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冬日可爱

 楼主| 会飞的鹰 2014-6-28 14:1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话说宋代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儿子的马虎实在是让我头疼得厉害,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无论是写字还是算题:把“大”写成“太”,“2.3+7=3”等等,诸如此例不时发生。嘴皮都磨破了,让他仔细、认真,可是几乎不见任何效果。
    另外,有一点我也一直没搞懂,有时问儿子当天学校都发生了什么事,他竟记不得什么!考试的错题,即便老师讲过之后竟也记不住原题及答案。真不知道这是普遍现象还是儿子独有。想当年自己考试完后出来跟同学对答案,估分都八九不离十(数理化),轮到儿子这是肿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会飞的鹰 2014-11-24 13:2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会飞的鹰 于 2014-11-24 13:37 编辑

    儿子要上五年级了。
    差不多在整个四年级中,儿子都是坐本小区内的一户人家的车的。人家一子一女,与儿子在同一所学校。本想如同拼车般给人家一点路费,但说什么也不要,说是反正顺路。
    车接车送,非但不要钱而且时常带孩子出去吃饭,每次花费十几元至数百元不等。出人出力还出钱,这可叫我如何是好?经与父母商量,自五年级起,与父母换房住。
    父母住在奥林匹克广场,离儿子学校比较近,上下学步行即可。在附近找了一家托管班,这样,早上送他上学,下午由托管班老师接回,一切顺利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会飞的鹰 2014-11-25 14:1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会飞的鹰 于 2014-11-25 14:15 编辑

    接送儿子上下学是方便了,但儿子报的几个课外学习班可都在我家的附近。俗话说凡事有利必有弊,就看你如何取舍了。世上可以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但绝无完美无缺的事情。其他的课程在周六或周日都还好说,可英语却在周三下午。本来打算让儿子到他们学校边上的英语学校的另一个分校上课,也已经跟英语学校方面打好招呼了,甚至都可以去试听一节课。可儿子却连试听都不去,说什么也不换地方。看来儿子还是性情中人,只得依他。还好,一周不过只一次,接送成本不算太高,而且有时也是自己坐车去英语学校。
    其实,五年级的孩子了,完全可以自己坐车上下学,但现实的社会治安及交通状况不得不令家长们提心吊胆。致使本来就拥堵的交通雪上加霜,恶性循环,社会成本大大增加。我们的“公仆们”可曾想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ROGRESSIVE 2014-11-25 17:5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我也是儿子,3岁半,看lz对孩子小时候的叙述,深有同感啊
小孩一出生也住了3天保温箱,医院不厚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会飞的鹰 2014-11-26 10:0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PROGRESSIVE 发表于 2014-11-25 17:52
我也是儿子,3岁半,看lz对孩子小时候的叙述,深有同感啊
小孩一出生也住了3天保温箱,医院不厚道啊
...

“医者父母心”,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现已经不适合我国国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会飞的鹰 2014-11-26 12:4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前段日子出了趟差,给儿子买回来一个“象印”牌子的水壶。儿子看后十分喜欢,第二天就要用。我说马上就周末了,等好好煮煮刷刷后再用吧。周末休息两天为琐事所缠竟让忘了此事,待到周日晚上要收拾第二天上学的物品时发现水壶既没煮也没刷。儿子不等我俩就自己动手煮刷水壶了。
    第二天从托管班回家,还没迈进家门就对我说:“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我问何事,他说水壶丢了。我问怎么丢的,他说刚到在托管班楼下时,水壶从书包滑落,他捡起来放在身边的地上跟老师说话,说完话忘了拿水壶就直接上楼了。待想起水壶再到楼下找时已不见了踪影,老师领着他到门口传达室询问也没个结果,老师还在楼道里贴了个“寻物启事”。
    我嘱咐他以后在外边不要把东西随手乱放,本想就此罢了。可她妈妈却感到不可思议,说是不是什么人捡到了找不到失主暂且拿回家了?我说不可能,如果真有此心,一个是可以把壶放到传达室,还有一个可以直接写个“失物招领”贴在楼门口。如果都没有,那就是故意拿走的。她说能有这种人吗?我说撬门砸锁入户偷窃的都有,何况是捡的呢?她不服,说要挨家挨户去问一问,一再劝阻不听。终于在一个多小时以后空手而回,据说是被一个老太太给劝回来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中国的路可能还很遥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ongyueji 2015-10-26 14:1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udtac96 2016-6-5 15:2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会飞的鹰 2016-9-2 12:5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会飞的鹰 于 2016-9-2 14:41 编辑

     距离上次发表已近2年。
     2年里,诸事缠绕加之自己的惰性,几乎绝迹本论坛。
    儿子又大了,上初中了,是不是有继续叙述下去的动力与毅力呢?
    说到毅力,不免汗颜。本人年近天命,儿时及年轻时的冲动固然已不复存在(基本上),儿时及年轻时就欠缺的毅力却更是消磨掉了不少,这不科学啊?大概是受此DNA影响,儿子做事也缺乏耐性与毅力。做作业如是,嬉戏玩耍亦如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会飞的鹰 2016-9-2 14:4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会飞的鹰 于 2016-9-2 14:42 编辑

    对于让儿子学习古筝,我一直是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丰富课外生活,陶冶情操,对这种民族乐器稍作了解即可,从未想过将来从事这一行业并以此谋生。所以,自儿子学习古筝始,我从未逼迫他格外地抽时间练习古筝,只是他妈妈在他有演出、比赛或是考级之前,稍稍催逼他一下。因此,虽然古筝老师多次强调每天都须练习古筝至少半个小时,可儿子却常常是一周都未必能练上30分钟。
    大概在今年4、5月份,古筝老师突然跟他妈妈说(一般都是他妈妈陪她去上古筝课的)儿子颇有古筝方面的天赋,建议走古筝专业这条道,加之其他学员家长的一番恭维(据说儿子在古筝弹奏时很是有些“表现力,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家长便依此认为儿子挺厉害,更有甚者,竟然有家长称儿子为“D老师),他妈妈立时不淡定了。一场何去何从的“厮杀”在极不情愿中开始了······

注:“D”为本人姓氏的头一个字母,因此用“D”代表本人的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8 粉丝
  • 32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