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嵩阳书院 于 2017-3-29 15:47 编辑
那一年,在我店面装修完成,新店开业典礼仪式上,王博士送了一个花篮,署名是:宋哥忠实的装修跟随者小弟王。如此的谦卑,如此的谦和,如此 的谦让,让我自惭形秽之余,不禁念起了年少时的博士梦,科研梦。
(十余年前,华人导演李安拍摄的《断背山》,连捧金球奖、小金人,在两个全球最顶级的颁奖典礼上,华人李安的致词,让全世界所有华人都会自豪自己生为华人!.因为这两次致词,虽说都很简短,但结尾都是用的中文。前面的寥寥数语,虽是英文,但我更愿意理解为那是为了在别人的世界里让别人听的懂,而最后一句中文,让人记住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母语!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而更多的人,则是记住并搞火了李安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虽说我俯拜李安,但对这句话很不认同。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心怀崇敬地引用李安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段青葱岁月。)
乡里的中心中学,方圆百里,不厌学不辍学愿意学想好学的,聚集到了这里。本乡村的学生 自是方便些,路途远的,因旧时山村交通极其不便,开始了学校寄宿生活。也有些条件好的,寄宿在亲友家里。让本地学生羡慕嫉妒的,是寄宿在老师家里,让大家带点恨的,是寄宿在校领导家里,徐君,就是这么一位。
徐君的父亲,一位乡村知识分子,存私塾遗风,在镇教导办做官。穷乡僻壤,教学机构,清水衙门,也算是两袖清风。主要的,据说,藏书甚丰。当然,是据徐君说。对了,徐君的笔迹,自幼在其父教导下,清秀飘逸,在一众乡村趴在石板上写作业的土孩子里,出类拔萃。
也许,身材都是属于小快灵类,也就是矮小好动类;也许,都被几位个高个子同学宠着罩着;也许,都讨老师喜欢。我和徐君成了朋友。
徐君开始借我书读。第一本,是赞新的厚厚的《聊斋志异》,虽然不是《红楼梦》,更不是《金瓶梅》(话说他家里也不一定有),但足以让人兴奋不已。因为初一课本里文言文部分一课《狼》,节选自《聊斋志异》。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要求我们背下作者 蒲松龄,这可以理解为让我们表达对作者的尊重,但要求记下山东聊城人,~年-*年卒,未免尊重的有些苛刻。还好文字优美,故事更是引人入胜,寓意深刻,部分篇章更是让人浮想联翩。我置于枕头之下,借着煤油灯,连夜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