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英语学习的一点感悟

 楼主| 道桑6921 2015-4-1 11:1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语文的本质是语言和文化

洋洋:在我看来,语文和英语是一样的。它们的本质首先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其次它们是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很多人语文学不好,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这两点:一、没有把它当做一门语言来学。语言的本质决定了学习它是一个大量输入和长期积累的过程,突击是很难奏效的。二、没有意识到它的背后其实是文化。语文的难在于阅读理解和作文,你抓不住文化这个根,这两点很难突破。所以很多人靠做题、靠死记硬背来提高语文成绩,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的,特别是长期效果。
道桑:哦,洋洋,这个开头很有气势,分析也简明扼要,很不错。很多人面对语文有无从下手的感觉,你能不能具体分析一下该怎么办呢,最好是分小、初、高三个阶段。

洋洋:嗯,好,那先说说小学。小学的语文和考试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你只要认好字、用好词、造好句,在阅读上能够理解,在作文上能表达主题思想就可以了,这是基础,没有必要弄得很紧张。然后呢,我认为小学阶段更重要的是建立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好的习惯、锻炼思维和欣赏能力,这也是基础。
初中阶段的语文就是一种应试的状态了,它对作文和阅读理解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有的时候甚至到了死板的程度。怎么办呢,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跟着老师迅速掌握答题技巧和模式。很多人这个都不背、不训练,那是自己的问题了。二、把握输入和输出。输入呢就是学好课本和辅导材料,并且大量读书,输出呢就是多写多练。实际上这也是在能力上下功夫。
到了高中呢,我们的语文已经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阶段,光靠答题技巧和背是无法支撑的。怎么办呢,除了上面提到的基础、技巧和能力外,我认为阅读和古文是关键。

先说阅读。语文的难点主要是阅读理解和作文,而这两项的根源都在读书上。举个例子,到了高中会有很多理科男、理科女现象——这些人理科学得很好,但文科特别是语文相对较差。我们班就有不少这样的同学。分析一下你会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书读得不够,大部分是数量不够,少部分是质量不够,比如范围太窄或者种类单一。书读得不够,会造成理解力和表达力的缺失。所以理科男理科女经常文章理解不到位,作文干巴巴、没有文采。所以啊,阅读的重要性在语文上经常是排在第一位的,几乎每个语文老师都在反复强调。
很多人在小学的时候不注重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基础有问题,到了初中差距就会一下子拉大;而到了初中,很多人以为是做题不够,又一头扎进题海里面,这又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了;到了高中呢,虽然有些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也想积极补救,但说实话,这个时候已经晚了——从小学到初中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东西,想一两年内弥补,太难了。这也是很多人对语文感觉无从下手的原因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道桑6921 2015-4-1 11:2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古文是破解语文奥秘的一把钥匙

道桑:洋洋,阅读总结得很好,但古文是关键我第一次听说,你能不能详细说明一下。
洋洋:爸,我认为古文是破解语文奥秘的一把钥匙,是提高我们的理解力和表达力的关键。汉语的难点主要在古文上,特别是高中阶段,不管对能力来说还是考试来说,语文想要真正提高的话,也要看古文。我们是重点中学的重点班,我们语文老师是名师,高中三年,她几乎用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在给我们讲古文、训练古文。现在我们毕业了,回头再看,才明白老师的高明和用心良苦啊。
古文里面有什么?第一是我们语言的精华;第二是我们文化的精华。很多人说话啰嗦、词不达意或者没有格调,很大一个原因是古文功底太差,我们语言的源头没有摸到,所以说话没有根。其次呢,古文浓缩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思想和文化的精髓,博大精深;古文好的人,说话、写作经常有一种古风,简练、凝重、意味深长。
我们班作文好的人很多,他们的文章你分析一下会发现,经常是七分白话文三分古文。这些古文并不是简单引用或者点缀的,而是完全融入其中——这种文章,内容且不说,格调韵味就不一样了。而其中的高手比如L,她作文里经常用的是楚辞级别的古文词汇,精彩的一段拿出来,爸,好多词估计你都不认识呢。

