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二胡学习的经验交流

王生锐二胡 2015-9-26 23:0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U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生锐二胡 2015-10-4 22:2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通化
学习二胡的好处
1:开发右脑,让你更好的记忆、理解,从而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
2:丰富生活,让你更好的表达情感,使你的生活丰富多彩。
3:磨练意志,让你拥有更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出色的应对工作生活学习所带来的问题。
4:建立自信,提升你对待事物的积极态度,从而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5:文化传播,提升传统文化的认识,让你成为一个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生锐二胡 2015-10-28 09:1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有家长会问:我连识谱都不会,能辅导好孩子学琴吗?

甚至,有家长认为自己不胜任,在孩子学琴过程中,完全放手,或者过份紧张,效果都适得其反。教学双方都有一肚子苦水,但是仔细想想,家长的不安全感或是根源。

Relax!放松!如果说,钢琴老师对琴童最常说,“放松,放松,放松!”对家长也一样。

不懂音乐就帮不好孩子练琴吗?当时不是的!但您得掌握正确的方法。这跟琴童要掌握正确的练琴方法一样一样的。

应该承认,家长懂音乐,热爱音乐,并粗通孩子所学的乐器,会为孩子学琴创造一个好的外界环境,有利于孩子少走弯路,增加兴趣,但这不是必要条件。

即便家长不懂音乐,作为成人,家长的领悟力通常比初学的孩子要高得多,完全可以在陪伴孩子学琴的同时,培养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感情以及自己对音乐的兴趣,提高自己的音乐专业知识,以各种可能的方式与孩子交流,与老师沟通。成人学钢琴,也是在理解力上殊胜琴童的。一个道理。

而且,毕竟家长和孩子的学习目的不同,要求不同,方法也不同。琴童是要上手弹奏,而家长,更多是一个监督和陪伴的角色。怎么监督和陪伴呢?这并不难学。

在琴童学琴的最初一二年,打基础阶段,家长陪好课,做好随堂笔记。这听起来很难吗?再说很多家长之所以愿意孩子学习钢琴,都也是喜欢的吧?利用这个机会,跟孩子一起来学学基础钢琴,丰富文化生活,增进亲子关系。

在这一二年里,记得信任老师,多与老师沟通。其实您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学琴练琴习惯。所有钢琴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弹好琴的,他们会很乐意告诉您,您在家如何陪伴和监督孩子。而您,作为一个勤奋而富有诚意的“家长学生”,也要记得多多提问哦。

随课的好处在于,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共同语言,便于和孩子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只要做好随课笔记,在打基础阶段,家长都能帮助孩子领会老师课堂上讲解的内容,找出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新的知识点和难点,督促和监督孩子按照正确的方法练琴,对孩子练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初步的意见。

至于有些家长问,是否需要坚持与孩子同步练琴,这却未必。家长不等同于老师,在孩子的学琴之路上更像老师的助手,协助辅导没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孩子,而新的知识点和技术难点则应该由老师在课堂上系统传授。这跟家长亲自同步练琴是两回事。

