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二胡学习的经验交流

王生锐二胡 2015-6-17 08:1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二胡,胡琴中的一员,主要分类还有:中胡,高胡,板胡,京胡等。
有家长问过我,二胡的考学是不是选曲级别越高优势越大,其实不然。
在考试月之际,我大概说一下关于二胡考学的要点,这里的考学主要指高考艺考,特长生考试,和中考特长生加试。
一般考学要求都是自选曲目,或者给几首曲目让你从中选择,顺便说一句,有很多为了考级每一级只学习考级曲目,或者几首曲目,这是不妥的做法。
自选曲目好办,当规定曲目的时候,你当中会的越多,选择面也就多
选曲讲究很多,要选对的,不选高的,这里的意思不是说让你选择级别低的,而是根据乐曲完整性选择,选择高级别曲目,错误或者内在情感把握不够,这样还不如选择把握性大的曲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生锐二胡 2015-6-26 10:1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周末中考就要结束,愿中高考生金榜题名!
从高考状元的学习经历看,全方面发展才最可行,就是不要一味的“死学”,多培养孩子独立性,独立学习习惯。
学习二胡和学习一样,要掌握方法去练习,慢慢养成独立练琴,学琴习惯,我大部分学生都是这样做,也培养他们学习独立,这样完成度和掌握的也好。
家长朋友们有这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生锐二胡 2015-7-2 22:2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二胡演奏八法:
一曰:“姿”。
  姿,演奏之仪态,持琴之方法。姿随曲动,曲姿和融,曲中有姿迹,姿动如曲鸣。持琴之法,概为平、叠腿二式;无论何式,必须头正身直,脚落实地,如钟如松,不可歪斜。琴;置左腿根部,左臂与身自然成垂,虎口扶琴,手指次第排列,指肚触弦。右手握弓,肩、臂、腕、指着力贯通,腰为力源,逐次牵动。行弓潇洒大方,动幅阔窄适度。左右两臂协调一致,端身居中,庄而不呆、动而不繁,眸子熠熠,五官有情,姿动有律,曲鸣有节,如影随形,仪态洒脱,给人形美之感。
  二曰:“松”。
  松弛之谓。欲求操琴之松弛,必先求得心理松弛。操琴之始,绝虑凝神,淡泊宁静,撇弃杂念,如置身青山幽谷、溪流鸟鸣之间。心中惟思乐曲的意趣,联想曲中之意象。神闲气静,荡然醉心。曲似潺潺流水,涌现脑际。如此即能引得心情坦然、气息平和,得到心理松弛。心理松弛,必然招致躯肌桦弛。操琴时就能做到重而不僵、疾而不继、徐速得间、刚柔相济。按弦、运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故操琴松弛向来为琴家所重视。
  三曰“气”。
  呼吸畅通、无阻无滞、视曲运气,从容宛转,体内体外浑然一致,乐曲方能奏得章句分明,流爽华丽,妙音充溢,情趣无限。俗语云:习功练武者“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言指气需练而后可得。此气虽与所论之气不尽相同,但求操琴时气息通达则广为人所研讨。大凡名家里手,无不气行豁顺,神游气化。所奏之曲,声韵动听,感人肺腑,这与气息畅通无不有关。练气之法,应使气沉垂丹田、一呼一吸,徐缓平和,忌气上升,滞居胸际,气郁仓促,节率不一。慢曲宜长不宜短,快曲宜缓不宜促,鼻口微呼微吸,自然有节。视曲变气,音转气换。久练成习,运用自如。如调气得法,方觉其妙趣无穷。
  四曰:“节”。
  节奏,板眼之谓。曲之板眼,犹如人体之骨骼、大厦之栋梁。节奏稳、板眼正,乐曲才会起伏跌宕、抑扬顿挫。慢有慢板,快有快板。俗云:“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其全凭节奏所制约。离开板眼,曲不成曲,调不为调。板眼不正,曲亦不正,曲中形象亦不正。故养就准确板眼之习尤为重要。而节奏之要又为心中之节奏感,心不惑而形不移,任曲中板眼繁复多变,而内心节奏不乱,持之均匀,则必致曲有条不紊,泾渭分明,声扬低回,袅音缭绕。故练心中板眼十分重要。
