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 孙总
08年前后,经常在自己的帖子里引用马 云的名言。时下,马 云已被封神,一时充斥整个微信圈,也就对微信内容,懒得看了。
(话说马 云与马 化 腾,两个挨踢超级大国的绝对统治者,表面白面书生,实则霸气十足,真可算给他们老马家长尽了脸。不过两位从没有坐下来静静思考过同祖同宗的事儿,反倒是像尽了两个性格迥异互相不睦的亲兄弟,书面上是相互竞争,私底下酒桌上没准会以毕姥爷的口吻与神态相互嘲讽。非常有趣的是,我真想知道马 化 腾天天看着自己的微信励志类内容几乎全被马 云把控是何心境?也想知道马云看到自己的演说每每出现在微信平台作何感想?)
依照时下流行的励志类成功学的标准,孙总,是失败的,至少,不是成功的。然而,愚钝如我者,一直疑惑:人的一生,如何,才算做是成功?
乔 布 斯早已被科技至上者奉为神灵,被创新思想者立为楷模,更被创业激情者朝朝膜拜,也有,作家 王 安 忆 口中的另外一种表述:乔 布 斯,还远未到客观评论的时候。
全球的人时时都在低头看着自己手中的小屏幕,似乎神心都被手中这个小小的机器里巨大的磁场强力吸引,无以自拔,形似都在朝着自己手中的最时尚的科技产品致敬,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低头!
也许,因为穹顶之下,尽是雾霾,所以,我们不再抬头望天;也许,无处觅食鸟已飞去,所以,我们不再抬头寻枝;也许,楼高天窄遮云闭月,所以,我们不再抬头数星。也许,我们只能低头。
乔 布 斯的苹果,一浪又一浪地引领着时代的潮流;马 云的模式,一次又一次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马 化 腾的体验,一分一秒地控制着我们的眼球。
乔 布 斯的苹果可以让我们的学习、看书、交流、沟通、娱乐、游戏一机在手低头即可,马 云的各种模式则几乎做到了让我们的生活可以足不出户,马 化 腾的微信和小企鹅更是让我们的眼中除了它们再无其它,哪怕是身边至亲之人,哪怕是自己最需要负责与呵护的孩子们。
难道,这些,就是我们要奋力追求的智能生活?
十年前,冯 小 刚依据原著改编了一部很火的电影《手机》,影片海报是一只大手,握着一颗即将爆炸的手雷,醒目地写着俩字儿:手机。不必细说,影片告诉人们,如果你心中有鬼,那么你手中握着的手机,随时可能会变成一枚手雷,随地炸乱你原本平静的生活。而我想说的是,我们现在几乎人手一部甚至一手好几部的智能手机,虽然表面上智能了我们的生活,但更像一枚枚威力更大的精神炸弹,无时不刻地轰炸着我们原本宁静的心神,让我们的心灵再也没有了片刻的安稳与宁静。
(全球都很敬重 德国制造,微信圈里不时出现的德国制造视频,不仅仅让我们瞠目结舌,更是震撼着我们的心神,触及到我们的灵魂,即便那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轴承,(说起轴承,我们瓦房店的轴承在国内是不是也能算上一号?)轻轻一拨,就转个无休无止,真让人怀疑永动机是否真的存在。在此我诚挚的请教:德国制造 威震八方,却为何不造手机?难道是市场不够大?前景不够好?太简单容易被仿造?真的不知道.还有我们的那个内心图谋不轨表面还装作谦谦君子的邻居,工于精细技术,似乎对手机也不大感兴趣。不过对于他家为何不造手机,我也不大感兴趣。)
没有手机的年代,我们出去办一件事儿,就会心无旁笃地办一件事儿,就会信守如约地办一件事儿,不会被打断,不会被中断,如今,我们完全可以以临时的意念改变却以名义上更重要的事儿随时毁约。
没有手机的年代,我们冥冥之中去做一件事儿,另一个人冥冥之中也可能去做同一件事儿,冥冥之中,就发生了一些事儿。之前,我们称之为第六感觉,这个词汇,在手机出现之后,似乎已经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