道桑:嗯,你说得对啊,古文是我们语言和文化的根,抓住了这个根本,也就是抓住了语文的根。但是洋洋,你怎么加强古文呢,并不是每个老师都是像你们语文老师那样有能力啊,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该怎么办呢?
洋洋:爸,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答案,我只能介绍一下我的经验。我认为首先要跟着老师学好学校课本的古文,这是基础;其次要有意识扩大自己的古文课外阅读量。
这里我比较推荐的是读《史记》。《史记》我读了三遍,而且是三个不同的版本。读完以后,对我的影响可是太大了,难以用语言描述。以此为中心,我又读了《战国策》、《世说新语》、《古文观止》等书。古文的阅读跟英语原著的阅读一样,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我当初是为了解决作文问题而去读古文的,但真的走进去后,却发现收获远不止此。就好比我为了得到一棵树木而走入森林,但出来的时候却得到了整个森林。

另外,在语文上我还建议是多读诗词和散文。小学我们也背了很多唐诗的,但毕竟理解有限,而且是被动学习的。初、高中就不一样了,当你读了大量的古文以后,再去读诗词和散文,你的感悟和收获一定会大有不同——这个我尝试过,是不会错的,特别是高中。
还有一点,我建议应该多读一些民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文学家的作品,因为这个时期是我们汉语语言发展演变的节点时期,也是我们思想、文化的冲突剧变时期,古今、中外的很多问题,你有可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道桑6921 2015-4-1 11:2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形式

洋洋:爸,我前面一直没太涉及作文,实际上是想把作文单独拿出来总结一下。
道桑:嗯,对啊,我也觉得少点什么呢,作文可是语文里的大项啊。
洋洋:我先说说各个阶段的特点吧。小学阶段的作文实际上比较简单,主要是字、词的运用和意思的表达;初中呢,我们好像突然进入到应试作文的模式,特别是最后的中考阶段,这个模式严格、死板到非常可怕的地步,开头、中间、结尾都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必须按照这个来写,完全是现代的八股文;高中又是另一番景象,有一定的规则,但发挥的空间特别大,对思维的要求明显提高,那些靠背作文和八股模式上来的人,就会感到格外吃力。
爸,在这里你会发现,三个阶段不仅不同,而且还存在一定的矛盾,特别是初、高中之间。所以很多人都感到无所适从,被作文折磨得筋疲力尽,我就是其中之一。但好在,得益于三位老师和自己的努力,我高中走出了困境,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我认为该怎么办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道桑6921 2015-4-1 11:2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道桑:嗯,好,不妨也介绍介绍你的三位老师,她们有什么特点,我对此也很感兴趣呢。
洋洋:小学里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让孩子背作文,而且经常背的是那种水平参差不齐的同龄人的作文选,这太可怕了。这表面上看是便于孩子模仿和提高,但这种从内容到格式甚至是词句的机械模仿,实际上提高的是套路,这会从一开始就禁锢了孩子的思想和写作能力。这里声明一点,我并不是反对多背,相反我还建议多背呢,但你背也要背名家的东西,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散文、诗词歌赋等等,这些多多益善啊——所有的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另一点,我是最反对在小学阶段给孩子上作文补习班的。所有补习班里,我认为最差的就是作文补习班了,我上过一个,所以我知道。那个补习班的法宝有三个:一、大量写;二、通过分类训练,强化套路和模式的运用;三、把初中应试作文的方法和内容提前引入。