  五曰:“准”。
  音准。求音律准、音位准,音准方能得之。二胡适于五度相生律。此律用于乐曲、音调优美,旋律动人。其特征为全音不宜小,半音不宜大。除此则需加强耳与指的功夫,练就有素的听音能力,揣摩把位、换指、按音的准。掌握按音、柔音、泛音不同按音点,务要曲响律准,毫厘不差。求音准,乃是从事二胡者终生所追求之目标,勿可懈怠。
  六曰:“合”。
  左右两手各种技法的配合。左手:按、柔、压、泛、滑、垫、拨指,右手:慢、快、抛、抖、跳、击弓,配合无痕,恰到好处。配合之法,应使各种技法达到纯熟之后,由生至熟,由慢至快,因循渐进。且勿一技未就之时,匆匆用之,其果必与愿违,成功篑之势。宜先分练,后合练;先慢练,后快练;先简练,后繁练,务求各技相泄无阻,欲操即现。所奏之曲,段段融合,句句清亮,全赖各技之娴熟,配合之精妙。故配合之功,琴者应悉心求之。
  七曰:“美”。
  音美,触人耳目,感人心矣。何以取得音美?音美在于音韵,音韵在于音在进行过程中的虚实、顿挫、抑扬、连断、轻重的清晰。此音进入彼音,犹如歌者唱曲、诗人吟诵、书者疾字一样。曲有腔韵,诗有平仄,字有峰端,音亦有音头、音腹、音尾之说。琴者如将音头、腹、尾奏得明净如线,使听者如睹什物,可见可闻,并辅以指力柔韧,行弓短长,板眼徐速,着力轻生,则音美必然可得。听者闻音如置身平湖曲涧,激流飞瀑之中,赏心悦耳,心旷神怡。此即音美所力也。
  八曰:“情”。
  操琴贵在有情。情有琴者情入曲中情之说。有情,感自己、动他人。曲以抒情为要,抒人喜怒哀乐、生离死别之情;抒田园景色、自然风光之情;抒乡土气息、时代风貌之情。得情之法,在于广读博览,谙习诸艺,寄兴花鸟,涉陡山水。日久情必陶冶,达神意造化之地。操琴则声色情意俱肖,倾醉于音乐之中,忘形于演奏之内。此即谓得情。
  盖八法,赅意形美以悦目、音美以悦耳、情美以悦心。得此三者,二胡演奏八法俱得之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生锐二胡 2015-7-8 21:5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感谢朋友们多多支持经验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生锐二胡 2015-7-15 08:1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有些朋友经常咨询这样的问题:拉琴也有好些年了,可是演奏乐曲仍觉得有心无力,完成的不够顺畅。其实此类的问题多原于两方面,第一就是基本功不够扎实,技术不过关,支撑不了音乐。第二,没有耐心进行基础的技术训练,求成心太重,过于着急。针对这个,帮大家总结一些必练的技术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长时间坚持基本功的训练,相信您一定会有所收获。
  1、音阶音准必练:
  二胡不像吉他、钢琴乐器有品有键,所以音准是比较难掌握的。因此练习二胡音准练习尤为重要,有人说二胡演奏把音拉准了,就学会二胡演奏的百分之七十了,这一点我有同感。怎样才能把握音准呢?除了必要视唱练耳外,音阶练习对二胡演奏着来说,是提高音准是不可缺少的练习。因此必须加强练习。在音阶练习时要特别注意音位和指距,注意大二度和小二度的关系,也就是说要处理好全音和半音的指距关系。(其中音阶中的34和7i是小二度,手指之间要挨着)要注重各个调的音阶练习,音准是二胡演奏者表现乐曲达到优美动听感人的基础。
  2、慢长弓必练:
  俗话说,三分指法,七分弓法,这足以说明二胡运弓的重要性。二胡属于弓弦类乐器。运弓是二胡发音的基础,关系到二胡发音的音质和音色,而慢长弓又是运弓的基础,是二胡演奏者需要认真对待、细心练习的。慢长弓的练习,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持弓方法,右手要松肩垂肘,强调大臂、小臂和手腕以及手指的协调运动,做到平、直、韵、稳。