等琴童打好基础了,尤其对那些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家长能够,并且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自己领悟学习的要点。学钢琴,需要用脑子学的;而独立走路的孩子会走的更稳,更远。
                                                                                                                             ——转自磨练琴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生锐二胡 2015-11-4 09:5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二胡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音准的问题
  二胡的音准是初学者遇到的一个较难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听力没有问题,在练琴时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音准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就怕在练琴当中不严格,又不用耳去辩听,养成了些不该出现的音准毛病。如常见的指距不准确,一指容易偏高,小指习惯性偏低,半音关系模糊,换把时忽高忽低等问题。在课堂上,教师纠正一下好一点,一回家又回生了,这种反复不能及时纠正音准问题,对深化二胡学习是很有害的。对于音准教学,我一般是采用一听、二看、三纠正的方法。即要求学生重视听觉,音准与否主要依靠耳朵来辨认,这是主要的方法。其二是看,是借助目测来鉴别音准(则利用目测指距、把位的方法)。三是经常纠正,凡碰音不准就要及时纠正,决不轻易放过每一个不准的音,开始纠正速度上可慢一点,到听觉灵敏度提高了,纠正的速度就快了。
  节奏问题
  节奏问题也是少儿学琴又一个容易出现的毛病。往往是由于识谱上的障碍而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要耐心地纠正节奏上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安排时间教学生的乐理和识谱,教师在上新课时,首先要让学生唱谱,讲解乐曲中的节奏和应注意的问题。少儿学琴一般在节奏上容易出毛病的是在换小节时拖节奏或抢节奏,切分音、休止符的节奏不稳定,强弱拍节奏不清。有些问题的解决是有一定的时间,对初学二胡的少儿来说,边上专业课,边上乐理课边上识谱课是件非常有效的方法。往往能起到潜移默化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放松问题
  放松是二胡演奏中一个最普遍、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有些孩子一拉琴,浑身紧张,从头部到两肩及整个身体都处于僵硬状态,僵硬的动作是没有弹性的,音质呆板,音色晦涩,其原因主要是不注意练习方法。二胡的放松,首先是要在思想上放松,演奏时两肩、两臂及手部(包括整个身体)都要松弛,运弓时,手腕不能僵硬,弓毛压弦的力量不宜过大、过重,推拉弓要有程序(注意手腕灵活),演奏中还要注意呼吸均匀自如。放松是要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才能达到。总而言之,要想获得最佳的音色效果,放松是本。放松并非不用力,而是用力恰到好处,要在放松的基础上来用力,这样发出的音色才优美动听,音质结实饱满,旋律流畅而圆润。
  换把问题
  在二胡演奏技术中,换把非常重要,是扩展二胡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学习二胡的重要一课。刚开始学习换把,学生在心理上容易产生紧张状态,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放松不够,虎口紧夹琴杆,造成换把时堵塞、不流畅,同时由于学生换把时不注意持琴角度。换把时,音不准或者动作又沉重又笨拙。教师要给学生多做换把示范,讲清换把的要领和注意的问题,换把是从一个把位移到另一个把位的演奏动作。初学换把时,要严格遵守以手带指的方法,也就是上行换把时,手腕要领先下去;下行换把时,手腕要先带上来,这种手先行的动作,虽然在快速换把时不感明显,但仍然存在,因为换把是由上臂、小臂、手及手指的联合动作来完成的,学习换把时可采取分阶段进行,在第一把位音阶熟练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把位的练习,然后再继续一、二、三把的换把练习,换把练习要特别注意音的准确和减少虎口对琴杆的磨擦力,这不但使上下换把灵便,而且还可使琴身保持稳定,同时在练习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步一步地深入,从慢练起,待熟练后再逐步加快。
  揉弦的问题
  二胡的揉弦是为了美化音色,是为乐曲服务的。在少儿学习二胡一个阶段后,为配合乐曲教学,即可进行揉弦技术练习,对少儿来说,初学揉弦应该掌握腕揉法。对其它的揉弦(压揉、滑揉)可暂不接触,因为腕揉法是二胡揉弦技法中较常用的方法,必须首先学会,少儿手形小,软度好,接受快,提前开始学习揉弦是较有利的。只要教师示范动作做得清楚,要领讲得透彻,学好揉弦是不会有困难的。关键是以手腕(上下揉动)来带动手指的各关节上下波动,使手指均匀的揉幅振动琴弦发出圆润、柔美的音波,增加音乐的感染力。在学习揉弦过程中,对少儿的常见毛病要及时纠正。如由于左手的放松不够而造成的揉速不均匀,发出阵阵的压弦的紧张感,或者忽快忽慢,忽重忽轻现象,还有由于手指力度的缘故,往往指尖部按不住弦,手指随着揉弦往下滑,越揉越高,同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揉弦的速度、力度要适当,过大、过快、过重、过轻都会影响揉弦音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生锐二胡 2015-11-26 09:4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U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生锐二胡 2015-12-4 09:4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一个地方重复练了许多次还是不满意,是不是学生太笨了?不是。
