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嵩阳书院 于 2017-7-21 14:50 编辑
农村砖瓦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大致是这样的,人工将各种土料混合,加水和泥,至软硬适中(类似制作面食),双手摁入木质磨具,成型,脱膜,置于宽敞平场,脱水晾干,然后装上小推车,送入土窑,依规律摆放后,和泥封门,点火热窑,加火烧窑,待烧成后撤火,余温散尽,破门,取砖,取瓦。 如果实际生产真的就像我简单描述这般简单的话,那么孙少安就不会被第一个半吊子河南烧砖师傅坑的一家人差点上吊,等到另一个朴实有道的河南烧砖师傅给孙少安烧出来了优质红砖,助孙少安一举扭亏为盈发家致富。不仅让我们牢牢记住了要脚踏实地行行出状元,也让我们知道了烧制陶瓷远比向我们想象的要难的多。比如,在砖坯置于空气中晾干,如何保证不出裂纹?这就关乎土料的配比,和泥的水土比例,砖坯出磨儿时的干湿程度,都有关系。而烧制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用现代管理方法能够写出工艺操作流程,传统老艺人,凭的是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对行业的专注悟道。 当然,这还仅仅是表面没有釉料的最简单最朴素工艺要求最低的陶制品的生产,砖坯的制作都是纯手工,人力压坯无法与现代大型高吨位压机相提并论,小推车搬来运去,更是远远比不上现在的长长流水线这般复杂快捷,窑炉是烧砖大师傅用土坯垒砌的,与现代大型自动化链条窑相差数个平台。 虽然从生产工艺复杂程度上,表面上看传统的青砖灰瓦烧制工艺无法比拟现代瓷砖的生产烧制工艺,然而,我们万万不可因此而抑古烁金,低估了传统手工艺。因为有无数典型的例子,毅然矗立在我们的历史世界里,文化世界里,和精神世界里,比如,历经千年风雪的汉代砖塔,见证了大唐盛世的宫殿、陵墓、寺院,建于经济繁荣却历经战火的两宋遗留建筑,更无需说那横亘在我们民族精神世界里的万里长城,无一不是由古时传统手工陶瓷艺人烧制出的陶质砖瓦建造而成,历经千年风吹日晒雨雪侵蚀,时至今日岿然屹立,抚摸那些明、元、清时期的陶砖古建筑,我们都似乎感觉不够久远,而反观我们的现代自动化先进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新型瓷砖,即便用在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室内,却常常被顾客们疑虑使用时间能不能超过十年,有很多劣质瓷砖甚至仅仅使用一两年后即开裂脱落,如此真真让我常常精神恍惚,弄不清究竟是现在复杂工艺下生产出来的瓷砖好,还是古时纯手工制作烧出来的土砖好?是现代化自动化流程化的 工艺好还是古时工匠们 的手艺好?现代管理好还是古时传统好?难怪了,近几年来,这么多人迷恋穿越、深陷穿越、热播穿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