  3、短快弓必练: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二胡作品的表现力极为丰富,对二胡短快弓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快弓的热烈奔放,对表现好一首二胡作品极为重要。快弓要演奏的清晰、明快且富有颗粒性,加之力度的变化,可以将乐曲推向高潮,给听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若短快弓基本功不好,就很难完整的表现好一首二胡作品。这一点不言而喻。要练好短快弓一方面要掌握它的正确方法,同样的节奏时值尽量保证弓距一致,这样演奏出来的音比较平均,一般十六分音符或八分音符多选用中弓,比较容易控制,注意手腕的灵活性还要注意从慢练入手,注重两手的配合,切不可心浮气躁、漫不经心。
  4、换把必练:
  换把练习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音准。儿童在二胡演奏传统第一把位(上把位)时,音准一般能较好地完成,而到了第二把位或更高把位,音准问题就无法保证啦,演奏的旋律九腔十八调,让听众耳朵难受。要解决好换把的音准问题,就要加强换把练习。换把练习要掌握二胡换把的方法:换把有传统把位和新把位。例如传统把为的滑指换把、空弦换把、同指换把等,新把位是移指换把…….
对于初学二胡的学生来说,必须很好的重视和加强换把练习来解决音准问题。只有很好的重视加强换把练习,才能在乐曲演奏中做到音准,进而使乐曲优美动听。(为大家提供个小方法,在不确定音准时,可以找老师在二胡的琴杆处用涂改液或胶布在相应的位置做个小标记,手指对照着按弦,常听,耳朵有分辨的能力后,把标记去掉)
  5、揉弦必练:
  二胡这件民乐中的瑰宝,其声音酷似人声,揉弦是二胡演奏中重要且最常用的技法之一,揉弦是二胡表现乐曲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好比是美术中的色彩,可以使作品出神入化。恰当的使用揉弦可以使乐曲优美动听,感人肺腑。具体的演奏方法之前有给大家说过,篇幅太长再此就不复述了,如有问题可以私信我,我会尽量为大家解答。
  6、颤音必练:
  二胡的颤音在二胡的演奏中应用的十分广泛,诸如颤音、打音、搜音、装饰音等队表现乐曲的风格性极为重要。颤音练习主要是练习左手手指击打琴弦的灵活性和弹性。有很多乐曲在演奏过程中恰当的运用颤音,可以让乐曲画龙点睛,给人以明快清新之感觉。练习颤音不可用手背按压,要注意左手手掌关节的运动,让手指击打琴弦。
  当然,二胡的练琴需要练习的还很多,诸如指法练习、弓序练习、力度练习等等其他方面的练习都不可忽视,但由于业余二胡学习者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时间所限,上述所提到的五点必练,是二胡初学最基础最常用的技法,所以需要初学二胡的学生持之以恒不间断的练习,对提高二胡的演奏水平是有很大益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生锐二胡 2015-7-17 09:1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琴童弹错了,先别打断Ta
有很多琴童家长都这么做过:在孩子正在弹琴的时候,一旦发现他们弹错了就会去立即打断他们,指出哪里错了。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小朋友在练习的时候,注意力是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就像汽车已经在“匀速跑动”。此时一旦被打断,就像遇到意外情况猛地“踩刹车”,改掉错误之后,再继续弹下去,那就要重新再次去集中精力。

