘛!有损于他的伟大嘛?所以,看了注解,你是怎么理解《论语》的,就按你的心意办。你是为自己读书,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心意而读书。初学者,不必苛求百分之百的精准。学习古代典籍,我的态度是开始可“不求甚解”,随时间而“逐次逼近”。记住了《论语》中的原话,放在心中悬疑。随着自身的视野的拓展,随着对史料的了解,随着社会经验的增加,逐次反省当初的理解,可以进行自我的否定,甚至是否定之否定。这个过程,就是思辨的过程。而思辨,则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成长过程,何必强迫自己第一次读典籍就要形成一个定论把自己套牢呢?
  研读《论语》的同时,用林汉达先生写的《上下五千年》和《东周列国故事》作为史学导读。他还有《两汉故事》,一样也可以读。这些白话书读过之后,再读文言文的史书。打个不太恰当的类比。我是这么教我室友引导她儿子。先读了《三国演义》小人书,然后听了《三国演义》的评书,再去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基于此,引导他去读《三国志》。读完《三国志》之后,读曹操、诸葛亮等那个年代的人的文章,再回头看看罗贯中是怎么“演义”的。
  《论语》背过之后,对文言文有一定的敏感度了。读过林先生的书后,在《左传》、《国语》和《战国策》中任选一本读。如果父子一起研读,那是更好。可以先爸爸读了,翻成白话讲给儿子听。或者儿子做老师,拿了注解读了,翻成白话讲给爸爸听。史学的典籍可读性强,照旧选那种只有注解无译文的读本。
  接下来读《史记》。大家的文章,一般不会故弄玄虚,写得大家都看不懂。《史记》的文章是很容易看懂的,尤其是在有了对《论语》和《左传》等的阅读之后,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就更容易看懂了(把《史记》放在《左传》之前读也是可以的)。选背《史记》之后,可以转至汉以后的散文背诵。这样学习一年之后,古文的功底也在逐渐加深。可以杀回去研读《庄子》。《庄子》读后,再去研究《荀子》,最后读《道德经》跟《离骚》。
  至于韵文,象《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生字不多,琅琅上口,大都不难理解。小学就可以背诵,中学生可以放在平时上学的时候,每天背个半小时,比背课本强。
  背诵散文,是需要理解的,不提倡死记硬背。但是这个理解并不需要一步到位。一开始有个粗浅的理解就可以了。我大概8、9岁的时候,我父亲教我背了一点《战国策》里的节选的小故事。因为看过林汉达的书,还是懂一点那些小文章是说了些啥,至于当时体会有多深,就不必苛求了。相信现在很多孩子比我小时候理解力更强一点。
  孔子说:“性本善。”所以他老人家提倡用教化来感召;荀子说:“性本恶。”所以他老人家主张要用法来规范人的行为。
  人性有善有恶。并不是所有的天性都是好的。春风化雨的教化和雷霆万钧的规范都是需要的。一文一武,一张一弛。
  什么叫不压抑天性,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对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就叫做不压抑天性,不管这件事的名称是什么。
  对孩子的教育,要不误农时,不违农时。
  揠苗助长是“违农时”的典型,也是为世人所诟病的重点。但是“误农时”呢?以方仲永为例,他明明求知欲高涨,他爹竟然不让他念书。误了他的敏感期,这也是压抑天性。并不是教孩子念书就是压抑天性,不教孩子念书就是不压抑天性。
  很难得这样一个孩子!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知道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英文这件事是这样的,你的孩子已经8岁,可以用“新概念青少版”这套教材了。其他可用的教材有:3L(look,listenandlearn),朗文的sidebyside。
  三套教材各有千秋。3L教材是新概念作者写给将英文作为第二外语的小学生的,比较老,但是比较系统。侧重于听和说。3L读过之后,可以衔接新概念第二册。新概念青少版是打着新概念作者旗号的他人改编的教材,基本是参照3L的,但是它有自身的优点,引入的现在的时尚语言,并且有DVD,比较生动。3L也有配套的VCD,但是不够生动。sidebyside这套教材也是偏重于听说的,对于口语的训练更强于3L,但是和新概念的衔接上不如3L。我反正是要细柳学新概念的,所以就买了3L和青少版。目前细柳在听青少版。小孩子学英文,应当侧重于听,8岁的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一个十岁以上的孩子,我建议会加入朗读项目。你自己英文不好不要紧,陪她一起听。不过以你女儿的自觉性,不陪只督促也是可以的。这三套教材任选一套,作为课外精读教材。学通了都很好。所谓学通:第一遍,了解生词意思之后,听熟并记住;第二遍,认得生词,懂意思,会默写;第三遍:练习做完,并总结。自选教材学通之后,转新概念第二册学习。怎么学新概念第二册?先熟背再说。
  除了一套精读教材,还应大量阅读。建议购买《神奇校车》(MagicSchoolbus)中英文版(难度相当于小学高年级)、苏斯博士的英文版书(小学低年级)。MagicTreeHouse这个系列的英文书适合小二水平。现在正在出还没出全的一套书,我认为很好:Stepintoreading。这个系列按难度分5级。我买了这套书的第一级的十几本,读给细柳听。她很爱听,虽然她不是很明白意思。每天5本,早一遍晚一遍,她很快就会背了,语调学得非常象。如果这些原版的英文书你不会读的话,找个英文水平可靠的老师,让他念一遍(要慢、要有感情),你录像录下来,给你小女看。
