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万年坑:关于家庭教育/教学

whyingpost 2017-2-23 10:5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吴子系 发表于 2017-2-22 15:52
公众号交流不方便,开个帖子寻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呢,目前看也没什么人气 ...

内容挺好的,就是可能感觉过于格式化,你多用白话跟大家交流,效果可能会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吴子系 2017-2-24 13:44 手机浏览器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
whyingpost 发表于 2017-2-23 10:50
内容挺好的,就是可能感觉过于格式化,你多用白话跟大家交流,效果可能会更好。
...

嗯嗯,应该是我说的不明白。我的初衷是就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辩论中获得各自可行的思路,最初先抛几个我的观点(转公众号文章就是这个意图),后来成自说自话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吴子系 2017-3-31 20:2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四平

你被控制了没?

哈哈哈哈,还是那么没人气,继续自己贴。




早上同事跟我有这么一段对话:
同事:我儿子(6岁)现在看到什么都想买,怎么办?
我:都想买什么?
同事:比如,想要跟别的小朋友一样的铅笔盒,想要更大的棒棒糖,看见人家骑三轮车也想要。要的都不是什么大东西,但是觉得他要什么都给买肯定是不对的,都不给买吧,也觉得不合适,到底什么可以给买什么不可以给买呢?
我:之前我在公众号里发过一篇文章《教孩子花钱还是攒钱》,看过吧?那里面给了解决方案:给孩子一定量的零花钱,想要什么自己去买,想要的东西多,钱不够,那么就得自己合计买什么不买什么。
同事:即使给钱,还是有些东西需要家长给买吧,那么哪些东西我们给买哪些东西让他自己买呢?
我:正常的生活、学习需要的基本物资都是爸爸妈妈提供,自己的额外需求就自己买。
同事:想买一个东西钱不够呢?
我:不买,或者攒钱,等攒够了再买。
同事:有挣钱的渠道么?
我:可以有啊,比如吴习习如果想挣钱我会建议她夏天的时候去滨海路卖水。
同事:家里有挣钱的机会么?比如,做家务?
我:我们家没有,家务劳动是应该做的,不会因为做家务给钱。
同事:你姑娘可以,自己能安排,我儿子还什么都不知道呢,给他钱他也不知道怎么花。
????
什么情况?之前的讨论难道不是一直在完善方案细节么?怎么忽然冒出来其实这个方案根本不适用?理由?因为他不会所以现在不是合适的时间?
如果是这样的逻辑,那么,不会吃饭是不是不要吃了?不会认字是不是就不要认了?
我:如果一直不让他花钱,什么时候他会知道该怎么花呢?
同事:等大一些了吧。
????
时间会自动解决问题?如果真的是这样,把孩子关在小黑屋到了20岁再放出来岂不是省了更多烦恼?


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很着急,当然,往往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然而,皇帝不急,未必是因为皇帝沉得住气,很有可能是皇帝还没捋清楚,那么,就今天的问题,我们就来捋一捋。(敲黑板,那些企图认为我因为读书读傻了所以钻牛角尖的同志,生活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不然生活就不会严肃对待你,我只是弱于人情世故,然而逻辑思维还是挺清楚的,下面开始分析)
首先,我们每个人对生活中的事情都有自己的反应模式,如果你发现在某件事情上自己行动比脑子快,那么,你多半是在基于一个固定模式作出反应,比如在孩子提出买东西的要求时,如果你的反应是脱口而出“可以”“不可以”“你为什么想要”,那么你的模式就是我来决定
其次,模式的建立往往是基于过往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经验,因为过去的经验证明这个模式好用,所以,我们往往对固定的模式非常信赖,用得多了就会达到一种自然到“无意识”的状态。
基于模式的反应是否会成功,取决于条件和模式是否匹配,比如,一个接受妈妈决定的小朋友+妈妈决定的模式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一个我要作主的小朋友+妈妈决定的模式就很难解决问题。当你觉得状况不对的时候,往往是条件和模式的匹配出了问题。比如前面和我对话的同事,她的模式是妈妈决定(对,无论是简单粗暴的回复“行”或者“不行”,还是问过“你为什么想要”以后回复行或者不行,还是认为现在不行将来孩子有能力了就让他自己决定,这些都是妈妈决定),然而她面对的孩子不是一个“听妈妈话”的孩子。
要解决条件和模式不匹配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变条件,也可以通过改变模式。然而,条件往往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所以,我们可选的往往只有改变模式。然而(对,又然而了),旧模式是一种习惯,身体都能替我们作出反应,那是一种很舒服的状态,要改变,我们要重新使用意识,面对未知,调整反应,那滋味,呵呵,对于不习惯使用自我意识的人,可是非常难受的。所以,我们毫不惊奇地发现,无论环境已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有些人都在“固执”地执行老办法,那些人,就是被模式“控制”了的人。
被模式控制?
是不是像开玩笑或者危言耸听?
那么:为什么明知道该睡觉了,手指头还在不停地刷手机?为什么明知道再不起床就迟到了,身体似乎在大喊让我再睡一会儿?为什么明知道对孩子应该多点耐心,训斥呼喝还是像忍不住似的从嘴里冒出来? 这些都是意识和行动不一致。请问,意识可曾取胜?是谁控制了行动?是模式。
模式到底是个什么鬼?可以简单理解为模式是身体的惯性。我们常说的生物钟就是身体惯性的一种。我们意识里的事要变成行动,需要经过“意识-身体-行动”,因为身体离行动近啊,所以身体的惯性很厉害。像那种明知不可为,然而一个没忍住……基本就是身体的惯性控制了行动的状况(戒烟戒酒戒赌戒毒是不是都是这样情况?)除非以强有力的意识控制身体的惯性,否则真的是心里明白办出来的事就变样啦!
而且,意识还有一个“毛病”:爱为自己开脱,也就是把自己的失败合理化。明明是打不过身体惯性,偏偏要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明知该睡了不睡?其实是控制不了身体去睡,偏偏说偶尔晚睡一次没那么严重啦;明知训孩子不好又训了?其实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嘴,偏偏说我也是为了孩子好。


回到开篇对话,花钱这件事也得学了才会,其实这事大家都明白,然而就是改变不了一直无意识执行的妈妈决定模式,所以才扯出来因为孩子没能力,所以我不能放手。
认识自己比认识地球难多啦,加油吧,少年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谦虚的蜗牛 2017-4-2 06:2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思路和观点非常好 ,语言再简约明快一些会更好,你现在是观点深,文字表达也深,估计大家需要看很长时间才能体会你的想法,可以朝深入浅出的方向试试,观点深入,表达浅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吴子系 2017-4-6 15:02 手机浏览器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
谦虚的蜗牛 发表于 2017-4-2 06:25
思路和观点非常好 ,语言再简约明快一些会更好,你现在是观点深,文字表达也深,估计大家需要看很长时间才 ...

蜗牛果然牛,看得很明白,建议也很准。然而我现在貌似还没有能力以非常简单直白的语言讲清楚,毕竟“深入”才能“浅出”而不丧失内容,我现在入的还不够深,属于姑且言之的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5 粉丝
  • 14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