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我的创业故事,梦想照进现实。

 楼主| 辣根2010 2011-7-8 13:5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草集海参成长故事——(二)启程 之1店名,不叫某某岛,不叫某某堂,就叫本草集吧。

    从10月7号开始给店起名,那个时候是边找店面边起店名,大连作为辽参的原产地,海参专卖店的名字也有其流行的特点,大部分的店都是以某某岛,某某堂来命名,非常有原产地的乡土气息,也非常有大雅之堂的尊荣感。而我要起一个我喜欢的名字,因为什么,因为好不容易给自己打一次工,因为我的店我说的算,起个名字大概用了20天的时间,从10月初到10月下旬,在很多个月亮的陪伴下完成了本草集店名的构思,本草集海参,是取自史料《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渤海湾刺参有这样的描述“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味咸,补肾经,益精髓,消痰涎,摄小便,壮阳疗痿,杀疮虫。”渤海湾刺参是古代山东辽东半岛地方大员向皇帝、皇妃和朝廷要员进贡或送礼的首选,全球海洋中共有1100多种海参,其中可食的仅有几十种,尤以产于黄、渤海海域的刺参质量为最好。我们经营的海参就是取自黄、渤海海域,恰恰符合历史的记载,所以取“本草”两字,而“本草”两个字本身又有原生态,纯天然的含义,与我们的创店想法是一样的。而后遇到的问题将进一步论证本草集海参店的原则和骨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辣根2010 2011-7-8 13:5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回复 9# czhns


    呵呵,希望与所有有想法没行动的朋友分享一点可以借鉴的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辣根2010 2011-7-8 13:5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草集海参成长故事——(二)启程 之2

装修,11月11号开砸,12月12号开门。
    11月11号拿到了钥匙,一点没激动,就觉得紧张,虽然面积不大,工程量不大,但毕竟店租下来,每天的支出就是固定的了,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而且已经是11月中旬了,每年里最黄金的海参销售季节已经过半了,急,光急有什么用,不急,不急就更没用了。自己给自己上了几堂课,想通了,其实这个事已经做了,就是得往永远了做,何必在乎这一时的得失。装修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和装修同时进行的还有,品牌识别的相关物料,LOGO、名片、宣传单、DVD光盘、手提袋、各种包装盒等各种物料的设计和制作,而最核心的产品,那个我认为不会有大问题的产品,成为那时候最棘手的问题,也成为了现在最让我感到骄傲的事情。关于产品的纠结我会在以后的段落里细细道来,那是一段可贵的回忆,在那段纠结的日子了,我找到了光亮,摸到了脚下的路,勇敢走向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辣根2010 2011-7-8 13:5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草集海参成长故事——(三)忐忑之1

进货,和海参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自打看好海参市场以来,从来都是听说、猜测、加上走马观花地进行市场调研(说实话,对于初次创业来说这样的准备工作真是太不严谨了,我是个急性子的人,在没摸清楚门路之前就是一个“干”,危险系数高,请勿效仿)。一直到店铺临近开张,我去进货,才真正与海参来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带我去进货的是我的小学同学(以后简称小C吧),他家住在长海县,和我是十多年的哥们,只是近两年他忙着做买卖,不常联络了。我拨通了他的电话,本想问问他认不认识长海县收海参的人,万万木有想到的是他居然说:靠,你算找对人了,我现在在老家干的就是海参加工!现在正是今年收海参的最后一波!完活儿了,天助我也,找了个好天儿杀到长海县,在小C的带领下,找碰子(下海捞参的专业选手),收参,和包海的砍价,看着白花花的钞票咔咔地就给人,加工海参一直到晚上10点多。。。。。。累是真累啊,不过心里的又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进货之旅有两个插曲必须说一下——刚到长海县,在海边把钱包丢了,里面有一千多块和各种证件无数,我们把石头缝都翻遍了也没找到。就在彻底放弃希望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突然有电话说找到了我的钱包。我立刻飞车去取,准备好了400元的好处费,结果到了那位老乡家里,不但钱包原样奉还,好处费是坚决不收,不得不赞叹长海县的民风淳朴啊,世上还是好人多!

