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Sissi在英国读小学(英国孩子的社交第一课)

 楼主| lileixibao 2013-9-18 05:0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上周四,Sissi放学出来,没带帽子。我说你上楼取吧,她不愿去。
周五放学,告诉我帽子没找到。当时跟老师说了,老师说她帮着找。
周一放学,还是没找到。
老师说,她已给全校老师发e-mail,问谁看到Y3Sissi的帽子。(帽子里有写名字)
今天放学,寻帽子依然未果。
Sissi说,她听说一位女生,也是帽子丢了,找了几天不见,就买了新的。
然后,帽子出现了。
好吧,我对Sissi说,把一切交给时间,我们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leixibao 2013-9-18 05:1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当美国大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聚能量的时候,步入社会工作做准备的时候。身为中国的大学生却长长地舒了口气,觉得我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
中国式的教 育让学生在高考前“用力”过猛,在该储备能力的阶段不仅没有积蓄能量,而是大量消耗了这种能量。
旅美教师吕老师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被美国学 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
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 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
而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 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中国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
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由于开始的时候,知识都特别简单,比较容易得到感悟,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
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
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
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
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
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
在高中时期,美国学校培养的是自主学习的习惯。
而比较中国,中国的高中是老师填鸭式学习,让学生习惯了依赖。能力、习惯上的差距,让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在大学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哈佛的学生说,在哈佛学习强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炼狱的感觉,对意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如果挺过去,以后再大的困难也就能够克服了。
而中国大学生认为,终于摆脱束缚,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于是,把大多时间用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
我们在最该学习的时候断档了。这就注定了,我们的大学生被甩得越来越远。

——转自《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座无虚席  ——哈佛,看一眼就会明白中国缺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leixibao 2013-9-18 06:1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After school club

学校在周二、周三、周四放学后,安排了一些课外活动。课时为1小时。

周二:棋类游戏、拳击、现代舞

周三:设计与技术、西班牙语、无板篮球

周四:手工制作、击剑、足球

根据Sissi的兴趣和时间,我们为她选择了现代舞和设计与技术2个课程。

选一个免费,选2个£40,选3个£80。

因为是每天3个课程同时进行,所以最多只能选3个。

今天Sissi第一次参加了现代舞课程。

据她说,一共8个女生,每4人一组,在音乐伴奏下,自己设计舞蹈动作,

Sissi说她很喜欢这个课,以前学的舞蹈课,动作错一点儿都不行,

这个课完全是自由发挥,老师在旁边做一些指导。

Sissi班里的女生大多选了球类运动,只有她一个人跳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笑笑好 2013-9-22 16:0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跟着Sissi的升班,我们得到的信息量也多起来了!谢谢Siss妈妈!内什么,都爱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笑笑好 2013-9-22 16:1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1028/16/175445_7987953.shtml“我的文学城”,是这链接么?
强烈盼望楼主在写有余时的情况下,也给我们上点游记,绝对不急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leixibao 2013-9-22 23:0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本帖最后由 lileixibao 于 2013-9-22 23:10 编辑

新学校的秋季校服

新学校的秋季校服
                  新学校的秋季校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leixibao 2013-9-22 23:1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DSC01803-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leixibao 2013-9-22 23:3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本帖最后由 lileixibao 于 2013-9-23 02:07 编辑

新学校的秋冬季校服,

包括2件衬衫、1件开衫、1件西服、1件风雪衣、1条裙子、1条领带、2顶帽子、2双半膝袜,

再加上书包、游泳衣帽;体育课的运动服、运动鞋、袜,

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一共花了大约£260。

因为是指定校服店购买,所以比其他地方要贵些。

Sissi班里的一个女孩,夏季的连衣裙长及脚面,够她穿到小学毕业了。

因为校服比较贵,所以听说学校有个活动,

就是6年级的同学毕业时,会把自己的校服捐出来,给学弟学妹。


校服里没有裤子,看来多冷的天,都得穿裙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leixibao 2013-9-23 00:0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本帖最后由 lileixibao 于 2013-9-28 23:26 编辑

周五早晨上学,意外遇到了Sissi班的同学,波兰男孩Sam。

开学之初,与老师见面时,就听老师讲过,班里有2个孩子,母语不是英语,一个Sissi,再就是Sam。

Sam的妈妈推着婴儿车,车里是Sam的妹妹,10个月大。

Sam妈妈很热情,也很健谈。她们家来英国已经5年多了,她刚来的时候,只会说“Hello”,因为在波兰,外语主要学德语。

不过她现在英语很好了。Sam不喜欢英国,总是想回波兰。

她问我几个孩子,我说一个,在中国,多数家庭都一个孩子,因为人太多了。

她说她理解。10个月大的女儿令她很辛苦,睡不好觉,2个够了,不会再要了。

听说Sissi在学校学长笛,Sam妈妈告诉我Sam在一所音乐学校学吉他,学费便宜些,有时间她带我去看看。

还邀请Sissi去她家玩儿。

据报道,目前在英国的最多的外国人,就是波兰人,他们从事了很多英国年轻人不愿意干的工作。

因为英国有最低工资,赚的钱比东欧国家高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leixibao 2013-9-23 01:5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本帖最后由 lileixibao 于 2013-9-23 02:03 编辑

DSC01806-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29 粉丝
  • 1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