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俊童求学记

602440294 2016-3-2 08:4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本溪
萨凡纳 发表于 2016-3-1 18:54
第十四课春节结束了,七个俊童又一起开始电学游历了!按计划,今天讲解电功率。因为常常听说很多孩子对电功 ...

老师您好!请问您这个班都招什么样的孩子?在哪儿上课?怎么收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萨凡纳 2016-3-2 20:2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602440294 发表于 2016-3-2 08:44
老师您好!请问您这个班都招什么样的孩子?在哪儿上课?怎么收费?

家长你好!

这个班,是有前瞻眼光的家长组织的,非我招生。

这个班孩子,都是精力充沛型,除此,或者爱好广泛脑子充满奇思妙想,或者学习出类拔萃,还有兼而有之。

这个班的目的,是要在上高中前学完高中课程。本学期可完成必修一,暑假可完成必修二,初三上学期选修3-1、3-2可完成,寒假可完成3-3,初三下学期可酌情选择,中考后暑假完成3-4、3-5。

这些孩子,多数是初二,学校还未学的内容,现在正在赶,如同本贴子描述的那样。

这些孩子都同时在加速学习初中数学,差不多和物理同步,就进入高中数学学习阶段。

如果你孩子具备以上条件,可以联系我。

我觉得,初一的孩子现在开始学最好,时间比较宽松。

学费就是普通班课价,具体看人数略有浮动。上课地点:西安路

小班授课,保证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萨凡纳 2016-3-7 18:4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萨凡纳 于 2016-3-7 18:46 编辑

第十五课
成语“屠龙之技”,形容高大上而实用面窄的技能。
回头想想,我们学得知识,几乎都是“屠龙之技”。
可是,为什么我们还要下一代学呢?从大的讲,为我们下一代改造世界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从小的讲,为我们下一代自食其力培养合格的工作素质。
本章“生活用电”,就是物理电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比较接地气,就算“屠猪之技”吧。
从发电厂(电源)出来的输电线进户后首先接到电能表上,然后是总开关,然后是保险装置。为了形象理解总开关及保险装置,老师领着学生们观察了教室总开关室。火线都是红色的,零线都是黑色(或蓝色)的,地线都是黄绿相间色的。
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通常情况下电流过大的原因都是同时使用的用电器过多,特殊情况下就是短路。课堂上老师要求俊童们会数学推导证明“用电器增加的情况下家庭电路总电流变大”的结论。
常见的触电事故有四种:火线零线触电、火线大地触电、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人在电场中因凸起会充当电极,离带电体越近电场越强,当空气中水气分子电离而释放电弧,就会有强大的电流经人体流入大地,这就是电弧触电。所以,孩子们一定要远离变压器等高压带电体。
输电线落在潮湿的地面会形成“跨步”电压,遇到跨步电压事故时要双腿并拢跳着走。
避雷针,实际上是充当地面上的电极,雷雨天带电云层电弧放电会通过避雷针而不是建筑物导入大地。教室位置比较高,学生们能够很直接地观察高楼顶上的避雷针。
讲课时间控制在70分钟,剩下时间领着学生们做练习,观察其消化程度。
【花絮1】在证明“用电器越多家庭电路总电流越大”的结论过程中,小敏用功率法,小庄则用并联电路特性法。
【花絮2】老师聊起其小时候保险丝常用铜丝代替的故事,俊童们听得津津有味。大博说他家的电门就在户外,保险装置是保险丝而不是空气开关。
【花絮3】俊童们对避雷针的原理都很熟悉,讲到电弧触电的原理时,俊童们瞬间就明白了电弧触电和避雷针是同样的原理。
【花絮4】讲到跨步电压事故的安全撤离方法时,小鹏给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僵尸步”。
【花絮5】大旭因为语文临时加课,而单独补了本节物理课。他提出了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零线有没有电流?如果零线有电流人触碰零线为什么不会被电击?
【花絮6】物理好的学生数学没有差的,大旭在推导“用电器越多家庭电路总电流越大”的结论过程中暴露出分式演算能力弱的弱点,这会限制其物理上升的高度,建议其加强分式练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萨凡纳 2016-3-14 15:3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萨凡纳 于 2016-3-18 08:22 编辑