还有就是加工海参的过程不得不说一下,当我跟小C来到他的加工点的时候,我傻眼了,难道他所说的加工点就是农家大院?难道他的加工设备就是眼前的两口超级大铁锅?难道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还需要砍劈柴加热?难道他的员工就是这些左邻右舍的农村主妇?这种加工方式未免太原始了吧?我不禁开始担心这种加工方式会成为本草集海参店羞于谈及的弱势,万万木有想到的是,这种最为原生态的加工方式竟成为了本草集海参店最为引以自豪的一张王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行者-大连 2011-7-8 14:4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关注,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iyidai 2011-7-8 14:5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支持你,楼主朋友

创业是孤独的,更多的是坚持和勇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辣根2010 2011-7-8 15:0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草集海参成长故事——(三)忐忑之2


质疑,什么样的才是好海参,难道我上当了?
第一次进货的那天,把鲜活的海参加工成大火盐渍海参带回家已经是半夜了,爹妈凑过来好一顿研究,不禁赞叹:长海县的海参果然不错,看着挺好。我说,可不好嘛,这批货火候大了,一斤能发4斤,看起来和市场上普遍的一斤发三斤的一样,实际成本高老了。

第二天,正在店里忙活着,老爹来电话了,声音很是不爽:“你下次进货别再找小C了,这个货有问题啊,我和你妈在华联里看海参呢,人家那大火盐渍的,一斤能发三斤的都登登硬的,像厚胶皮一样,你看看你进的,一斤发四近还发软呢。人家这个打完折一斤才900多,你的卖这价能够上本吗?”一道晴天霹雳卡擦就劈过来了,昨天还可劲儿夸呢,今天怎么就180度大反转呢?海参是在我亲眼看着的情况下收的,加工环节也一清二楚,单就产品而言,没有任何问题,难道是宰称?或者是华联的海参存在问题?晚上,我去了华联和商场周边的一些专卖店,发现很奇怪的现象,各个店卖的大火盐渍海参的软硬程度差别很大,有的干干的,像胶皮,有的潮呼呼的很有弹性,但是发成率基本上在一斤发三斤左右。为什么我做的海参成本又高,看起来却没有别人家的卖相好呢?这个问题之后通过海参业界的朋友以及各方面的研究得出结论(涉及行业秘密,不便透露),我只能说,我带回家的大火盐渍海参是在不含任何添加剂,以纯手工的加工方式单次加工而成的自然状态,也是最正确的状态,最对的产品。我对产品本身充满信心,却对消费者的认知充满疑虑,如何解决产品自然品质与更好卖相更低成本之间的矛盾?两字儿,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辣根2010 2011-7-8 15:1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支持你,楼主朋友

创业是孤独的,更多的是坚持和勇气。
yiyidai 发表于 2011-7-8 14:58


希望能够早一点从孤独的小道儿走上阳光大道,坚持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鱼翅炒饭 2011-7-8 15:5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关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辣根2010 2011-7-8 16:3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草集海参成长故事——(三)忐忑  之3

淡干,又灰又瘪,市上罕见。
    大火盐渍海参卖相不好的问题还在困扰我,新的更严峻的问题又出现了。距离上回进货已经过了10多天了,留在小C那的准备加工成淡干海参的产品还没送过来。再过一个礼拜店就开张了,主角还没上架呢,我拨通了他的电话:“大哥,淡干啥时候能做好啊?”“正晒呢,快干了。”“我靠,干不干全靠太阳啊?这年头还用这么原始的烘干方式?” 我算明白了,原来小C所谓的海参加工,跟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我只能祈祷未来几天是大晴天了。

三天后,接淡干海参回家,打开箱子一看,一堆灰白色的干干瘪瘪的东西,这,是淡干?怎么和我之前在市场上看到的淡干海参差距这么大呢?!市场上的淡干通常是深棕色或是黑色的,而且外形饱满,刺笔挺,看起来很漂亮。我的淡干海参简直就是丑八怪,这怎么能卖的出去呢?小C给我的回答是,“海参在正常情况下加工后的自然状态就是这样的,海参是在海里的,体内肯定是有盐分的,既然有盐分在完成晒干的后就会反出灰白色,市面上的一些发黑发亮的淡干其实是加工过程中添加了糖分,这样可以增加海参的重量你看它们都外形饱满,实际上满肚子糖呢。”我蒙了,我真蒙了,如果真的像小C所说,市场上至少60%的商家所自称的“淡干海参”实际上都是“糖干海参”,我做的这种又灰又瘪的干海参才是真正的淡干海参。但是消费者普遍认为干海参越黑越饱满越好,市场认知和海参的实际品质恰恰是相反的,我改怎么办呢?本草集到底该卖哪种“淡干海参”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3 粉丝
  • 3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