你看,爸,除了第一点有点意义外,其他两点都是在投机取巧,这跟作文的本质相去甚远。亏了我只是上了不到两个月就退出了,万幸。上这样的作文补习班还不如上阅读欣赏补习班呢,对真正的写作来说,我认为阅读欣赏的引导意义可能更大。但可惜啊,我好像还没听说过有“阅读补习班”呢。
那小学的作文怎么办呢?我认为还是三点:一、培养写作的兴趣。兴趣太重要了,这个不用多说,怎么培养也不展开了,但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老师和家长身上。二、多写。作文是写出来的,没有一定的量,什么都白扯。我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坚持写日记。三、小学阶段啊,不妨让孩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要鼓励孩子创新和尝试。小学阶段就被应试和八股文限制住,以后就很难了。
这里我想说说我小学的语文老师刘老师,我的语文兴趣和能力,很大一部分就是她挖掘出来的。她有这么几个特点:首先她上课不像有的老师那样只是读教案,她总是带着我们走进文章和诗词的意境里面,充分理解和体验语文的美。爸,上她的课真是一种享受啊,像经历一个奇幻的旅程一样,你可以自由发挥你的想象。其次,她很在意我们的独特性。举个例子,造句,她要求我们造得必须是她没见过的,她见过的就给你扣分,而且她建议你可以造得很长。同理,阅读理解也是一样,她要求你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第三,她一般不会布置大量的应试作文,而是鼓励你去自由地创作,比如写出你的家庭琐事,写出你认为有意思的事情等等。第四,她经常在语文课上组织我们表演剧本(有的剧本还是我们自己写的呢),朗诵诗歌。我一上初中,我的作文总是很有思想、很独特,真的要感谢这位老师。所以小学阶段,老师,真的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道桑6921 2015-4-1 11:2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道桑:哦,好,小学总结得好。那么初中呢?
洋洋:初中,是我三段学习经历中最黑暗的时期,而作文则是黑暗里排在第一位的。越是思维活跃和有创造力的人,越是难以忍受初中的应试和八股。我曾经在创作作文和应试作文之间走得很苦、很纠结。
我和我的同学大部分是不怕艰苦的,但我们真的很怕那种刻板的应试模式。爸,你知道到了中考阶段,应试作文都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吗,我们甚至根据中考判卷老师的喜好在写作文。在我看来应试教育的很多弊病,初中是最集中和明显的,而到了高中,因为受关注程度高,反而程度要好一些。

那初中怎么办呢?除了多读、多写、多思考这些基础的东西以外,我认为对我来说,真正起作用的是两点。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班主任毕老师。她用两年时间放任甚至鼓励我们大量去写、去尝试,引导我们在真正写作能力上打好基;然后在初三,她又把我们拉回来,严格训练我们针对应试的作文写作。现在我理解,如果三年都是信马由缰,我们的作文就会写散了,中考也会吃亏;但如果三年都是应试,能力会退化,这样高中就难以应付了。
另一个要感谢的是你的网友“黄药师看天”。他告诉我,创作作文和应试作文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前者更自由,而后者给你更多的限制罢了。如果你写不出来,不要抱怨应试,不要总在应试和创作上纠缠,问题出在你的写作能力上,所以要在能力上下功夫。他给我的建议是读《史记》。当我认真读完第一遍,作文就已经大不相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道桑6921 2015-4-1 11:2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4-1 11:36 编辑

高中呢,如果说初中是最黑暗的时期,那么高中就豁然开朗了(当然这不排除我们是顶尖中学的小班的原因)。具体到作文上,高中虽然也有应试和模式化的问题,但形式更加自由,发挥的空间也非常大。某种程度上,我认为高中的作文才是真正的作文。我们老师也说,你们小学的作文也就是小练笔,初中呢是千篇一律的模仿,高中作文才是真正的作文。这句话里就透露出很多信息哦。
高中作文想写好就不容易了,不仅要有结构和文笔,还要有思想和内涵,还要有韵味和格调;另一点,高中大部分是议论文,你还要有很强的逻辑和思辨能力。因此高中作文是真正体现和检验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的。

怎么办呢?首先我还是认为多读书。注意,这个阶段的读书就不是简单的涉猎了,而是要真正深入进去。就我自己来说,我的体会是:现代文、古文、国外文学三个方面,初中时期你可以广泛浏览,但到了高中,就必须有一定的系统和深度了,否则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也难以体现在语文和作文上。
其次呢,就是前面说过的古文了。我们语文刘老师那是真正的名师啊,她高一就跟我们说:高考作文怎么写,我有秘诀,很简单,练习几个月就够了,但我高三再告诉你们;在那之前,你们要跟着我,把基础打好,没有这个基础,什么秘诀都没有用……她给我打得最坚实的基础就是古文。

