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俊童求学记

 楼主| 萨凡纳 2016-4-5 21:5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初二 二十课 向量
这个班的家长,还是很懂行的。除非物理专业,常用的数学工具也就是向量和导数、积分。在家长建议下,高一物理开始前先拿出一节课时间讲一下向量基础知识。
所谓基础知识,就是囊括所有向量定义与概念,只是计算上不做深入。虽然是高中知识,俊童们理解能力还是很强的,课堂练习都能全部搞定。
OK,下节课正式开始高一第一节课:相互作用力与牛顿第一定律问题。
其实,在给俊童们讲解初中力学时,已经进行了适当的热身,丝毫不见障碍!
对于这些初二的俊童超前学高中物理,老师的信心是满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萨凡纳 2016-4-13 21:0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萨凡纳 于 2016-4-13 21:04 编辑

初二 二十一课 相互作用力
向量讲完了,就直接进入必修一的第三章:静力分析。
因为以前都讲过,所以,相互作用力、牛一定律、重力、弹力、摩擦力三课并做一课,快速通过。为检验学习效果,以前做过的受力分析经典题再做一遍。正如老师所预料的那样,还是有很多孩子犯同样的错误:视而不见、无中生有、我行我素、得过且过。
视而不见:反复强调有接触面就要考虑是否有弹力、摩擦力,就是给你漏个接触面。
无中生有:为平衡物体受力自己创编一个力画上。
我行我素:受力分析想到哪画到哪,根本不按照老师教的章法来,反复强调画完受力分析后要根据牛一定律做评估,就是记不住。
得过且过:力是矢量,方向必须画正,不管那一套,画得歪歪扭扭,指出来还振振有词。
老师一再强调,受力分析是基本功,看来这些孩子还没有听进去。那好,课后作业,把这些图再画一遍,必须用直尺。
但是,大庄小庄两位孩子,画图实在是太规矩了!好习惯,终会成大器!
【花絮1】正式内容前,老师特意讲了如何全面经纬地看待牛顿力学:运动为表,力能为里;特意讲了数学与物理的关系:物理是诊断,大旭同学马上接到:数学是治疗。
【花絮2】学好物理,必须博学。老师又特意讲了苏轼《稼说》的大意,鼓励俊童们多读书,读全书。最后落到概况中心思想的成语:博观而约取,大庄接到:厚积薄发!
【花絮3】这些俊童确实聪明,不过偶尔自控不足。老师问学生:孔子的“恕”是什么意思?只有大庄答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切偏科的学霸,都是伪学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萨凡纳 2016-5-4 22:3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初二 22 力的合成与分解
本节课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其实就是数学的向量知识。由于孩子们都已经学过向量知识,听起来也不费劲。大旭同学因为有病缺了向量课,略显吃力。
变力,通常算是难题,其实本质上就是数学问题,抽象成模型就是:已知合力的方向及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最小的情形。此题是必讲的,必练的,在以后的速度合成与分解的问题中,还会碰到相同的模型。俊童们接受也是很快。
正确的步骤,会提升准确率25%,这是老师的经验。老师把牛一定律类问题的做题步骤写出来,要求学生们必须记住,并在做题中反复演练。
都是高天赋的孩子,老师高看一眼,一道静力平衡问题,老师教三种方法:相似比例法,正交分解法,力矩平衡法。
   OK,轻松掌握。
   下节课,就是典型题的反复演练,受力分析,必须过关,为了以后,不可求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萨凡纳 2016-5-16 21:4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初二 23课 力的合成与分解
正式内容前,给俊童们讲了《论语》第一段,老师计划以后每节课讲一段,提高孩子们的人文理解能力。
本节课,重点讲了三个静力平衡模型:路灯模型、吊装模型、晾衣架模型。
其实,前两种模型做题并不难,难的是受力分析,具体的说就是杆受力朝什么方向。后两种模型归根到底就是滑轮情形中的受力分析,具体的说就是研究对象到底是谁。
受力分析搞清楚了,解题就不在话下了!这个时候,数学能力就显示出来了重要性!小敏一如既往能力高强,大博同学凭着自己几何能力强的优势异军突起。
不过,男孩子毕竟粗心,好几个讲义、作业都忘带。
下节课还要继续讲牛一定律类型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萨凡纳 2016-5-18 22:5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初二 24 力的合成与分解
本课前,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又解释了一遍,原因是古文的字义和现在的字义有很大区别。
时,孔子时代是“时节、时机、时候”的意思,没有“时常”的意思。同窗曰“朋”,同志曰“友”,这里的“朋”不是指朋友。
这三句话,更像开学典礼上校长的话:学习的目的是将来做事,各地来的同学要团结友爱,不要骄傲自满。
言归正传,本节课继续讲解静力分析的几道模型。
其中有一道经典题:两边光滑的A字形架,顶角平分线竖直水平面放置,两边的长度比例2:3的细绳结点挂一个重物,求重物稳定后绳子拉力的比值。
此题我曾经考过14届高一班的学生,7个学生都会做,但谁都说不出这么做的理由。小敏很快就做出来了,而且分析的很对,赞一个!
物理不是知其然的学科,而是知其所以然的学科,如此才能学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萨凡纳 2016-5-23 21:2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初二 25 力的合成与分解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弟”通“悌”,敬爱父母为孝,友爱兄弟为悌。孝悌,乃仁人的品质,所以称为“本”。学生务本,必尊师爱友!本立,则学必精进,交必有助!
为提醒爱讲话的学生,老师故意解释“巧言令色,鲜矣仁”为“话多的人,很少有仁义的”。大旭反应也快:“这是孔子说的?”老师答:“我说的。”学生们哈哈大笑。
本课,讲了一道竞赛难题,然后用了一个小时做了一次测验。此测验题,属于高考一轮复习中的测验题,难度较大,且不指明多选单选题。
测试的结果,分数相差较大,两个女生名列前茅。从卷面和考试后交流的情况看,分数落后的同学做题不按老师教的步骤做,且有马虎现象。还是应了那句话:细节决定成败!而习惯决定细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萨凡纳 2016-5-26 21:5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初二 26 导数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生们大声读出,且都能解释。小敏还专门带了一本《论语》,说是来对付老师的。
先一小时,讲解测验题,后一小时,讲授导数。
讲解测验题的时候发现,两个女生虽然难题的推理并不缜密,但思想却是非常合乎物理的思维方式,老师不禁大喜!落后的同学,有些题确实错的低级!
天赋不同,传授的方式也不同,家长也有此意。家长和老师沟通后决定,对于这些俊童的教育,起点要高。所以,讲授力学时先讲了向量,本课,则是讲授运动学之前的预备知识——导数。
对于物理学来讲,更需要的是导数思想,而不是解题技巧。一小时授课,学生都说听懂了。
老师在讲导数时,还用了另一种表示方法dy/dx,小敏竟然用这个dy/dx推导出复合函数的导数算法,天赋甚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全全 2016-5-29 09:1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老师好。给您发短消息了。盼您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avalise 2016-5-29 10:03 手机浏览器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萨凡纳 发表于 2016-5-26 21:50
初二 26课 导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生们大声读出, ...

初二就给孩子讲导数?看来得超前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萨凡纳 2016-5-30 21:2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lavalise 发表于 2016-5-29 10:03
初二就给孩子讲导数?看来得超前学习了。

大学物理,都是从导数讲起。

要不要讲导数,因人而异。
这些孩子天赋较高,家长也比较内行,用导数讲一些物理概念确实比较方便和容易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19 粉丝
  • 1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