第十六课 内能
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则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也有单原子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基本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即使一个蔗糖分子,它依然是甜的。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叫做热运动。
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证明,分子在不停地热运动。
因为扩散有一定方向,而热运动无确定方向,大连中考不允许试卷出现“无规则”字样,否则扣分。这也算是“奇葩”了!其实,无规则运动和扩散运动,是单个与整体、微观与宏观的区别,扩散是个统计性结果。
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合力和分子间距离有关。有的参考书用“弹簧模型”类比分子间力,其实,分子间力非常复杂,比如水分子之间还有氢键作用,氢键作用可不是拉伸压缩这么简单。这种“弹簧模型”非常粗糙。
物体内的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只与分子的速度有关。理论上讲,只有到了绝对零度时,分子才会停止热运动,也就是说,只有到了绝对零度时,分子的动能才是零。
物体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热传递,做功。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交换的能量,所以其单位还是焦耳。放热、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吸热、对内做功,物体内能增加。这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衡量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就是比热容。对纯物质而言,比热容就像密度一样,是物质的属性,具有个性特征。据说,比热容用来鉴别宝石是最准的。
大连因冬暖夏凉的气候而著名于全国,就依赖于水的功劳。因为大连三面环海,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白天吸收太阳的辐射热,晚上放热,所以温差较小,相对其它地区冬暖夏凉。
比热容实验必须细讲,反复训练俊童们的控制变量思想及实验设计思路。
【花絮1】老师用分子热运动理论和饱和蒸汽压理论,解释蒸发快慢与初温、液体面积、空气流速的关系,俊童们听后豁然开朗,嘴里不禁啧啧感叹。其实物态变化和内能知识本来就同属热学内容,不知道教科书为什么分隔开来。
【花絮2】让俊童们思考大连为什么气候宜人时,俊童们或者从地理角度回答,或者从沙土和水比热容对比答,没有一个答道点子上。
【花絮3师问:比热容实验如何保证油、水质量相等?
大博答:同时在天平两端称量。
         师问: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如何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小庄答:比较加热的时间,时间长的比热容大。
【花絮4】讲到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时,大旭联想到了热力学温标和绝对零度,说明书看得不少。其实,这几个孩子知识面都非常广,是物理的好苗子。
【花絮5】小庄发现一道练习题的横坐标,标错了物理量字母和单位,很仔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萨凡纳 2016-3-17 21:2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相同的模式,初一超前班即将开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avalise 2016-3-17 22:42 手机浏览器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萨凡纳 发表于 2016-3-14 15:36
第十六课 内能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则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也有单原子分子。分子,是保持物 ...

密度笔误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萨凡纳 2016-3-18 08:2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lavalise 发表于 2016-3-17 22:42
密度笔误了吧?

谢谢指正!密度是宏观性质,不适用于单个分子的描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萨凡纳 2016-3-21 21:3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第十七课 内能的利用
试管内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塞子会弹起。这就是热机原理:内能的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
区分汽油机四冲程,就是看气门和火花塞的状态。
前面已经学过密度、机械效率的概念,类比一下,俊童们轻松掌握热值、热机效率的定义。
如何记忆住能量的形式呢?从原子核开始。
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其中蕴含核能;核外电子变轨,就放出光能。原子间的电子相互作用,就是化学能。离子或电子的运动,就是电能。分子间相对运动,就是内能。无数个分子组成的物体的整体运动,就是机械能。
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所有的机械或机器,都是能量转换器或转化器,所以,永动机是永远造不出来的。
【花絮1】讲到汽油机和柴油机区别的时候,俊童们又联想到飞机燃料航空煤油,老师把原油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的过程讲了一遍。在讲到渣油的减压提炼时,顺便问学生压强小沸点如何变化?学生们立即答出沸点降低。呵呵,看来俊童们掌握的不错。
【花絮2】学生们不理解汽油、煤油、柴油的区别,老师又把碳氢有机物的分子结构讲了一遍,呵呵,讲了甲烷、乙烷,俊童们立即就知道了丙烷、丁烷。不过,丁烷开始就有异构体了!汽油、煤油、柴油是按沸点划分的,都是各种结构有机分子的混合物,分子越大越不容易烧完全。
【花絮3】老师问:发动机前两个冲程的能量从哪来?俊童们都不知道。老师把内燃机原理、涡轮增压器原理整个讲了一遍。
【花絮4】说道热值的时候,老师给俊童们讲起60年代捡煤渣的事情,顺便又讨论了粉尘爆炸的原理。
【花絮5】听了老师扩展的很多知识,大旭不由的感叹:我弟弟能上老师的课就好了,老师知道这么多知识。
【化学6】课后与家长沟通,家长说:这个物理班节奏比较合适,他孩子在其它班感觉太慢,总是要睡觉,而在这里停课能始终保持兴奋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萨凡纳 2016-3-28 22:2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萨凡纳 于 2016-3-28 22:29 编辑

