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老爸•小女•初中系列(再回首)

烧茄子 2012-1-7 13:0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本帖最后由 烧茄子 于 2012-1-7 13:08 编辑
建议不错,我试试看。
    实话说,她的书我真没咋看过。

    还有,茄子觉得数学从第几册看合适 ...
水潭 发表于 2012-1-7 07:22



    以前学过的东西,有些显得对孩子过于简单,尽管孩子有没理解透的地方,但是也不容易直接看书来补,离的近的书弄弄还可以。象这类内容,该你看,等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这样的问题多半会频繁出现),你告诉她以前的书里是怎么讲的,找找书,或者干脆直接讲给她听。

剖析自己的思路,一开始我也不习惯,我就知道那么做,但不能回答孩子“我怎么做能会想到关键那一步”,就觉得孩子怎么可能想不到呢?咋学的?把孩子都弄哭过。等这成了问题了,自己不得不开始去想,做过一段时间尝试,尤其看过孩子的书以后,感觉真的好多了,去尝试一下,逼着自己去想,似乎也不是个难事。

数列问题我也没啥好办法,就是去试相邻项的和差积商,平方啊指数什么的,然后再试试An是不是和An-1与An-2的运算结果有关系,通常这样的题一般都不太复杂,复杂了的都是脑残题。识别一个数列是否有规律,高中以后肯定会学检测数据相关性的数学工具,谁会用高中知识去猜闷儿。这样的题,重要的是试,似乎没规范的做法,现在感觉,试也是一种规范的做法。现在要求孩子,做题除了一眼能看出来,否则必须再草纸上划拉构思,很多时候路怎么看都没有,但是划拉划拉就在眼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烧茄子 2012-1-7 13:2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回复  hearain


    感觉你真是一个负责人的父亲,但要知道,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是他要到考场去答卷,要叫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负责,家长帮的太多了,他如果产生依赖心理,就害了孩子了。其实我觉得学习态度是关键,也就是你的孩子对自己的定位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在班级排第几。有了目标,就会有行动的。先锋王 发表于 2012-1-7 09:55


我整理了一下你说的内容,你看对不?
“孩子学习要靠自己,家长帮太多有可能产生依赖心理,会害了孩子。
孩子有了端正的态度,目标,孩子自己就能把学习搞定。”
是这个意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烧茄子 2012-1-7 14:0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其实,我的目标非常明确,我只解小女的问题,只要小女上道,能跟住老师,我一定会退居幕后,我总冲在前面一定是失败的。
水潭 发表于 2012-1-7 10:22



    :handshake 这一点我们完全一致。那就是我们的目的,啥能比孩子会自己学了好呢?

现在我女儿每周上六天课,问我问题的时候不超过三天,每次给我的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我充其量顶天就是个答疑老师,帮孩子找找问题在书上的哪部分,现在我特别珍惜这20分钟的表现时间,肯定要花些时间准备:D 。

昨天孩子感冒了,没上晚自习提前回家,吃饭的时候聊天,聊到现在学习的感觉,她说后半学期她感觉出不一样来了。高中老师一直教他们动脑去想问题,初中老师弄一大堆卷子,整天讲解题步骤,一道题会了,下一道还是难题,做题很多时候象撞大运。到这个学期的后半段,明显感觉就不一样,问题少多了,好多难题也会自己去解,就是刚开始学的那些还不行,她要这几天好好看看书。听到这些话是从孩子自己嘴里说出来,很高兴,感觉她基本能适应高中学习了。

期末考试对她没名次上的要求,这势头坚持下去就行,现在就是积累打底子,重要的在两年半以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水潭 2012-1-7 15:0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这个也就同时回答了水潭的问题,就是家长要帮助孩子解决的是态度问题,方法问题。家长是辅助。说家 ...
hearain 发表于 2012-1-7 11:43


