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看了《琅琊榜》、《伪装者》,为作者的智慧所折服,同时发现里面的好多字自己不认识,真是惭愧。现在很多优秀的剧本,尤其是古装剧,作者应该都是博览群书通晓古今的吧,观众想完全看懂,真是需要一些文学历史知识呢!
昨天看了资中筠的一篇文章《我们为什么要学好中文》。感触颇多。资中筠生于1930年6月,湖南耒阳人,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翻译家,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原所长,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友人研究会常务理事,太平洋学会常务理事。
她的这篇文章很长,感兴趣可以百度看看。我这里概括说说:
她在文中说她那一代人已经远不及她的父辈的旧学底子,但跟下一代比起来还是会好很多。她在美国遇到的台湾学理工的年轻人,谈吐就与她们那代人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看来,应该是大陆这些年来的教育出了问题。
她说她自己的中文熏陶来自三个方面:家庭、学校和自己乱看书。
家庭方面:她在五岁时,母亲就让她念《论语》,初中时受家里来的客人影响研究《资治通鉴》、《左传》。
学校的教育是小六学《论语》,初一时《孟子》、初二时《大学》、《礼记》,初三是《诗经》,高一是《左传》,高二是《中国文学史》,高三是《小学》、《尔雅》、《说文解字》
自己乱看书:她说自己学生时代杂七杂八的东西远远超过课堂教的。商务印书馆出的幼儿文库、少儿文库、中学生文库,是她最早的课外读物,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小学五六年级,从《红楼梦》巴金的《家》《春》《秋》,冰心的《寄小读者》,还有翻译小说:福尔摩斯、大仲马、莫泊桑等等,生吞活剥没人管没人指导,就与年龄相仿的表姐交流传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