第十八课 压强
压强和浮力,差不多是初中物理中最难的部分,计算多,出题花样多。整体来看,初中物理涉及的计算比较少,而计算又都比较简单,高分含金量不大,起不到甄别学生水平的作用。
压强,从实验讲起,不仅强化对“压强表征压力作用效果”的概念理解,也再一次强化控制变量法的理解。
物体表面都有临界压强:外力压强超过临界压强,就会突破物体表面而进入物体。磨菜刀就是增大外力压强,而使得切食品更加容易。
液体静压强,也还是从实验讲起,借机再次复习试验次数的确定原则。对压强计探头的构造及局限,做了详细的讲解,因为这里出过考试题。
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实际上是思想实验。给俊童们讲了物理上几个有名的思想实验,培养他们良好的物理思维模式。
然后,就是三道不同形状容器中液体对底部压力的例题,培养数学对物理解题的习惯和能力。
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大气就像海洋,人类处于海洋底部,当然会受到压强,这就是大气静压强。定量验证大气压强的实验就是托里拆利试验,盆景中倒扣水瓶那道例题,就是准托里拆利试验的翻版。
由于气体压缩性强,所以,海拔越高的地方压强越小。我们可以用自制的简易气压计去定性测验。
讲解流体压强知识,实验必不可少。拿起一张白纸,放在嘴下用力朝前吹,会看到白纸不是垂下去而是平飘起来。再拿两张白纸保持5cm距离朝中间吹气,两张纸会合在一起。
实验之后,讲解流体压强原理,以及飞机起飞原理。
本次课,内容较多,讲了两个小时,没有时间课堂练习,期待俊童们回家自己练习吧!
【花絮1】讲到不同形状容器中液体对底面压力例题时,大旭说了句:“看来结果与感觉相差很大”。老师就势出了道题:地球半径6400km,假如在赤道上给地球捆个腰带,再把腰带长度延长1m,腰带与赤道之间产生一个均匀缝隙。问:蚂蚁、老鼠、猫、狗哪个会钻过去?
除了大庄、小庄已经做过这题,其余四个男孩一个都没有做对(小敏病休)。
【花絮2】类似烧瓶的收口容器中的液体对底面的压力都大于液体的重力。老师问:为什么?小庄先答道:斜面有压力。谁说女儿不如男?
【花絮3】飞行原理时,老师问:飞机最高能飞20km,为什么不能再高呢?大庄答:因为高度越高,气体密度越小。真是非常聪明的女孩!
【花絮4】老师问:舰队航行都是怎样排列的?有的说是并排,有的说单排。老师讲了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两船平行行驶相撞的故事,俊童们听得津津有味,也明白舰队排列的道理。
【花絮5】师问:什么是负压?俊童们都不知道。师曰:当年用针管抽水的时候,快速拉动活塞,就会在针筒中形成负压。
【花絮6】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是思想实验。伽利略定义惯性概念的时候,也用到了的思想实验。爱因斯坦研究广义相对论时,更是用到了思想实验。讲到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时候,又扯出了欧几里得几何和黎曼几何。俊童们知识还是相当的广博,大旭和小鹏知道可以在球面上画出三个直角的三角形。

    4
3
,正式开始高中物理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萨凡纳 2016-4-1 12:3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初二 十九课 浮力
浮力的实质,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差。通过实验,再次把实验表格设计、控制变量法复习一遍。
阿基米德定律,一定要懂得排开液体的体积就是物体在液面下的部分体积。
物体沉浮的条件,就是比较重力和浮力,还可转化为比较物体与液体的密度。上浮、下沉,是一个运动过程;漂浮、沉底,是一个静止状态。
轮船的原理,是增大水下体积进而提升浮力。潜水艇的原理,是通过调控压缩空气体积来改变自身重力。
浮力的原理,好理解,但计算相对难一些。初中物理的计算难题,主要出现在压强和浮力这部分。

【花絮1】说到沉浮条件时,老师顺便问一下,哪个海人沉不下去?俊童们异口同声:死海。
【花絮2】关于阿基米德检验皇冠真假的故事,孩子们烂熟于心。老师问:阿基米德还做了什么著名的事情?答曰:抛石机、镜反射火烧战船、杠杆。问:镜反射火烧战船什么原理?小敏曰:凹面镜聚光焦点。
【花絮3】漂浮在一个小水塘上的一只小船,上面放了一个大石块。把大石头丢进水塘,问水塘的水面是上升还是下降?
据说,这题三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都不会做。孩子们做了半天,还是没有一个人做出来。原因是形成了惯性思维,不给形式上的已知条件,就不会假设字母进行演算。

4月3日,高一物理课正式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19 粉丝
  • 1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