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了2015年了,一直都没有来天健,今天偶尔得闲。
快要过年了,对儿子学琴、学习的来个年终总结吧。
现在弹琴比较主动,晚上弹琴不需要我提醒时间,基本上都是提前弹琴,关起门来,弹完才出来。
我跟他聊天的时候,会聊到一些学琴半途而废的例子。
说谁谁谁现在连音阶都不会弹了,都是因为没有养成习惯,没有正确认识。
其实只要每天练习10分钟,也不至于到头来跟没学过琴一样。
有意无意的渗透,可能随着孩子年龄增大,逐渐也就会形成一些自己的观念吧。
寒假了,孩子做会儿作业,玩会儿电脑,可能就说“我现在要弹会儿琴了”。
很高兴孩子把弹琴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当成是一种休息和调节的方式。
可能这样的形式,也逐渐接近我们业余学习钢琴希望的一种状态吧。
希望以后他到了初中高中大学,还能以这样的方式,来接近音乐(至少在周末或假期?)。
到了中学,我可能会建议他学学即兴、和声什么,再全面一些。
很多孩子到了初中以后,似乎生活就变成只有学习这一件事了。
所以,我现在打算让孩子自己创造一个在学习上可以“游刃有余”的空间。
主动,就是法宝。除了自己主动,就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外围氛围。
对学生来说,学习上举重若轻,生活就会过得很轻松。
就跟我们大人在工作上能独当一面游刃有余一样。
这个学期,孩子学习挺好,期末数学英语都是满分。
班主任老师可能也注意到这点吧,对孩子的语文作文也进行了肯定表扬。
高分虽然不值得提倡,但如果有这个能力,也没必要故意排斥不争取。
高分反应的是严谨和认真的习惯,同时也是能力和素质的反映。
还有获得高分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有轻松的方式,也有沉重的方式。
我习惯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跟他说:一般来说,小学生到了高年级“男孩时代”就要到来了。
孩子有时候考得不好,我基本上也不批评,只是对成绩好的女生们表示出赞叹。
说,谁谁谁真厉害,其实只要你把学习当回事,认真,减少马虎,以你的能力,也能做到那样。
虽然孩子现在在学习上还是不主动用课外时间学习,基本上就是完成学校作业而已,但认真劲头有了,荣誉感有了。
课外时间几乎都贡献给他如痴如醉的电脑了(不是玩游戏,是钻研游戏中的 java)。
对鼠标一代来说,游戏既然无法在生活中“屏蔽”,就只有变个方式去接触了。
毫无疑问,很多游戏都有很好的设计思想。
我赞成他去了解游戏,可以了解游戏的玩法,但不要去过关,过关是个只要舍得花时间都能过关的活儿。
最近他对minecraft这个逻辑游戏很上心,唯一担心的是他的视力,所以,我要求他把电脑字体设为最大。
好在他对手机游戏和iPad,iPod从来都没有兴趣,电脑显示器对眼睛的影响应该小很多吧。
我知道有个孩子对iPod,iPad游戏痴迷,眼睛早早就近视了。
在保护眼睛上,还得想些办法,每次说起视力问题,他都有点抵触,因为电脑是他的“核心利益” 。
我打算去买一个视力表,经常测试。
孩子现在属于“个性膨胀”的时期,我希望他有合作意识,有分担意识。
下车的时候,我会留下一些东西,让他拿。
我说,我们两个人也是一个“团队”,事情需要一起分担。
有意让他给我泡茶,续水,热饭。
孩子转眼就大了。
他们班上有些孩子经常说脏话,这点我们防范得比较好。
孩子回家常跟我“汇报”,说今天谁谁谁说什么了。
我的观点是,这些脏话,你可以了解是什么意思,但是千万不要模仿。
说了这些脏话,并不表示多高级,占了多大便宜,而是表现愚蠢和粗俗。
降低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看似骂了别人,吃亏的其实是自己,自己给自己贴了个“烂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