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说茄子深得解题五味不为过。
绝大部分观点都赞成。不过按惯例我都会说点不一样的。{:soso_e113:}
我其实现在已经不太采纳茄子的解题方法了,我认为在早期需要这样,这样的方法我在一开始是这样带孩子的,我这些套路我姑娘已经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我觉得已经没有新意,需要改变了。说说我改变后的做法吧。
解一道难题不外乎从求证要思路,从已知找线索。求证控制我们的思维不能发散,必须始终围绕求证做文章,相当于作文的中心思想了。 已知给了我们天马行空、自由挥洒的权利。看到题中的已知,大脑中无数的联想必须马上涌现。 这些联想来自于平时的训练,平时必须在大脑中建立大量的小模型,这个东西需要一定的题量做保证,否则是空话。把求证和显性已知、隐形已知建立联系的通道,这个需要训练,当然也需要点小灵感。 我姑娘的问题应该是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样,她的显著问题是兴趣低,做题量很少。针对她的情况,我带的时候是选择一定难度的题,通过解题过程,反复训练体会将已知、未知之间建立联系的管道的感性过程,让她在游泳中体会动作。 在有些小地方,我会适当展示思路的获得途径,但我会极力控制我自己的展示欲望,尽量将时间留给她悟。然后我进行第二个动作,一道难题教给她后,她最后必须用几句话将题目总结给我听,这个的目的是建立大局观。几何证明大局观和局部小技巧二者缺一不可;第三个动作,适当的时候,让她重复这道难题,再次升华自己的解题过程。 其实整个方法的中心思想是在训练中固化解题方法,融方法于解题过程,淡化方法,重视实战。用句武林的话就是化有招为无招。理想化了,也许永无可能实现。 我姑娘更多的问题是小模型太少。但惜乎没有时间,只能是尽力而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