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大连市二模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全力以赴 从容淡定 2.给加点字注音,改正加横线词语中的别字。(4分) 执拗 喧嚷 五彩班斓 相得益张 3.按要求修改下面这段文字。(4分) ①“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神奇的自然,在生命的筛选中,处心积虑地安排了一场场波澜壮阔的动物迁移。 ②动物们不顾体力的透支和疾病的折磨,无视天敌的威胁,在与时间,距离甚至灾难的抗争中,描绘出攸关生命存续的精彩画面,一幕幕撼人心魄的图景上演着。③他们顺应自然、追寻自然、安享自然,史诗般的迁移让生命成为一场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伟大旅行。 (1)第①句中有一个词语的感情色彩与语境不符,你的修改建议是: 。 (2)第②句中有一处语言结构不当,是上下语句不够顺畅,应调整为: 。 (3)第③句中有一个四字成语使用错误,它是 ,应改为: 。 4.默写填空。(12分)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 (陶渊明《饮酒》) (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 (孟浩然《过故人庄》) (3)须晴日, , 。 (毛泽东《沁园春·雪》) (4)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5)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 (《孟子<两章>》) (6) 生命不是一个数量词,而是一个质量词从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到龚自珍的“ , ” (《已亥杂诗》),我们看到了志士仁人对生命“质量”作出的最简单而又最精辟的诠释。 5.名著阅读。(6分) (1)人们根据《水浒》故事情节编写出许多耐人寻味的歇后语,如王伦当债主—不能容人,请任选下面一条歇后语,概况其相关情节。(3分) 歇后语[1],张顺浪里斗李逵——以长击短 歇后语[2],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情节概括: 。(2)依据《海底两万里》的阅读积累,补写一句话。(3分) 凡尔纳笔下的人物多是品质高尚的人。如勇敢善良的尼摩船长,与大鲨鱼搏斗救出采珠人并送他珍珠;如 , 。 这些人物形象历久而弥新,给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无限的正能量。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街筋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因以为号焉 (2)亲旧知其如此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期在必醉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8.本文主要从 、 等方面塑造了五柳先生的形象。(2分) (二) 晋人谋去故绛①。诸大夫皆曰:“必居郇②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盬③,国利君乐,不可失也。”韩献子将新中军,且为仆大夫。公④揖而入。献子从。公立于寝庭,谓献子曰:“何如?”对曰:“不可。郇瑕氏土薄水浅,其恶易覯⑤。易覯则民愁,民愁则垫隘,于是乎有沉溺重膇⑥之疾。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也。夫山、泽、林、盬,国之宝也。国饶,则民骄佚。近宝,公室乃贫,不可谓乐。”公说从之夏四月丁丑晋迁于新田。 (节选自《左传》,有改动) 【注释】①绛:绛城,晋国都城。②郇:音xún。③盬(gǔ):盐池。④公:晋景公。⑤覯(gòu):积聚。⑥膇(zhuì):脚肿。 9.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 晋人谋去故绛 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B. 韩献子将新中军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C. 不如新田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 且民从教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公说从之夏四月丁丑晋迁于新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12.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三)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①,从兰浥②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③【注释】①袂(mèi):衣袖。②浥:沾湿。③颦:皱眉。13.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画线句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3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2分) 人生因智慧而美丽 欧诺 ①无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还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智慧都是人们以极大的热情与兴趣予以关注的主题。 ②那么,什么是智慧呢?有人以为智慧是对一切事物产生的原因的领悟:有人认为智慧意味着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标。我更倾向于哈利法克斯所说的,“智慧仅仅是一种相对的品质,它不可能只有单一定义”。在这个意义上,你可以说智慧是一种敏锐的灵气,是一种豁达的气度,还可以说它是一种放达的豪情,是一种仁厚的爱心。 ③人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整个人类而言,人的智慧的起源和发展是同人的进化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部人类进化发展史,实际也是人的智慧产生发展的历史,若就人的个体而言,人的智慧无非是来自三个方面:先天的遗传,后天的学习及创新与发展。 ④如此说来,智慧是否就等同于知识了呢?在很多方面,智慧来源于知识,知识也多与智慧重叠,有知识的人一般说来往往更有智慧。因此亚里士多德才定义说:智慧是知识的最完美的形式,但这并不是说,智慧就等同于知识,有知识的人一定就会有智慧。智慧就其本质而言,是人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一种能力;智慧相对知识更为可贵更具不可替代性。 ⑤因为智慧比知识更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智慧在人生过程中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有智慧的人更懂得什么是美好,什么是丑陋,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更懂得追求什么,放弃什么,从而能够把个人的幸福融入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宏大历史潮流。 ⑥智慧能够赋予人生以快乐。有智慧的人,能够真正把握人生的真谛,仿佛一位先知,站在高山之巅,俯瞰芸芸众生,人生起伏已了然于胸。智慧与快乐原本是不可分的,没有智慧就不会有快乐,有了快乐也意识不到。所以托尔斯泰十分明快的说道:真正的智慧一定永远快乐。 ⑦智慧能够赋予人生以至善。以仁爱为本的至善,在所有的美德中,始终是人们追求美德的最高目标。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长期居主流地位的儒家文化,就是以倡导“仁爱“起家的,也是以”仁爱“为基点去”修身齐家平天下“的。能够分辨是非和善恶本来就是智慧应有的含义,也是智慧应尽的最高使命。 ⑧智慧能够赋予人生以美感。人不是神,人不可能完美。然而,理智告诉我们,人不能没有追求的冲动和实现完美的期盼,否则,人生就失去了美的价值,人就不能感受到人生的美感。“理性的美“就是这样引领人们去追寻和感悟人生的美感。 ⑨智慧是人们步入真善美人生境界的通行证,人生终将因为智慧而美丽博大而饱满。 14.梳理全文思路,填写空格。(3分) 智慧是人们关注的主题→( )→( )→智慧与知识的关系→( ) 15.为什么说“人生因为智慧而美丽“(3分) 16.选文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请为第⑤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22分) 哨 鹿 张港 秋风起。大豆黄。雅尔斯屯要哨鹿了!哨鹿是老满族的习俗。就是秋高马肥的时节围猎群鹿。 雅尔斯人早看准了一群鹿,二十多头,膘肥体壮,由一头机警强壮的头鹿领着。雅尔斯人截住它们。让它们只在附近猎区活动,只等哨鹿开始。 哨鹿的秘诀全在哨子上,一只人哨,指挥猎人;一只鹿哨。能引导鹿进入预定的地区。 雅尔斯人兵分四路,其中三路人马带着狗,呐喊着驱赶鹿群向南跑。另一路人马埋伏在河滩附近,只等鹿群被赶到开阔的河滩。 首领萨力布是久经沙场的老手,他有条不紊地用哨子控制着,既不让鹿群突围,也不让鹿散开乱跑,而是按他的意图进入榛树丛,榛树密密实实,会被枝条缠住,甚至会有雄鹿让树枝挂着鹿角,这样就可以抓活的了。 突然,一个猎手大叫:“不好!”猎人们一看,群鹿并没有让树枝缠住,而是一个接一个顺利地穿过榛树丛。萨力布大叫:“坏菜。碰上了黠鹿!”这群鹿一定有一头杰出的首领,也就是猎人所说的黠鹿。 猎人们冲到近前,榛树丛中有一条细细的小道。原来,鹿群早有准备,在榛树丛中踩出了小道,以备危险时逃脱之用。小道弯弯细细,树枝扫着人脸,萨力布喝令:“放狗!” 追了一会儿,前面狗汪汪乱叫,奔到跟前,只见一头体形巨大的雄鹿,长角别在树枝上,身体横在小道上,四蹄乱蹬乱踢,将小道封得死死的,狗钻不过去,冲着雄鹿乱叫。 孟二愣性急,上去就是一刀。他将雄鹿掀到树枝上,人和狗一个接一个顺小路追杀过去。 跑了小半里路。又是一头大角雄鹿,将角挂在树枝上,堵住了去路。孟二愣眼睛红了,短刀对准那鹿角,雄鹿用力一挣,“咔嚓”一声,鹿角折断,殷红的血一下子涌出来。 猎人们咬牙切齿,一把把短刀对准了雄鹿。萨力布吼道:“闪开!全他妈给我下山!”猎手们蒙了。 萨力布钻进树丛,抓一把草叶子,揉碎了糊在流血的鹿角上。然后一刀一刀砍树枝。雄鹿用蹄子蹬他,踢他,他却一脸平静。萨力布猛砍一刀,树枝断了,雄鹿落下来,摔到地上。 雄鹿躺在地上。看着萨力布和白晃晃的刀子。没有恐惧。没有惊慌,那意思是:下手吧,我等够了。萨力布收了刀子,后退几步,看着雄鹿:“走吧,没你的事了。” 雄鹿站起来,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进林中。猎手们忽然觉得,自己全成了雄鹿的猎物,全被雄鹿征服了。从此,世界上再也没有哨鹿了,这是最后一次。 老萨力布的眼泪落下来:“那是鹿吗!早先听我爷爷说过,有一种黠鹿,是鹿里的神啊!咱们伤了鹿神,是造了孽啊!” 【A】这年冬天,雪特别大,狍子、兔子吃不着草,饿死无数。雅尔斯人将干草、豆饼拉到山上,挂在矮树枝上,让鹿来吃。后来这就成了规矩,雪一大,村民们就挂草料给鹿,没人再伤鹿了。 【B】1962年,雅尔斯屯让山洪围成了小岛,水上了锅台。这时,一群鹿从水中走来,水深,它们就游,水浅的地方就站下。人们看得清楚,有鹿站的地方,就是可以涉水的地方。于是,一屯老小按照鹿的指引走出了屯子。 人们又想起萨力布的话:那是鹿吗! 18.请概括选文中雅尔斯人最后一次哨鹿的经过。(4分) 19.文中的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3分) 20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21.结合全文,说说[A]、[B]两段有什么作用?(4分) 22.选文最后一段中:那是鹿吗!一句话意味深长。请依据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及由此生发的感悟。 (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四、作文(70分) 23.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同桌的你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 (2)一个男孩因为自己的篮球蹦的不高而沮丧,他的父亲请人给篮球充气,充气后的球不但蹦得高,声音也格外清脆。男孩不解,父亲告诉他:“球是依赖气而生存。如果没了气,它就蹦不高。男孩似懂非懂,但却永远记住了父亲的话。后来,小男孩成为了受人尊敬的企业家——法国依妮服装集团的总裁。在谈及成功之道时,他说:感谢我的父亲让我明白了一个关于‘气‘的人生哲学。譬如,为人,需要骨气;处事,需要大气;做事,需要勇气。 请以“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