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宋哥的装修随笔----插播:51页,瓷砖开讲!

 楼主| 嵩阳书院 2015-6-2 11:4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好人 孙总
   08年前后,经常在自己的帖子里引用马  云的名言。时下,马  云已被封神,一时充斥整个微信圈,也就对微信内容,懒得看了。
   (话说马  云与马 化 腾,两个挨踢超级大国的绝对统治者,表面白面书生,实则霸气十足,真可算给他们老马家长尽了脸。不过两位从没有坐下来静静思考过同祖同宗的事儿,反倒是像尽了两个性格迥异互相不睦的亲兄弟,书面上是相互竞争,私底下酒桌上没准会以毕姥爷的口吻与神态相互嘲讽。非常有趣的是,我真想知道马 化 腾天天看着自己的微信励志类内容几乎全被马 云把控是何心境?也想知道马云看到自己的演说每每出现在微信平台作何感想?)
    依照时下流行的励志类成功学的标准,孙总,是失败的,至少,不是成功的。然而,愚钝如我者,一直疑惑:人的一生,如何,才算做是成功?

   乔 布 斯早已被科技至上者奉为神灵,被创新思想者立为楷模,更被创业激情者朝朝膜拜,也有,作家 王 安 忆 口中的另外一种表述:乔 布 斯,还远未到客观评论的时候。
   全球的人时时都在低头看着自己手中的小屏幕,似乎神心都被手中这个小小的机器里巨大的磁场强力吸引,无以自拔,形似都在朝着自己手中的最时尚的科技产品致敬,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低头!
    也许,因为穹顶之下,尽是雾霾,所以,我们不再抬头望天;也许,无处觅食鸟已飞去,所以,我们不再抬头寻枝;也许,楼高天窄遮云闭月,所以,我们不再抬头数星。也许,我们只能低头。
   乔 布 斯的苹果,一浪又一浪地引领着时代的潮流;马 云的模式,一次又一次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马 化 腾的体验,一分一秒地控制着我们的眼球。
    乔 布 斯的苹果可以让我们的学习、看书、交流、沟通、娱乐、游戏一机在手低头即可,马 云的各种模式则几乎做到了让我们的生活可以足不出户,马 化 腾的微信和小企鹅更是让我们的眼中除了它们再无其它,哪怕是身边至亲之人,哪怕是自己最需要负责与呵护的孩子们。
   难道,这些,就是我们要奋力追求的智能生活?
   十年前,冯 小 刚依据原著改编了一部很火的电影《手机》,影片海报是一只大手,握着一颗即将爆炸的手雷,醒目地写着俩字儿:手机。不必细说,影片告诉人们,如果你心中有鬼,那么你手中握着的手机,随时可能会变成一枚手雷,随地炸乱你原本平静的生活。而我想说的是,我们现在几乎人手一部甚至一手好几部的智能手机,虽然表面上智能了我们的生活,但更像一枚枚威力更大的精神炸弹,无时不刻地轰炸着我们原本宁静的心神,让我们的心灵再也没有了片刻的安稳与宁静。

   (全球都很敬重 德国制造,微信圈里不时出现的德国制造视频,不仅仅让我们瞠目结舌,更是震撼着我们的心神,触及到我们的灵魂,即便那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轴承,(说起轴承,我们瓦房店的轴承在国内是不是也能算上一号?)轻轻一拨,就转个无休无止,真让人怀疑永动机是否真的存在。在此我诚挚的请教:德国制造 威震八方,却为何不造手机?难道是市场不够大?前景不够好?太简单容易被仿造?真的不知道.还有我们的那个内心图谋不轨表面还装作谦谦君子的邻居,工于精细技术,似乎对手机也不大感兴趣。不过对于他家为何不造手机,我也不大感兴趣。)

   没有手机的年代,我们出去办一件事儿,就会心无旁笃地办一件事儿,就会信守如约地办一件事儿,不会被打断,不会被中断,如今,我们完全可以以临时的意念改变却以名义上更重要的事儿随时毁约。

   没有手机的年代,我们冥冥之中去做一件事儿,另一个人冥冥之中也可能去做同一件事儿,冥冥之中,就发生了一些事儿。之前,我们称之为第六感觉,这个词汇,在手机出现之后,似乎已经消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嵩阳书院 2015-6-2 11:4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嵩阳书院 于 2015-6-5 14:03 编辑

乱了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嵩阳书院 2015-6-2 11:4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嵩阳书院 于 2015-6-5 14:05 编辑

