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冬日可爱

心花怒放中 2014-6-11 14:3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怎么都是这么好的爹啊,
俺们家的爹让给孩子写封信,
憋了3个小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会飞的鹰 2014-6-11 15:2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心花怒放中 发表于 2014-6-11 14:35
怎么都是这么好的爹啊,
俺们家的爹让给孩子写封信,
憋了3个小时。

写信跟写记事是两回事。
如果让我写信,3个小时还写不出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会飞的鹰 2014-6-12 17:0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会飞的鹰 于 2014-6-17 13:06 编辑

    看着蚕一天天长大,儿子越发地喜欢上它们了。每天放学回来,必定要跟蚕玩上二、三十分钟乃至更长,这似乎已经成了他的必修科目。受儿子熏陶,他妈妈也是每天早晚两次清洁“蚕房”,这还不过瘾,经常一瞅就是半天,看得我胃里直泛酸。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蚕的长大,必然伴随着桑树叶的大量消耗。开始,是某位神通家长也不知从哪搞来十几麻袋桑树叶,分发给大家,但毕竟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那些饕餮之腹。不过几日,桑叶便所剩无几。于是乎,在学校班级的QQ群里,众位家长除了交流养蚕心得,便是大连哪儿有桑树。其中有位家长说石门山上有桑树,我一看,此山离我家倒挺近,于是在那个周末,全家出动上山采摘桑叶。
    老天不作美,外边淅淅沥沥下起雨来了。三人穿上雨衣,拿了2个塑料袋,杀奔石门山。
    沿着山路拾级而上,瞅得两眼生疼也不见桑树的影子。拐了几个弯,终于在一道边寻着一颗桑树。看着桑树,泪珠和雨水齐下:说是树,那只是遵从植物学定义,其实更像是灌木,指头粗细的枝干上,散落着些叶子。实在不忍心采摘,但是如果救了鸽子,那鹰又怎么办呢?蚕又不吃肉。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间苗般先采摘几片叶子。还好再走一段之后,终于看到了几株像点样子的桑树。
            回去的时候,天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会飞的鹰 2014-6-13 09:1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会飞的鹰 于 2014-6-14 11:33 编辑