导致整个练琴过程一再的在重复“急刹车、起步、提速、匀速、急刹车”那么就会容易造成这样的结果——

1、孩子心理高度紧张,害怕出错——因为随时可能会被训斥——完全打乱了音乐在他们心中的完整印象。经过长期的这样的错误训练之后,就会发现你的孩子根本没有信心去完整的弹下来一首比较长的乐曲。并且一出现错误,就会开始慌乱,从而出现更多的失误!

这在今后表演、或者参加考试、或者比赛的时候,你就只好替孩子去祈祷一个音都不要弹出错吧!否则会一团糟。

2、总是被打断,就会让孩子的精力集中的状态断断续续。尤其是年幼的孩子。经过长期如此反复,就会导致孩子的注意力涣散,集中能力差。

这肯定会对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上,有不利的影响。

3、影响孩子的自信心。感觉自己很差劲,总是出错。别说去感受音乐带给他的快乐,在爸爸或者妈妈的歇斯底里下——可能连亲情也快感受不到了吧。

现在提供几个建议,请仔细阅读,结合自己孩子情况,调整陪练方式:

1、化整为零:
如果乐曲较难,或者篇幅较长,那么就分段练习——几小节为一段,或者一个乐句为一段——让孩子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这一段音乐里。如果有错误的话,等他们弹完这一段再提出,让他们改正。反反复复的直到弹好。然后再进行下一段。

2、安静听孩子弹琴:

在这一段正在专心练习的时候,发现了孩子弹错了,一定要忍住不动声色——包括嘴巴的“啧啧”之类的任何动静,绝不在乐段中间打断他们。

乐器陪练,看似很简单,很多家长以为就是纠正错误而已,其实不然。

乐器的演奏不光是手的练习过程,而且还包括了演奏者心理的练习过程。演奏中,即使是演奏经验丰富的钢琴家也会临时出现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更何况是刚学琴不久的小琴童?

因为一两个错音、折指,就打断他们心理聆听音乐的过程,这绝对是“丢地瓜拣芝麻”的事情,更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缺乏修养的表现。

