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Sissi在英国读小学(英国孩子的社交第一课)

企鹅小小 2013-7-12 12:5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收藏,回去慢慢学习去,期待lz更多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leixibao 2013-7-12 21:2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本帖最后由 lileixibao 于 2013-7-12 21:44 编辑

游学团的孩子住我家(转)

近些年,国内的很多地方都在暑假期间组织中小学生来美国游学,这种游学团有的以“游”为主,有的以

“学”为主,但无论哪一种,都有一个项目,就是把孩子们安排住进当地的居民家中几天,体验一下美国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些接待学生的家庭都是自愿的、义务的,所有的临时“爸爸妈妈” 都是志愿者,


当然也有志愿爷爷和志愿奶奶。

我居住的这个小城市就有一个接待“游学团”的组织,已经连续六、七年接待来自中国的中小学生了。这

是一个纯民间组织,负责英语教学、组织文化交流和安排孩子们的娱乐活动等。今年暑假,二女儿凭着

她 “双语” 的优势,很容易就在那里找到了一份暑假工作。女儿说,这个组织里的老师、工作人员和义

工们的家里年年都接待游学团的孩子,问我可不可以也接两个孩子来家里住几天。其实
, 几年前我就有

过这个想法,当时看到那么多美国人都热情地把中国孩子接到家里吃住,还带他们出去游玩,觉得自己作

为一个中国人,对这样的公益活动不尽一份力 太说不过去了,当然也希望借此活动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

个机会,让他们与国内的孩子多一些交往,在语言上和文化上能有一个更直接的交流。但无奈我和老公都

很 忙,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想法只好搁浅了。

这次,为支持女儿的工作,也为了圆自己的心愿,我也提出了做“临时妈妈” 的申请。


先分到我家的两个男孩是女儿给接回家的,来自郑州,都是十五岁。在我家住四天。

那天我下班回家一进门,两个很阳光的男孩便齐刷刷从沙发上站了起来,“阿姨好!” 手里还拿着游戏

机。也许还太陌生,两个孩子显得很拘束,我赶紧招呼他们坐下,告诉他们我曾在河南生活过,我用很不

地道的河南话说:“俺也在河南住过,你看 俺这河南话说得中不中啊?” “中,中,说得可好着

咧。” 其中一个孩子给了我这个评价,另一个则笑弯了腰。这一句不三不四的河南话一下子拉近了我们

的距离。

他俩一个叫小震,一个叫阳阳,是学校组团出来的,光他们初二年级就来了48个学生,还有三个带队老

师。这个团是以“游”为主的,出来已经一周了,先是到了 纽约和华盛顿,然后又到了我们这里,之后

还要去洛杉矶和圣地亚哥等地,一共在美国24天。听孩子们说,团费是三万二,包括机票和吃、住、行、

游,还包括签 证费和保险费。他们在这里的四天当中,上午上课,下午参观,晚上则由“临时家庭”给

自由安排活动。

第一天,我问小震和阳阳想吃中国饭还是美国饭,两个孩子说,这些天一天三顿都是美国饭,吃腻了,想

吃中国饭。于是我做了一顿典型的中国家常饭:米饭,西红 柿炒鸡蛋、红烧鸡块、肉片炒青椒、炖豆角

和凉拌黄瓜。鸡蛋是自家的鸡下的,所有蔬菜都是自家院子里产的,我对两个孩子说,你们大老远跑到美

国来,吃的却是 中国的农家饭,那不是白来了么。孩子们可能是想家了,吃得狼吞虎咽的。

第二天傍晚小震和阳阳从外面一回到家就抢着告诉我:“阿姨,阿姨,我们同学都羡慕死我俩了。他们听

说咱家吃的是中国饭,都说想跟我俩换着住呢,阿姨,我俩咋那么有福啊!” 真没想到平日喜欢去麦当

劳的孩子们到头来还是输给了自己的中国胃。

我们一边吃着炸酱面一边聊天,听两个孩子兴奋地述说着他们的同学住进美国人家第一晚的见闻,听得我

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心疼,一会儿感慨。

说有一家人家是黑人,特别热情,为了欢迎中国孩子,叫来了好多亲戚朋友。这对夫妇去接学生的时候,

那些亲戚朋友在家边等边看电视,天黑了也没想起开灯。当 两个学生进屋的时候,黑暗中突然呼啦啦站

起了黑乎乎的一堆人,一个个呲着白牙、转着白眼珠,“Hello! Welcome! Hello! Welcome!" 竟把两个很少

见过黑人的孩子吓了一大跳!