    还是不够淡定,重复发,结果都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嵩阳书院 2015-6-2 11:5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难道,这些,就是我们要奋力追求的智能生活?
    十年前,冯小刚依据原著改编了一部很火的电影《手机》,影片海报是一只大手,握着一颗即将爆炸的手雷,醒目地写着俩字儿:手机。不必细说,影片告诉人们,如果你心中有鬼,那么你手中握着的手机,随时可能会变成一枚手雷,随地炸乱你原本平静的生活。而我想说的是,我们现在几乎人手一部甚至一手好几部的智能手机,虽然表面上智能了我们的生活,但更像一枚枚威力更大的精神炸弹,无时不刻地轰炸着我们原本宁静的心神,让我们的心灵再也没有了片刻的安稳与宁静。

    (全球都很敬重 德国制造,微信圈里不时出现的德国制造视频,不仅仅让我们瞠目结舌,更是震撼着我们的心神,触及到我们的灵魂,即便那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轴承,(说起轴承,我们瓦房店的轴承在国内是不是也能算上一号?)轻轻一拨,就转个无休无止,真让人怀疑永动机是否真的存在。在此我诚挚的请教:德国制造 威震八方,却为何不造手机?难道是市场不够大?前景不够好?太简单容易被仿造?真的不知道.还有我们的那个内心图谋不轨表面还装作谦谦君子的邻居,工于精细技术,似乎对手机也不大感兴趣。不过对于他家为何不造手机,我也不大感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嵩阳书院 2015-6-2 11:5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嵩阳书院 于 2015-6-5 13:44 编辑

   收敛了很多,怎么还审核我啊,言论如此不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嵩阳书院 2015-6-2 11:5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嵩阳书院 于 2015-6-5 13:41 编辑

   什么也没写,怎么稍微长一点的内容就发不出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亓官上彩儿 2015-6-4 14:5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嵩阳书院 发表于 2015-6-2 11:52
难道,这些,就是我们要奋力追求的智能生活?
    十年前,冯小刚依据原著改编了一部很火的电影《手机 ...

我是装修小白,请宋哥指点迷津,让我加QQ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嵩阳书院 2015-6-5 13:4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丢丢小鑫 发表于 2015-5-21 15:58
关键时刻总是嫂子主意正,而且相当有眼力
意大利纯进口炉灶。。。拍个照放这眼馋眼馋我们啊,怕被 ...

嫂子眼里当然很好,要是我值钱,她能拿我去换黄花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嵩阳书院 2015-6-5 13:4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理想天平 发表于 2015-5-27 16:36
装完了没有啊,开帖已经二年了啊。

没啊,做事儿,一定要静下心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嵩阳书院 2015-6-5 14:0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既然小学时代的课本是全国通用教材,那么我的课本中自然也清晰地印刷着成语------因噎废食,但我觉得人们更应该多读《黄帝内经》,如果某种食物不适合我们经常噎住我们,我们完全可以吃其它更适合我们的事物。我也知道我们的中文里有很多经典的类比,比如,我们不能因为鱼有鱼刺儿就不吃鱼,但我也知道很多素食主义者不单头脑睿智而且身体强健。上帝造化了人类,还精细地造化了人类的杂食性饮食结构。我也知道我们吃鱼吃的沿着我们漫长的海岸线近海近无鱼群,可怜了那些垂钓爱好者,在波涛里飘荡了一天下来,鱼桶里只有形状各异品类不一的几条小鱼仔儿。至于我们那个领邦,不仅善于挑衅,更是酷于变着法儿地吃鱼,甚至是打着科研的旗号,全球捕猎鲸鱼,虽然鲸,不属于鱼,且数量远少于鱼。

    人类自己鼓吹的 第一次技术革命(他们在课本上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先是污染了革命的发源地。他们总是在个人恩怨、私情私欲上去问问神的旨意,而在大是大非上,在横抢掠夺上,向来都把上帝抛脑后。所以,当他们自我反省之后,没有按照神的旨意改进技术减少污染,控制欲望,而是独断无情无性地把这种污染强横地推向全世界,波及之广,地球之圆,几无避免。

     我们的他们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他们又说,我的位于中西部地区的家乡,应该被开发。一贯是他们说,不允许我们说,所以,我的家乡不可避免地被开发了。儿时的家乡,暑期里孩子们拥有一个长长的乐园,是那条激流处清澈潺潺,平缓处波光粼粼的小河,随意低头,可见小鱼儿结伴欢快畅游。
    如今。。。。。。小河仍在,早已无鱼。