我们班一年级期末,老师让同学们用文言文写自传,并集结成册。爸,从这里你能看出来,大家的水平已经不一般了,虽然还有些做作和浮华,但非常精彩啊。到了高二,老师又让我们用文言文给同学写传记。从这一册里,你再看,跟第一年比就脱胎换骨了,大部分文章或简洁、或深刻、或幽默、或隽永,古文和写作两方面都已经非常见功底了。这样的训练让我们受益匪浅啊,虽然我们是理科班,很多同学都是数理化高手,但引经据典、出口成章的大有人在。
高二期末,由于我已经决定选择留学而放弃高考,我就把期末考试当成高考来看待了。考语文的时候,我豁出去了,当场完全用古文写了一篇议论文。没想到这篇作文得到了我高中考试的最高分,我们老师还给我很高的评价。

道桑:哦,厉害。洋洋,你真的很幸运啊,总能碰到好老师。
洋洋:对啊,是很幸运。所以我很感激她们,我也会一直记着她们。
关于作文,另外我还想说一句。到了留学申请的时候,我用英语写申请文章,那又是一个非常艰苦和纠结的经历。我的感悟有两点:一、规则和限制在文章里面是非常重要的。Essay的要求经常是500字以内,在这么小的篇幅里,要做到简练、丰富、独特、精彩是很难的,需要大量的磨练。二、写作是相通的。你在汉语里遇到的问题,在英语里也会遇到;同样你在汉语或者英语里获得的经验和能力,在另一门里也会体现。

所以概括来说,作文是实打实的慢功夫,不能投机取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UYUNFEI 2015-4-2 08:2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作文是实打实的慢功夫,不能投机取巧。完全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UST4Carolyn 2015-4-7 08:2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洋洋在初中高中大家都忙于完成作业,上辅导班,积极备考之余,做了很多额外的积累,比如美剧听读,古文阅读,还坚持体育锻炼。这些是怎么做到的呢?对于时间管理方面有什么心得,之前天涯的帖子上有提到过,不知道这部分有没有做一下总结,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inkerbell-g 2015-4-8 16:5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道桑6921 发表于 2015-3-28 14:22
学校的选择和启示(一)(2011-06-05 10:19:13)[

学校选择的问题上,去年我们就已经定下来,由洋洋全权决定 ...

洋洋后来到底上24还是育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道桑6921 2015-4-8 21:2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学校的选择和启示(二)(2011-06-05 17:19:09)

周五晚上,洋洋学完习后,他先总结了学校选择标准,然后列了一个第二天考察学校的提问问题表,最后我们一起讨论(“被风格”那篇只是其中的一个插曲)。
既然是最顶尖的两所学校,他选择的标准已经相对简单和清晰了,因此他主要看重:高水平平台、多元化和自由度。
最主要的是洋洋要通过提问确认细节,以此来进一步了解到底哪一所学校更加适合他。

他的问题如下:
一、分班制度。包括文理科、小班划分制度、资源配置、调整程度和平行班特点等。
二、校内活动。项目、制度、安排、开展情况,最有势项目。
三、校外交流。项目、机会分配、选拔机制、资格、以前情况、各种费用和时间安排。
四、竞赛。地位、辅导程度、科目安排等。
五、自主招生。了解。
六、社团和学生会。具体内容、制度和权力等。

通过讨论我们发现,把选择标准清晰化是避免主观和情绪化错误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人有的时候会因为一个很不起眼的因素而决定取舍。同时,我们在提问问答演习上还发现,提问的技巧是:一定不要多问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比如:是否是多元化的办学宗旨、是否有丰富得课余生活等,这样的问题毫无意义。提问要直击要害-----几个、什么时候、什么程度、具体目标等,也就是说要精确,最好用数据说话。(用我的话说,别去一趟听了个报告回来了。防忽悠。)

我们还通过提问演习预演各种情况(这玩意也很有意思,对洋洋来说是一个难得的休息),一开始还很认真,越到后来越是搞笑,最后弄成三个人的群口相声了。
但最后因为洋洋突然想起加分榜的事,我们又开始讨论这个老问题(这就是“被风格”那篇的记录),又是分析又是思想工作,结果周五晚上折腾到12点。
洋洋说:这有点像是看了场电影,很累,但从学习上完全脱开,精神上完全休息了。明天我要去谈判去了,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16 关注
  • 47 粉丝
  • 1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