还有一家人,不知从哪里看到过饺子的图片,但不知道饺子里面是应该有馅儿的。为了欢迎中国孩子,他

们用面粉做了好多类似饺子模样的面团,粘粘糊糊煮了一大 锅。主人很得意地端出来作为第一顿晚饭,

还找来了筷子。可怜的两个河南娃,用筷子夹着煮面团,蘸着酸不酸甜不甜的番茄酱,艰难地下咽着。

还有一家人,自己家六个孩子,又接回家两个中国孩子,睡觉前那几个孩子打打闹闹,小的哭大的叫,枕

头满天飞,让两个独生的中国孩子看傻了眼,不知道一个家 庭怎么能有那么多小孩,说自己长那么大,

从未见过这样的家庭,更没见过这样的情形。他们吃饭时一人一份,除了肉是熟的,其他都是生的,还要

双手合十做饭前 祷告,这让两个孩子不知所措。

那天晚饭后,我和女儿一起烙了四张超级大的千层葱油饼,卷上大香肠,让小震和阳阳第二天带去分给同

学们吃,谁让我这中国阿姨心疼孩子了呢。次日得到的反馈是:“阿姨,阿姨,葱油饼一下子就被抢光

了!连我们带队老师也要走了一块。”
俺家老公心肠更软,说:“真想把孩子们都叫到家里来吃饭,我

给他们包伙!”

一天游学团组织孩子们去购物,小震给自己买回来了两双耐克鞋。回来边摆弄边说:“太便宜了,太便宜

了,这两双的钱,在郑州一双也买不下来。” 我问:“没给你爸爸妈妈买礼物?” “买了,我给我爸买

了个打火机,给我妈买了个口红。” 这孩子真好玩,还知道给妈买口红呢。小震告诉我,他是不久前才

转到这个学校的。在原来的学校时,他和同学打架,那个同学的家长很有钱,要求学校开除他,学 校竟

然照办了。于是,小震的爸妈就把小震转到了现在这个学校。

阳阳向我泄密,说小震有女朋友了。小震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低着头傻笑,然后眼睛盯着桌面问我:

“阿姨,美国中学生恋爱老师管吗?家长管吗?” 我边吃饭边故意很随意地说:“这个年龄喜欢女孩子

是很正常的呀,为什么一定要被管呢?两个人愿意在一起说说话,在一起学习、一起玩,这没什么不对,

我不认 为这叫谈恋爱,谈恋爱是长大以后的事情。
只要不影响学习、不 做与年龄不符的事就可以

了。” 小震使劲点着头。“那女孩学习好吗?” 我问。“好,前十名,比我好。” “那你更得努力

呀,争取考得比她还好才对。” 小震说:“可我根本不敢让我爸我妈知道,他们非把我吃了不可!” 阳

阳也说:“我每次要和同学出去玩,我爸就问:‘跟谁出去?是男的还是女的?!’ ” 其实孩子与异性

同学交往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大人把孩子纯真的感情想歪了。

阳阳不像小震那么爱说活,但非常懂礼貌懂规矩,是个文文静静的男孩。一天晚饭后大家都坐在桌前聊

天,他就自己悄悄走进厨房洗起碗来,我客气不让他洗,他说 每天都看见是两个哥哥洗碗,说既然住在

我家,他也应该洗。两个孩子每天早上都把自己的床铺得很整齐,被子叠得方方正正的,不知道他们在自

己的家里是不是也 这样。我曾听见小震在电话中跟他妈妈说:“妈,你就放心吧,阿姨都表扬我了,说

我懂事儿,说我表现可好呢。”

每个志愿家庭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要给每个住在家里的孩子填写一个调查表,哪些方面值得肯定,哪些方