     他们刚刚说,要把我们习惯称之为土豆他们称呼马铃薯的炸一下孩子们特爱吃的东西,当做主粮,以取代小麦磨出的面粉。(此处,套用下广告:不是所有的面粉都是小麦粉。)作家张抗抗说,我们听到了很多种声音,其实只是一种声音。这话听的让人沉寂,更让人无声的是全球可能受众最多的央视居然能够把这一种声音拿捏地炉火纯青恰到好处,就好像是给我们下发了此事必定发生的一纸通知,而我们又无从申诉,无从辩驳,无从反抗。
    我也刚刚听说,此事事出有因:小麦的主产区,华北平原土壤、地下水早已严重污染。我的家乡,就属于我小学地理课里读起来就会妄自骄傲的华北平原。家乡父老乡亲们现在饮用的地下水,已经从我小时候拔出即饮、饮之即甘,变成了今日的苦涩难咽。
我们的强有力的教育、舆论、言论,让我们死记硬背了三次技术革命的种种美好,可是,我仍然很不情愿的看到:第一次技术革命,污染了人类的环境,毒害了人们的身心;第二次技术革命,僵化了人类的思想,机械了人们的筋骨;第三次技术革命,绷紧了人类的神经,搅乱了人们的心灵。

    身为时代人物,拥有相当的话语权,那是一定的。曾经的新浪创始人 ---王志东,似乎已经被遗忘,早已消声;昔日的网易创始人---丁磊,创富之后修身养性,去养养猪;只有那个热血时期高喊着“哪怕吃着白馒头大白菜,也要为祖国夺取诺贝尔物理奖”的搜狐掌门人---张朝阳,偶露峥嵘,教授创业的经验,分享创业的故事。时下的二马,更是做到了马不扬鞭自奋蹄,抓住每一次机会,把话语权利用的淋漓尽致,不落分分秒秒钟。当然,我们也不该落下那个善抓眼球长上头条的刘强东。只要机会合适,言必称创业,创业必故事,故事必经验,经验必分享,分享必升华,升华必激励,激励必创业!如如此此,谈起创业,无休无止无穷匮也。所以,我想探究,马云马化腾刘强东们,在外高谈创业,在内部员工大会上,是不是不谈管理,少讲制度,不谈保障,少讲福利,不谈服务,少讲监管,而是大谈创业,推动创业,鼓励自己的员工个个创业,纷纷创业呢?

     倒是 李开复 博士,作为创业导师,常给创业泼冷水,言语恳切,冷静睿智,令人尊敬。

    我们知道,马云创业前,是位教师。我们也知道,俞敏洪,创业前,更是北大讲师。于是乎,我特想知道,马云与俞敏洪,两位创业导师,在创业前夕,是否是位真正的好老师?是否是位精于教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心无旁笃的优秀教师?如果不是,或不全是,那么我们那么多辛勤站立于七尺讲台承载着民族未来的老师们为何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本该更多的话语权?一位桃李满天下的默默耕耘者为何极少被赞为成功?有,我错了,真的有,比如:出现在贵的不知廉耻的学区房广告中。

   炎炎烈日下,瓢泼大雨中,当你开着车挪行在拥堵的路面,看着晒的棕黑的脸庞,看着溅洒了满身的泥巴,看着呼吸着浓重的尾气,却在为你不辞辛苦地指挥着交通的交警们,(你千万不要在此处联想到贴罚单哈,因为我个人觉得贴罚单绝不仅仅是交警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面实在太广,比如市政规划问题,综合社会意识问题,公众道德问题,财政收入问题,小金库问题,等等都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要在此讨论这个问题)。你是否想着为他们递上一瓶水,撑开一把伞?除去几个宣传需要的典型,为何作为整体的他们,没被称作成功?

     与之相应,更为早出晚归的城市环卫工们,默默地捡着你们随意扔掉的烟头,一次次弯腰清扫着任性地撇出的垃圾,缺少保障的他们,拿着微薄的收入,付出着众人不愿的付出,为什么只有在最为不幸的交通事故中,才能被提起,才能被想起,才能被追忆?只因他们,不能算是成功?

    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平凡的人,每一个善良的人,有道德的人,为了自己的正常生活,辛苦努力,干着自己喜欢或是不喜欢的工作但仍然兢兢业业的人,只是因为没有取得那般的财富确切说是金钱,不被说是成功还算罢了,不被尊重甚至鄙夷,终为哪般?
   也是,我们的历史教材教会我们的,不是让我们如何深入了解某段历史,如何全面认识某段历史,如何客观看待某段历史,如何尊重借鉴某段历史,大多是让我们记住历史,记住片面的历史,记住一种历史-----成王败寇的历史。所以我们记住了 太祖,太宗,帝,王,将,相。历朝历代的草根百姓,自不细说,连同那些为建立某个王朝而付出的千百万颗生命,几乎没有被记住,没有被认同,没有被尊重。那位有情怀的文人做了总结:一将功成万骨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17 粉丝
  • 2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