如果你想让孩子有一天可以真正的去体会“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那么就先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生锐二胡 2015-7-30 07: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乐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感知
乐感可以理解为对音乐的感应,或者说是感知、感觉。
“心有感于物而变动,由声表现出来。”
音乐的素材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旋律、节奏、和声以及音准音色,演奏者要有意识地用大脑将这些元素进行理解、加工、再创造,将原本孤立的音符变成有意义、有灵性的音响,这种“音乐加工”就是认知、体会、感知的过程,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心理活动,也就是说,离开了内心的体验,客观的音乐素材将很难被“感应”形成音乐的。
演奏者在演奏的同时,也充当着欣赏者的角色,随时辨别、随对调整、随时加强对旋律、节奏和音准音色相应的“感知”能力,多数情况下被人们称作“旋律感”、“节奏感”等等。
然而很多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并没有真正把握住旋律、节奏所给予的客观提示,没有用脑、用心体会乐节乐句、乐段所带来的抑扬顿挫、丰富多彩的旋律气息,这势必会阻碍音乐的表现力,表现出来的只能称作“音”而不能称作“乐”。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是动的,是无穷变化着的,音乐领导我们去把握世界生命万千形象里最深的节奏的起伏。由此,我们理解到,节奏感并不单单指对节奏型、节拍把握得如何精准,而是要将节奏型赋予人内心的体验和感受,这才是作品要让演奏者表达的真正含义所在。
怎样才能“感于物而动”呢?
1.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心”才能很敏感地被“物”触动。
2.增强理性的学识与扩充,要善于发现“物”的“美”。
那么,如何让学生加强内在感觉,使音乐充满灵性呢?
1.对演奏的乐曲随时都持有新鲜感,在不改变乐曲总体情绪的要求下,尝试每一遍体会不同感受、不同状态的演奏方式,寻找最符合内心感受和乐曲内容的演奏状态,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拒绝乏味的“复印式”练琴。
2.演奏时,注意力和思路不能间断,在不断流动、变幻的音乐线条中,设计好演奏的旋律,哪该起伏?哪该跌宕?随时保持自我欣赏,自我矫正的态度,失去这些链接,思路将会被阻断,这就常会出现“头脑一片空白”的现象。
3.在头脑中尽可能多的储存有关音乐学习的资料,在演奏的同时积极调动记忆中的影像,从而获得对音乐内容感受的敏感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生锐二胡 2015-8-4 14:5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生锐二胡 2015-8-17 15:2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二胡传入中原之前,当时叫西琴,在北宋时期,它是契丹族等西族使用的弓弦乐器。当时他们就是用鳄鱼皮或蛇皮等动物皮来蒙制乐器。
   后来随着契丹进入中原,这样的乐器迅速在中原流行开来,并开始叫“二胡”,到了明代时候,弓弦乐器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有大量反应,如当时的小说《金瓶梅》中对二胡就有记载。而到了清代更是达到高峰,特别到了民国时期,经过阿炳和刘天华两人的发展,二胡从伴奏乐器变为独奏乐器,并进入高等教育科目。
   二胡是中国独特的民族乐器,它用蟒皮蒙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国民乐协会信息处丰元凯主任解释说,蟒皮因其特殊的组织构成、强度大、受气候影响小,色泽鲜明等特点,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成为民族乐器振动膜的首选材料。
   他说,这种中国所独有的传统工艺,据考证至今大约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目前,同时使用蟒皮制成的乐器还有高胡、中胡、三弦、手鼓等。
   使用蟒皮制成的二胡,是我国具有十分悠久历史的弦鸣乐器,其音色因具有“模拟人声”的特点,演奏者在二胡演奏当中,通过技术的表现、感情的发挥、赋予乐器极强的演奏感染力。古往今来,著名的二胡乐曲有《二泉映月》、《听松》、《江河水》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华乐经典。据悉,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完二胡协奏曲《二泉映月》后,泪如泉涌,称“二胡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件世界性乐器”。
   20世纪中期以后,二胡由伴奏乐器发展为独奏乐器,成为专业演奏者和百姓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乐器,并被纳入了全国各音乐学院民族乐器中正规专业教学科目。
   由于二胡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国内外二胡学习者与日俱增,国外对二胡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近几年二胡出口额呈几何级数上升,二胡开始形成国内外不断扩大的需求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生锐二胡 2015-9-6 11:1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孩子初学二胡必须跨越的五大障碍
常听二胡初学者说:“我听演奏家拉得那么动听,我怎么拉得全是噪音,怎么拉才能拉得动听呢?”
其实和学习所有的乐器一样,没有正确的方法,不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地练习,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有道是功到自然成。初学者切不可心太急,好像有哪个艺术家或高手讲一下诀窍,水平就能一下子提高几级。今天还不会揉弦,谁讲一下,明天就能揉得跟艺术家一样。刚刚会拉田园,谁指点一下,就能把《赛马》的快弓拉得清清楚楚,就能把《良宵》拉得韵味十足。