面需要改进,据说回到学校,这些都要给打分算成绩的。

两个孩子临走的那天早上,我特意起来给他们做了河南的早点糊辣汤,我问他们我做的山寨版糊辣汤好不

好喝?小震说:“好喝,特别像我妈妈做的汤,有点儿胡辣汤的味儿,但不是糊辣汤。” 完了,这句号

打得真丢脸。我
从树上摘了两大袋子桃子、杏子和李子,让孩子们带在路上和同学们一起吃,他们坐大巴

去洛杉矶要好几个小时呢。

这会儿,两个孩子已经开学了吧,愿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leixibao 2013-7-12 21:4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海外游学”,这几年颇为火爆的热词;寒暑假里中小学生家庭的关注点,

韩亚空难,2位花季少女的罹难——

让这场本是充满希望和寄托的“成长盛宴”,蒙上了令人扼腕的悲剧色彩;

这篇《游学团的孩子住我家》,是一位美国妈妈(中国人)写的,

站在她的视角,我看到不同角度的游学体验与思考,

我有收获,也在思考。。。

转到这里,希望看到的家长也能收获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leixibao 2013-7-12 21:4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审核了{:soso_e1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白云的眼泪 2013-7-13 10:3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lileixibao 发表于 2013-7-12 21:23
游学团的孩子住我家(转)

近些年,国内的很多地方都在暑假期间组织中小学生来美国游学,这种游学团有的 ...

看到孩子住在黑人家那段,笑的我肚子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五光十色 2013-7-13 11:4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有机会去楼主家游学,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醉翁亭 2013-7-13 20:4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好久没来了,依然很精彩。支持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ottcn 2013-7-13 22: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lileixibao 发表于 2013-7-12 21:23
游学团的孩子住我家(转)

近些年,国内的很多地方都在暑假期间组织中小学生来美国游学,这种游学团有的 ...

游学这事还是好的,让孩子开开眼界,只不过有些人把这件事功利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ottcn 2013-7-13 22: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lileixibao 发表于 2013-7-12 21:23
游学团的孩子住我家(转)

近些年,国内的很多地方都在暑假期间组织中小学生来美国游学,这种游学团有的 ...

游学这事还是好的,让孩子开开眼界,只不过有些人把这件事功利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leixibao 2013-7-15 03:3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本帖最后由 lileixibao 于 2013-7-15 03:38 编辑

游学团的孩子住我家(下)

紧接着,我家又接待了两个来自济南的十三岁男孩,也是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来美的,在我家住了十二天。这个团是以“学”为主兼带游玩的,团费比前篇提到的小震他们那个团便宜许多,我估计是因为孩子们在学习期间都住在市民家里,因此省去了不少酒店费用的缘故吧。

这两个孩子一个叫小培,一个叫小涵,是一对非常有趣的组合,来我家没两天我就断定:小培是个小干部。我问小培:“你是班干部吧?”小培回答说:“嗯,我是班长。”

你看,第一顿晚饭,大家都坐好了,女儿还在厨房盛最后一盘菜,肚子饿了的小涵抓起筷子就吃,只见小培在桌子底下踢了小涵一脚,咬着耳朵低声说:“急什么?姐姐还没上桌呢。”

第二顿饭,小涵吃完大半盘意大利面条之后,摸着肚子直抻腰。我说:“饱了就别吃了,别撑着。” 趁我不注意,小培又低声对他说:“不许剩,都吃下去!”

在后院玩,小培问我:“阿姨,‘后院’ 的英文应该是garden 呢还是 yard?”

出去购物,小培问我:“阿姨,‘收据’ 英文应该怎么说?” 然后自己低声默背了几次。

而小涵呢,是个可爱、阳光、活泼但也很调皮的孩子,他会磨着我女儿说:“姐姐啊,你帮我把暑假英语作业都给做了吧,我到开学也做不完啊!” 这老师也够狠的,暑假还给孩子布置那么多作业。