    世上最大的杯具是什么?桑叶还在,蚕没了。
    照例,每周一的科学课,儿子都要将蚕拿到学校去一边展览,一边交流心得。
    晚上下班回家,见儿子眼睛有些红肿,便问缘故。不问倒好,一问,儿子竟抽泣起来。环顾一下四周,明白了八成,问道:是不是蚕丢了?听罢此言,儿子的哭声更大,果然猜中了。温言安慰了几句,问他蚕是如何丢的。
    由于学校离家挺远,家里没有车,还好同小区内有与儿子同一学校的,便拼了个车,上下学送接由人家代劳。
    那天,到学校,在操场上玩了一会待要进教室,发现蚕盒没了,儿子当时以为落在车上就没在意。下午放学上车后一看,没在车上。在同伴的提醒下,知道蚕盒是丢在哪儿了。原来,早上到校后,他们先去校外的地摊上买了点东西,蚕盒应该就丢在那儿了。
    儿子的毛躁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此前曾有一次将饭盒落在小学附近的一个便利店里(放学后去那里买吃的),第二天我只得请了半天假,一大早陪他去便利店找,还好,店主替他保管着。至于书、本、文具等落在家里或教室的次数已记不得有多少次了。在学习上,毛躁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此事后文再表。
    看到儿子伤心哭泣,便安慰他道:“明天上学时,到地摊边看一下,说不定还在那儿呢!”,儿子尽管不大相信,但他也知道,哭泣是没有用的,看看说不定真有奇迹。
    第二天下班回家,刚一进家门,便听到儿子兴奋的声音:“爸爸,蚕找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会飞的鹰 2014-6-14 11:4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儿子想看世界杯,即便是周末放假也太早了点,不忍心叫他早起看球。看录像也不错,虽然少了现场的紧张感,但可以更从容,又是1080P的画质,更清晰。而且有可暂停、返回看、反复看,也是不错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会飞的鹰 2014-6-16 10:2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会飞的鹰 于 2014-6-17 12:59 编辑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的心情或可理解,但其思维逻辑却值得推敲。
    养不养蚕,跟穿不穿罗绮没有逻辑上必然联系。反过来说,如果当真罗绮都穿在养蚕人身上,那么不光是养蚕人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当然了,社会的分配不公是另外一个话题。
    儿子养的蚕已经开始结茧了。
    把熟蚕放在特制的容器中或蔟器上,蚕便吐丝结茧了。结茧可分为四个过程:1、熟蚕先将丝吐出,粘结在蔟器上,再吐丝连接周围蔟枝,形成结茧支架,即结茧网。茧网不具备茧形,只是一些松软凌乱的茧丝层,以作为结茧的支架。2、蚕结制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然后以S型方式吐丝,开始出现茧的轮廓,叫做结茧衣。茧衣的丝纤维细而脆,排列极不规则,丝胶含量也多。3、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蚕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程。4、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吐丝开始显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摘自《百度百科》
    目睹真实版的“作茧自缚”,一方面体味蚕繁衍后代的不易,另一方面也慨叹造物主的不可思议。
    可能是与同学们交流的结果,儿子讲起蚕结茧、破茧、化蝶、产卵等,头头是道,我自叹弗如。
    蚕结茧后,儿子稍稍消停了些,不再动辄掀开盒子与蚕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七月蓝了海 2014-6-16 17:5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从头看到此,这贴怎么就这么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会飞的鹰 2014-6-17 13: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七月蓝了海 发表于 2014-6-16 17:51
从头看到此,这贴怎么就这么好呢

,捧杀,绝对地捧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会飞的鹰 2014-6-17 16:2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会飞的鹰 于 2014-6-17 16:22 编辑

  很长一段时间来,我一直在纠结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应该“快乐学习”?还是“埋头学习”?本来我一直坚持孩子应该“快乐学习”,尤其是小学阶段。可几次考试成绩袭来,却叫我有点不知所措。加之专家、学者对两种观点各有偏倚,听来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句句古训言犹在耳,等看到《最强大脑》中那个男孩一个劲地哭泣着“我记对了但摆错了”,瘫倒在椅子上进而引得那个同场竞技的意大利少年也失声落泪的场景,真叫人唏嘘不已。到底谁对谁错呢?
  有人由此指责这是高考体制决定的。真的是这样吗?
  我没做过调查。本人是1991年参加高考的,那时的大学升学率大概也就10%左右吧,随着生源的减少以及大学的持续扩招,近年据报已超过85%。20余年间,供求关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市场经济学原理,这样的升学比例应该致使学习压力大为减轻,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学生的压力、家长的压力呈几何级数增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现在社会上的各种学习班、培训班风起云涌,据报有好多的培训学校在美国上市,而且市值也颇高;学区房炙手可热,各种广告铺天盖地,某达房产公司,其每一处房产几乎都以学区为噱头,单价已达到人类的承受极限;各科目家庭教师更是供不应求,费用也水涨船高,每小时数百元人民币。好一条产业链!
  早生三、四十年的我们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诅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会飞的鹰 2014-6-19 10:2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破茧而出的蚕蛾好蛮好看的呢!颜色白里泛点黄,双翅卷曲着,一动也不动。儿子将两只刚破茧出来蚕蛾取出,单独放在盒子里。
    当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两只蚕蛾竟然是一雌一雄,有图为证。过了不长时间,产下数百枚黄色的、圆圆的卵。一时好奇,便问了下度娘,不禁令人感叹不已: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一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蚕蛾(成虫)留下后代,不久之后便会死去。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命史,当真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8 粉丝
  • 32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