  据说,李斯特练琴时,曾经在某一个困难出重复一百次呢!这中间有两个道理:
  一个是,练琴,就是将对自己而言是困难的、别扭的、不顺手的那些音的进行经过练习变得容易了、顺利了、信手而出了。这类困难,对一个初学者或一位大师,都是存在的。
  另一个是,克服困难的途径只有一个:用正确的方法不断地重复。没有重复,就没有熟练,没有熟练,就学不会真正的技术技巧,这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用哲学术语说就是从量变到质变。这个道理,对于初学者或一位大师,也同样适用。
  如果一个学生能自己主动地不断重复练习困难处,那说明他不但不笨,反而是相当聪明的。即使是在别人指导、监督下重复,那也是好的。因为表面上重复同一个地方,事实上每次重复都会有微小的改进,只要持之以恒,积少成多,终于会达到技术质量的提高。这正是一条获得技术技巧的正确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生锐二胡 2016-1-12 11:2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于红梅老师谈如何练琴:
第一,每天二十分钟的长弓练习。
长弓在二胡演奏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技法之一,运弓同时也是弓弦乐器最难掌握的技法。运弓就好像是唱歌的人的气息,如果气息不稳,怎样唱歌也唱不好,所以不管是初学者还是已经拉到“卡门”“引子”等等,每天都必须要练习长弓,把长弓练好了,弓子上的种种变化也就能演奏好了。
第二,必须拉音阶。
她说我教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都已经拉的很不错了,我说让他们拉个音阶,十个有九个不会,音阶是基础,如果能够熟练掌握了各调音阶,那么音准的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
第三,不提倡用录音录像,上课时要做笔记。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会对我们的演奏提出很多要求,比如一个音,会有渐强、渐弱、装饰音等的处理,我们一定要把它记在谱子上面,写在那个音的周围,当我们一练琴的时候,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要求就一目了然了。而我们如果用了录音录像,有很多要求可能在录音录像里面很远的地方,我们会去一点一点的找吗?不会,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找不到了,所以,效果并不好。
第四,怎样能够有效的练琴——慢练快进。
这点也是我认为最最重要的,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它是一项磨练我们耐性的训练。我每堂课都在和学生强调这一点,但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有很多学生说,我慢练了,可还是拉不好,那就是还没有拉足,拉够。曾经有一个十岁的孩子和我学琴,一共学了两年,八岁来到我这的时候,还只是拉良宵、赛马那样的小曲,基础和方法也不好,两年以后他拉的比我们在校的学生都要好,在我的师生音乐会上,第一个演奏,拉的是《阳光》,当时全场都沸腾了,因为他拉得太好了,十分的干净,这并不是说他是神童,他练琴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听话。当时我并没有想到这个孩子的进步能那么快,但是他就是掌握了慢练的方法,最后他的进步连我觉得很吃惊。慢练也不是无条件的慢,要慢到你能够完全顾及到你的音准、姿势、方法、两手配合等等,练到每一次都是万无一失,怎么练都是准的、对的,然后再加一点速,可能又会碰到一些问题,我们要继续在这个速度上反复练习,直到把问题全部解决。我们练琴是要一遍一遍的输入正确的信息,如果你一遍一遍的都在输入错误的信息,那最后调出来的也肯定是错误的信息,我们的演奏就不可能顺利,不是说我今天要上台了,我得好好拉,我不能拉错,那就不会拉错,在舞台上的演奏就是你平时练琴的体现。
第五,要做聪明的练琴人。
有的孩子每天练十个小时,但是效果却不好,而有的孩子每天只练习三四个小时,取得的成绩却比较好,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练琴的时候就要全身心的投入,把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而不是去耗时间,把其他的时间用来去休息、运动、休闲,高效率的去练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gc_1983 2016-9-22 15:0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顶下老师。
我家3岁半,这两天就看有关乐器的帖子,基本都说练钢琴。我想男孩,也可以二胡,吉他,号,手风琴之类。
几岁可以解除,之前需要什么过渡,我家宝宝小手指短,另您在哪授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14 粉丝
  • 2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