两个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都非常好,但小培的家长只给了他八百美元带在身边以防万一,而小涵的父母却给了他三千美元零花钱,还险些被他弄丢了。那天是星期 天,我们先带孩子们去吃了自助大餐,然后我和女儿带他俩去商店购物。在耐克产品直销店里,两个孩子兴奋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球鞋,我和女儿坐在椅子上休息。 没一会 儿,小涵紧张地跑过来,说他装钱的手袋不见了。我立即去前台找店员,问有没有人拾到钱袋交上来,回答说没有。我问小涵袋子里有多少钱?他说有两千八百多美 金和三、四千人民币。我的妈!我都替他急出一身汗。我叫他先别急,把刚才走过的地方再仔细看一遍。那天商店大减价,人特别多,我跟着小涵挤来挤去,一排架 子一排架子地找, 没有,没有,都没有。此时离发现手袋丢失已经过去二十多分钟了,小涵边找边说:“一定是那个人,一定是那个人。” 我不知道他说的是哪个人。忽然,一个架子上的几个被翻乱的鞋盒子中间露出了一根拎带,拎出来一看,竟然真是他的手袋,里面分文未少。已经吓得六神无主的小 涵一把抱住我说:“阿姨,你抱抱我吧,我惊着了。” 我搂着他安慰着,发现孩子后背冰凉冰凉的,T-恤衫全湿透了。可小孩子就是不长记性,明明差点丢了钱,可每次出门还是把钱都带在身边。我多次嘱咐他要把钱 放在家里,用多少带多少,可这孩子就是不听。

也许都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在家一切都不用孩子自己操心,我发现这俩孩子做事总是丢三落四的,小培来了三天以后才跟我说:“阿姨,我都好几天没刷牙了,我把牙刷忘在酒店里了。” 早不说!好在我家都是买大包装的东西,赶紧给他拿出一个新牙刷来。他还告诉我,他的相机也丢了,但根本不记得丢在了哪里。平日带他们出门我也发现,他们的手机、钱包和刚买的东西都是随处乱放的。幸亏我们这个小城民风淳朴,否则还不知道要丢多少东西呢。他们走了之后,我在床底下发现了小涵新买的篮球,还在冰箱里发现了两盒巧克力,那是小培要带回去给妈妈的,还有不知谁的半盒茶叶也忘在了桌上。

两个孩子都算孝顺懂事儿,去商店并没有只给自己买东西,除了爸妈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连婶婶和舅妈都没落下,小涵给自己的表兄妹都买了礼物,小培还想 到给自己的老师也买了礼物呢,这点,美国孩子是绝对做不到的。小涵来的时候只带了一个箱 子,由于买的东西太多,只好再去买一个箱子。小涵选中了一个名牌皮箱,可一看价钱就说:“怎么这么便宜?肯定是假的。” 待搞清这里不可能有假货之后,他便连呼便宜,不知道是这孩子太会花钱了还是国内的牌子货真的就那么贵。反正每个游学团到来之后,带队团长都要求这里的接待 人员带他们去购物。这些年来,名牌产品的专卖店最欢迎中国游客,只要中国游客一进店门,里面的好东西就被一扫而空。听女儿说,每次她“奉命”带团去电子产品店购物,孩子们都会挑选最新款的“苹果” I pad。一次一个忘了带钱包的小女孩还跟我女儿说:“姐姐,借我点钱行吗?” 女儿说:“行,要多少?” “五百。” “五百?” 女儿笑了:“除了你们,谁带那么多现金上街啊?借你二十元我钱包就空了。” 还有一个小朋友,她是带着任务来的,她要给她刚出生的小弟弟带回去一箱奶粉。我跟我女儿开玩笑说,你总是带着整团整团的人去购物,要是在中国,吃回扣就能让你发财。

小培和小涵都喜欢吃西餐,确切地说是喜欢吃快餐,快餐中最喜欢吃皮萨,说是百吃不厌。这可太好养活了,在美国吃皮萨就像在中国吃包子一样容易。第一次我叫 的是一个16寸的大皮萨,盖子一打开,两个小脑袋就伸了过来,一边闻一边说:“哇-----,好香啊!这么厚的奶酪!比我们那边的厚三倍。” 好玩的是,两个孩子闻了半天就是不动手拿,我说:“怎么还不吃呀?” 小培问:“叉子和刀呢?” 这话说得我两个儿子都笑了。我跟儿子说,你们别笑,在中餐馆里,你们没看见美国人用刀子切春卷用叉子扎着吃吗?小培和小涵还喜欢吃波兰大热狗( Polish Dog) 和 In N Out 的大汉堡包。有一天,我女儿专门给两个孩子烤了一盘干酪通心粉,小涵吃得津津有味,可小培吃了几口就说:“阿姨,有酱吗?” 我以为他要沙拉酱,就说:“这不用再放调料了,都调好了。” 小培可怜巴巴地说:“我,我不喜欢这个味儿,我想加点酱,黄酱或甜面酱都行。” 哈哈,到底是咱山东家的小子,刚吃了几天洋饭就想念家乡的“葱伴侣”了。赶紧的,下碗面条。