与Hearain商榷:
    这个也就同时回答了水潭的问题,就是家长要帮助孩子解决的是态度问题,方法问题。

==》赞成
家长是辅助。说家长和老师不同,不是说不让家长管孩子,而是不要把主次弄错,不要让孩子产生依赖,有些在外面补课的孩子也有这问题。比如孩子数学不好,家长要带着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所在,是不是上课听讲的问题?是不是课后完成作业的问题?是不是请教老师的问题?是不是自己思考的问题?甚至是不是勇气的问题?意志力的问题?找到问题,再找办法?如何解决啊?上课困怎么办?同学影响听课怎么办?老师说的没听清怎么办?遇到不会的题怎么办?觉得题麻烦怎么办?觉得题难怎么办?要让孩子知道,靠家长肯定是不行的,一要靠自己,二要靠老师。
==》赞成。这就是给孩子赋能授权的问题,你授权了,可是赋能呢,我觉得赋能不够。 例如孩子功课拉下了,靠自己不行的时候怎么办?被老师继续拖着走?我的观点,这个时候必须赋予孩子能力,这个能力她已无法靠本身获得。靠班级老师吗?孩子拉下很多的时候,我觉得老师已经有心无力了。家长需要借助老师以外的力量。
另外,你上面提到的各个怎么办的问题,在我看来,只有孩子跟住老师时,才最有效,跟不住老师时,是非常打折扣的。 我非常希望我的孩子数学问题解决后,就像你上面说的那样去跟老师。 其实,Hearain有没有发现,其实越是成绩差的孩子越不敢问老师,不是孩子不想,是无法克服心理障碍。勇气也需要底气支撑,我感觉给孩子一点底气,她的勇气就增一分。
    另外,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对老师的认同是很重要的,家长无意有意的一些贬损老师的言行,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这也是我们平日辅导的时候要注意的。
==》绝对赞成,尊师重教那是必须的。 其实我在孩子面前从来都是说老师很厉害的。否则就是坑孩子,做家长的绝不会傻到这程度。孩子有时谈及某个老师用的口气有问题时,我都会给予批评,就是希望维护老师的权威形象,这个也必须。姑娘从未发现我开贴,我也决不许她看。 这个家长圈是家长讨论的地方,尽管我非常注意不提及老师,但因为孩子的学习其实就是孩子、老师、家长这个三角,想绕过老师几乎是很困难的。 因为老师、家长都是成人,大家其实只要不抱恶意,谈一点长短应该也可以。我从来认为人无完人,呵呵,老师也如此。教学相长也是这个道理。

因为专业老师很少在这个圈里发言,无法获得专业老师的支持,做家长的也没办法,只好家长们自己切磋了。
Hearain的很多意见我都会很珍惜的,实话说,得之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先锋王 2012-1-7 15:3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回复 572# 烧茄子


    我讲的态度是真态度,如果不付诸行动,那不叫有认识、有目标了。当然要细化到具体行动了,没有具体的行动,一切理想都是空谈。其实孩子先天素质是内因,是决定他能否成功的关键,学校家长的帮助是外因。能起到好做用的老师和父母的帮助,对孩子的成功有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水潭 2012-1-7 20:4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这一点我们完全一致。那就是我们的目的,啥能比孩子会自己学了好呢?

现在我女儿每周上 ...
烧茄子 发表于 2012-1-7 14:02



    观点一样。 我对小女也说没有要求,但实话说,我心中是有期望的,看题目会的程度是一个方面,看在年级排名是检验改善效果的手段。
    我会通过期末排名和平时她的做题情况综合判断小女的进步情况,然后看我们是否还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我们不是专业老师,有些东西是需要摸索的,好在我们有心,并且也有这么多家长支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烧茄子 2012-1-7 21:4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其实越是成绩差的孩子越不敢问老师,不是孩子不想,是无法克服心理障碍。勇气也需要底气支撑,我感觉给孩子一点底气,她的勇气就增一分。
水潭 发表于 2012-1-7 15:03



    还有的时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是有问题不知道在哪里根本不知道问什么,还有就是没法回答的问题,她问的问题是她真正不明白有问题地方的一个演绎结果。ask the right question,能问出问题来需要很多前期的思考。

孩子问老师的问题,老师或许是不知道她问什么,或许是时间仓促,孩子说听不明白老师给她讲的。问我我也不会回答,后来也是想了很久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问,这不是老师的问题,是孩子不会问问题,不会问问题就是不会思考,我有个阶段是给孩子解决她这么问反映出来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孩子才能问出真正的问题,问的问题才能回答,这个回答才能对她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不会问问题的孩子,听课、接受辅导、同学之间交流,都会很成问题,效果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烧茄子 2012-1-7 23:0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就拿这个问问题来说,里面还真有好多可以说的,水潭开了个好话题.