  内地的英文氛围不够浓,上海这里没必要去英文角。书店、饭馆、酒吧都有老外,很容易聊两句。在有一定口语功底后,自己随处找点老外聊聊,各种文化背景的都能接触,比上学习班好。内地的孩子,让他们多听英文歌,看一些英美动画片,必要的话应当去英语角。
  还有一套英文读物也是不错的,不过比较老一点:OxfordReadingTree
  口语这个问题,的确是这样。但关键看个人态度。我有两个师兄,一个去了牛津,一个去了洛克菲勒。牛津的那个英文功底不如另一个,但是他心态开放,不怕出丑,放开了说。一年之后回研究组,英文已经很像样了。另外一个去洛克菲勒的,英文阅读很好的,人很踏实。就是磨不开面子开口说。在美五年,老板对他业务水平超赞,但是也说他只喜欢待在中国人圈子里,口语的表达还是不行。
  现在上海有些家长对孩子口语抓得紧,但是阅读抓不紧。很多人还停留在“口语顺遛了,英文就过关了”这个初级水平上。口语是可以突击的,有心的话,提高最快。提高最慢的依然是写作,这跟中文一样。满大街都是中文说得很遛的人,谁会因为一个人中文说得遛就赞他中文水平高?一个人中文水平还是看写作。不阅读,写出来的东西是中式思路的中式英文:Chinglish
  对于细柳,我是有要求的。我希望她日后能比我更进一层,能够用英文跟老外解释中国的文言文。以前在研究所,能用英文谈专业,能做个业余导游,但是等老外跟我讨论“道”这个问题时,明明肚子里有东西想说,可是说不出来。
    呵呵,猫兄,我对细柳的期望也只是比我强啊~~~~~
    外语最大的功用不是为了工作,学外语最大的好处是学习一种新思维,熟悉另外一种文化。
  世界上太多的战争和猜忌来自于文化的隔阂。我期望细柳能够跟她以后的同学谈谈中国的历史地理、中国的文化。
  至于为难孩子,咳,这个怎么说呢?有要求不等于为难。只要我有本事让她心甘情愿去做,就不能叫做为难。
  很赞同你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细柳起步早,一步一步地做下去,希望能水到渠成地达到目标。
以下是我在细柳班级网页写的一段话,幼童的家长可以参考:
    人类各脑区的发育并非同步,听觉早于视觉,味觉早于嗅觉。
    记忆的生理学基础是神经通路的形成。记忆分短时程记忆和长时程记忆。前者易形成,易消解,后者反之。幼儿的记忆大多为短时程记忆。短时程记忆一般是在大脑中形成了暂时性的信息通道。而长时程记忆则是在大脑神经元中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神经元突触连接。对一门知识的深刻掌握,必定要生成大量的较固定的、信息传输快的神经元突触连接。这一点非常类似电脑中的一些构造,某些程序存在硬盘里就可以了,而常用的程序,比如一些跟启动相关的程序就需要固化在芯片中。
    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这种可塑性一直保持到成年(所以说活到老学到老)。幼儿的短时程记忆强,易形成、易消解,表现为记得快忘得快。这不是坏事,这说明孩子脑子的可塑性强。但正因为可塑性强,要学会一样东西,必须反复运用。孩子的敏感期为反复运用新学的知识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需求。因此,敏感期的出现,对于孩子长时程记忆的形成至关重要。
    孩子幼年时期,应不断给予孩子听觉刺激,激活听觉皮层。有的家长急于在婴幼儿期让孩子认字或者辨识图形,这并非不可,但是不能跟听觉刺激本末倒置。还是应当侧重于让孩子听,而不是侧重于让孩子看。有的教育界人士听说了听觉优先发育,便走到另外一个极端,认为6、7岁以前识字阻碍智力的发育。这也是误解。人类的大脑不是象机器那样刚性、机械、狭窄。人类的大脑有自我调整的功能。长时间地单调地给予视觉刺激,孩子是会对某种图形(比如说文字)形成敏感性,从而削弱他们对其他形式的信息的敏感性。这种过程也是可逆的,并不可怕,只要不是青春期之前都让孩子只看不听就可以了。在主要给予听觉刺激的同时适当地给予一点视觉刺激,并不妨碍听觉皮层的发育。所以,学龄前的孩子应当以听书为主,适当地培养一点孩子看书的能力。在没有给予大量的听觉刺激之前,教授看书的本领,是不恰当的。但是在给予大量的听觉刺激的同时,让孩子通过看书来获取信息也是不错的。在孩子青春期之前,尽量多让孩子听。孩子上小学阶段,听新闻、听评书,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手段。顺便说一下,朗读适合孩子。既激活了视觉皮层,又激活了听觉皮层。先是将图形信息解读为声音信息,然后发声,声音信息经由耳朵,回到大脑再变成图形信息。由于激活的皮层多,孩子容易累,容易厌恶这种学习方式。家长要耐心引导孩子养成朗读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gc_1983 2016-11-10 11:2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4岁男孩,你觉得外语要做什么,在家听英语是吗,其他特长呢,有什么好建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21 粉丝
  • 70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