吃饺子那天,两个孩子边吃边用手机照相,然后“不怀好意”地把照片发给他们的同学,不消一分钟,手机短信回复不断:“嫉妒!” “别气我!” “好羡慕!” “我不馋!” “真想去你们家。” “别噎着!” “撑死你!” “给我留两个。” 其实,小孩子还好说,可怜的是那些带队的老师,他们也同样住在美国人的家里。成人的饮食习惯更难改变,那些天,我女儿每天早晚都要负责接送两个领队的老 师,在车上,两个女老师向女儿“诉苦”,说那家连个酱油都没有。女儿特善良,第二天就从家里给她们带去了咸鸭蛋、蛋炒饭、榨菜丝和凉拌西红柿等,把两个女 老师给感动的就差没掉泪了。

这个暑假,女儿一直在接待站里工作, 上课的时候她当助教,下课的时候她当翻译;外出的时候她当领队,参观的时候她当导游。她是美国老师的翻译和顾问,她是中国老师的司机和向导,小团员们更是 把她当成了知心姐姐,事无巨细都要找她,因为美方工作人员当中只有她一个人会讲中文。在家里,女儿每天给两个临时弟弟准备早饭,然后带他们去上课;傍晚再 接他们回家,比我做得事情多多了。

这个暑假,我们这里一共接待了十几批中国 “游学团”和 “夏令营”的孩子,年龄从九到十七岁。除了
北京和上海的,还有天津的,济南的、沈阳的、武汉的、长沙的、九江的、郑州的、内蒙的和南宁的等等。总人数超过八百多人,全美国有多少就不知道了。据说明年来的孩子会更多。

这个夏天,我不但接待了这四个游学团的孩子,还接待过三个来美国读书的亲戚和朋友的孩子,七个都是男孩。我发现,这些孩子虽然都很聪明、活泼、好动,但却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不会玩。
网球,只有一个会打;
游泳,只有两个会游;
滑冰,只有一个会滑;
篮球,三个会;
滑雪,都不会;
滑板,都不会;
国际象棋,两个会;
中国象棋,一个会;
兵乓球:三个会,但远不如我们小的时候;
保龄球,一个会,还是来了美国以后才学会的。
更不用说棒球、垒球和橄榄球了。咱们中国人的孩子只会念书。至于音乐,我没细问,有的学过一点钢琴,有的学过几天提琴,但最后都因学校功课太多而放弃了。唯一和美国孩子一样的是,都喜欢打电子游戏。

和小震、阳阳的家长一样,小培和小涵的父母也打算将来把孩子送到美国来读书,这次送孩子参加游学团,就是希望孩子出来开开眼界,长长见识。孩子们通过这次旅行,也大都喜欢上了这里,他们眼中的美国是美好的:
“美国人家的房子没有防盗门和防盗窗。”
“美国的空气透明,想看多远就看多远。”
“美国的家长不打骂孩子。”
“美国的家里晚上没有蚊子。”
“美国的老师特别亲切,不随便批评学生。”
“美国的牛奶生喝也不拉稀。”
“美国的小孩可以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美国的中、小学生暑假不用写作业。”
. .. . . . .
毕竟来的时间还太短,孩子们只看到了美国美好的一面,他们还没有来得及看到美国丑陋的一面。我想,等将来他们真正来美国读书的时候,才能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美国,才能全方位地认识一个真实的美国。

我不知道这样的“游学”活动对孩子们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他们的学习能产生多大的动力?对他们的成长能起到怎样的作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29 粉丝
  • 1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