没有人的问题全能自己解决,不管所谓聪明的,还是所谓笨的.不是聪明人问的一定是聪明问题,笨人一定问的是笨问题,而是问题答案对自己的效用。聪明人拿到答案以后至少解决了自己的当前面对的整个问题,因为他们把问题归到了纲上,纲举目张;笨人拿到了答案,最多最多能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很多时候只能解决某一步。

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在哪里?打个比方来说,理一团乱毛线,都努力理过,当都有困难需要求援的时候,聪明人手里那团乱毛线这时会是什么样的?笨人手里那团毛线又会是什么样的?求援一次打开一个结,谁能先理完?我觉得这个过程和学习时问问题非常相似。会问问题,那么也就会通过别的方式找问题的答案,因为只有没梳理过的乱毛线才是复杂问题,被梳理过的肯定要相对简单,简单问题到处都有答案。

所以说,问问题的背后,被挡住的是思考能力。从整理毛线上看,这个能力,是天生的吗?我是看不出学知识和学理毛线有什么本质的差异。这个能力,肯定是可以后天获得的,同样条件下接受教育,效果的差异在于接受能力的差异。思考能力的欠缺,导致了知识接受的差,运用的差,如果不去弥补思考能力的不足,灌越多的知识,那么背的债也就越多。

思考能力,包括推理演绎能力,这个是最基本的,然后是奇妙的联想能力,看到一个东西能神奇地想起另一件事。太晚了,改天接着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aj1966 2012-1-7 23:1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就拿这个问问题来说,里面还真有好多可以说的,水潭开了个好话题.

没有人的问题全能自己解决,不管所谓聪明的 ...
烧茄子 发表于 2012-1-7 23:07


好好给分析一下思考力啊  尤其是怎样提高思考力。谢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水潭 2012-1-8 07:2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回复  烧茄子


     我讲的态度是真态度,如果不付诸行动,那不叫有认识、有目标了。当然要细化到具体行动了,没有具体的行动,一切理想都是空谈。其实孩子先天素质是内因,是决定他能否成功的关键,学校家长的帮助是外因。能起到好做用的老师和父母的帮助,对孩子的成功有好处。先锋王 发表于 2012-1-7 15:38


先锋王的观点,我赞成也不赞成。为何用这样矛盾的词语呢?
因为你说的内因是决定的因素,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这话对。
但是你的一句“先天素质是内因”我觉得过于宿命,过于武断,个人觉得不是先天素质是内因,而是孩子是内因。否则岂不是很多家长就因为自己的孩子先天素质不是非常优秀而放弃呢?

在我看来,先天素质有差别,但就像智商数值反映的那样,其实除了个别孩子外,大家差别很小。对于家长个体而言,其实可以忽略不计。
我更愿意认为孩子生下是一张白纸(尽管并不太对,但这样就不会宿命,家长就容易发挥主观能动性),带孩子的人(也许不见得就是家长,例如有的孩子是奶妈带的)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从孩子生下开始到5、6岁前,在这个阶段,能给孩子施加影响力的人,会给孩子奠定很多价值观、行为习惯等东西,这些都是潜意识的东西,但对孩子一生至关重要。这就是为何,谈孩子教育其实大家第一个想到母亲的原因,其实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等孩子上学后,老师是在家长打造的孩子底色的基础上去教孩子的,这也就是为何,同一个老师带出的孩子差别很大的原因。
     底色靠家长去打造,家长把一个不同底色的孩子交给老师,这个有不同底色的孩子,才是一个完整的内因。 而不是孩子的先天素质是内因。
     从这个角度说,家长始终可以在孩子未成年前,调适孩子,让孩子具备各种能力(例如,自学能力等),也就是交给老师一个内因不错的孩子,让老师这个外因发挥更大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14 粉丝
  • 19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