二胡练习是有些诀窍,针对不同的技巧有不同的方法。比如:揉弦像拍篮球;有专门针对四指的练习曲;强起弓和弱起弓手形不一样;强快弓和弱快弓发力部位不太相同;颤弓肩部肌肉要紧,等等。但是,任何一种技巧都是和习琴者的水平息息相关的,如果没有基础,讲了这些技巧也不会用。比如颤弓肩部肌肉要紧,如果让1、2级的人用,说不定会全胳膊都紧起来,反而养成了坏毛病;为了音色的变化,运弓角度要发生变化,但让4、5级的人变,说不定有些就养成走弓不直、长音会断的毛病。为了旋律发展的需要,有些快弓要甩手腕,有些手腕就不动,可能7、8级以上的人才能真正开始体会技巧与旋律的需要。
大家都想一下子把二胡水平提起来。但是,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登天。应该踏踏实实按照学习的规律,把基础打好,切忌拔苗助长。
下面就孩子们学习二胡时常遇到的问题给大家一些回答。
一、小孩多大可以拉二胡,对手有没有特殊的要求?
孩子在4、5岁,大概在幼儿园大班就可以开始学习二胡。学钢琴和二胡有很多地方不一样,二胡从小班开始可以学习基本的乐理和视唱练耳。为什么最好从大班开始学呢?因为二胡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音准”问题,所以要让孩子听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后,再学就更好了。
对于二胡初学者的手形问题,很多孩子如果还没有学过基本的音准,会对传统二胡里面传统三个把位没有概念。建议如果想学的话,能了解一下二胡的把位、手形比较好,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有专门的方法,手形上弦的姿势,还有每个手指上弦的角度,这些问题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手的条件需要左手和右手的手指,特别是指肚不能太单薄。
二、二胡入门时,最难掌握的是什么?
对于初学二胡的孩子来说,最难掌握的应该是"音准"。因为二胡既无指板又无固定的按音品位,所以,按音的准确性历来是演奏者们最重视的。
一般人习惯地认为“不准”多半是由于左手的按音位置以及换把的动作无把握造成的。其实,造成音不准的原因首先是听觉的迟钝和在演奏中缺乏准确的“音高预示感”(即在按音之前“内心听觉”中就有了这个音的准确高度)。一个听觉敏锐的演奏者,当听到在自己的演奏中有不准的音时,就自然会产生不舒服,甚至于有受到刺激的感觉。于是,他会下意识地调整左指的按音位置,直到这个音准了为止,这充分说明了听觉对于控制音准的重要性。为此,在训练音准控制过程中,教师应该先训练孩子们“听音”和“辨别音高差异”的能力,教会他们掌握“音高的预示感”,然后再教给他们准确按音和换把的方法。
在练习音准控制的过程中,演奏者一定要自始至终高度地集中听觉注意力,否则将很难掌握好控制音准的规律。其实,演奏中音准的控制过程就是演奏者通过听觉的校正,将准确的按音和换把的位置经过无数次反复练习之后逐渐形成正确“运动链”的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盲人演奏家虽然双目失明,但在演奏中音准却控制得非常好的原因。因为他们除了具有敏锐的内心听觉之外,演奏动作的准确无误是他们解决音准问题的关键。有些孩子领悟性较高,初学时成绩不错,于是家长就不断给孩子进度加快,结果孩子还来不及掌握好必须的基本演奏动作,就进入了乐曲的练习。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在演奏时养成了用眼睛盯住自己的手指或弓,也就是以下意识的视觉动作干扰了他们的听觉控制过程,导致演奏时的音不准。
三、很多孩子不喜欢拉练习曲,只想拉曲目,怎么办?
所有练习曲的曲子都是很枯燥,因为它的旋律性不强,练习曲主要是针对左右手而言的,所以如果孩子对练“练习曲”有抵触情绪,建议分段练,分时间练。不要让孩子连续一个小时拉练习曲,试想,让一个成年人连续拉上一个小时,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家长可以在老师的指点下,帮助孩子把练习曲分割成很多的段落,难的段落让孩子在情绪好的时候拉,或者先拉难的段落,把“难题”解决了,孩子的兴趣就有了,所以拉练习曲也要讲科学。
对拉“练习曲”,家长一定要有这样的正确概念——即:练“练习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练不好练习曲,就不可以达到下一个新的高度。家长不仅要反复向孩子灌输这种观点,同时还要不断的鼓励孩子,每次练了一段练习曲后,就可以换一些孩子比较喜欢的曲子让他拉一会;或者让他拉一段前面已经拉熟的曲子来调剂一下,就像人紧张过后,要学会松弛一样,让孩子不再怕拉练习曲。
四、学习二胡是上大课好,还是上一对一这样的上小课好呢?
所谓“大课”,即10以上的集体授课。大课重在普及,现在许多少年宫、少儿活动中心都采取这种大课的方式。因为二胡是需要手把手教学的,如果上大课的老师只能在讲台前示范,而不能一对一地纠正手上的一些问题,这样的大课对解决孩子的问题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大多数老师认为,二胡上“大课”的学生不能超出10人。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向专业学习上面引导,最好一开始就让孩子上“小课”。小课最好的作用就是能很直接的解决,手把手的解决学二胡时,左右手不同时期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老师可以最近距离、最快速度告诉学生错在哪儿,怎么样解决;可以给学生示范,哪个曲子哪一段有问题。当然,对初学二胡,还不知道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喜好或天分的家长,刚开始都会从经济角度考虑,让孩子先上大课,有“苗头”了再上小课,这也是不错的办法。但家长最好还是从一开始就让孩子上由专业老师指导的四、五个人的小课,这样既经济,又能让孩子学到东西,正确入门。
五、拉二胡是站着拉好,还是坐着拉好?
现在有的孩子看到电视上很多二胡演奏是站着拉琴的,比如女子十二乐坊等,觉得很“酷”,就在家里学着站着拉二胡,这对初学者实在不值得提倡。
站着拉二胡这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时尚,是符合了现代人希望看到乐器动起来的“审美”追求,而不是拉二胡必须的技法。站着拉二胡,需要把琴桶固定在腰间,特别是用力的右手一开始会有些不适应。这对经过长期训练的专业琴手来说,不算难;但对刚刚学琴、或基础尚不扎实的演奏者讲,就有些困难了。因为二胡运功要有运功点,初学的孩子很难找到这个支点,右手肘关节很容易失控,长期练下去,不仅找不到站着拉琴“酷”的感觉,反而会养成不良习惯。
真正的站着拉琴只是时尚和审美的需要,并不是练琴和二胡的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14 粉丝
  • 2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