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晚饭时,儿子按耐着小得意和我说:“我今天干了件伟大的事。”
“又~怎么了?”
儿:“我把大家逗得哄堂大笑,把大伙下午的困劲都赶跑了。”
我:“是不是又犯什么低级错误了?”
儿:“不是啊。我们今天下午又是没出去,不停地上课做卷。数学老师找同学上去讲题,那时候大家都困得不行了,第一个人上去讲,99%的人没听,第二个上去讲,还是99%的人没听。我上去后,运用了风趣幽默的语言,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全都来了精神,下面的学习才都打起劲了。”
我让他学学怎么讲的,儿子说想不起来了,说他往讲台一站,本身就是幽默(真不知道在同学心目中,他是不是就代表着搞笑呢?),他还模仿化学老师的语气,把全班同学都逗乐了。我表扬一下:“不错啊,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讲课方式,以后你要当老师,估计能受学生欢迎啊。”
儿子的数学老师从初一时就采取一种方式,让同学上台讲自己找的好题,我特别喜欢这种方式。一道题只有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才算是真正的理解掌握,而且可以锻炼孩子当众讲话的勇气,免得以后过不了升学工作的面试关。
晚上送儿子上课时,很委婉地再次和他说起换化学课外班的事,刚提个开头,儿子就斩钉截铁地表示:“我和你说了,我绝不会去的。我本来对化学就没有信心,你还总说我,那我就真的会认为我学不好了。我知道我的问题在哪里,卷子发下来一看,书上都有,就是我没认真看书。还有后面的实验题,知识点我都会,就是不会综合到一起。任何一个老师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得靠我自己,我得找回自信。就像物理,初二的时候,特别是下学期,我觉得物理很可怕,感觉就学不会,结果这次我期中考了96分,后来有几次考得也不错,我就有信心了,觉得开窍了,也不觉得难了。化学我就是做题少了,我以前自己都没做过作业外的题,我以后会注意的。”
很少听儿子这么分析自己,看来他对自己很有数啊。
儿子接着说:“我们这两天的作业玄了,英语我就打算去学校抄了,因为英语这两天突击也没有什么用的。数学我就把后面的大题做一下,前面的小题也到学校抄。化学我第一个要做,虽然我一见化学题就头疼,而且现在临时做题也不见得有效,但是做一个是一个吧。物理我会做,语文看情况了。这次期末考试没时间了,就这样。如果是考虑中考的话,我假期会安排学习的。”
他对自己分析到这个地步了,我还说啥啊,只有鼓励他:“一个数学能考140分以上的孩子,化学一定不会差的。”儿子明察秋毫:“你也不用安慰鼓励我,俩码事,我自己知道,我尽力而为就是了。”这孩子!啥都看的明明白白的,就是缺少点不怕吃苦的精神,缺少些毅力。
今天儿子的话让我挺触动,我总以为多提醒他化学学习中的问题,会让他提高对化学的重视,殊不知我这是在不断地暗示他“你化学不行!你化学不行!”就像我总说他的语文弱,说了三年,越说越弱,恐怕现在“我语文差”这四个字已经牢牢地在他脑子里生根了。昨天“芝兰之士”说我怎么在写一个差生的表现,这句话也引起我的反思。难道儿子在我心里真的是一个差生吗?当然不是。但为什么我看到的却总是他的缺点和不足,并为此焦虑不安?难道我对他的优点已经熟视无睹?本来开这个帖子就是想在坛子里朋友的支持和鼓励下,调整心态,多肯定孩子,多发现他的优点和长处,多记录生活中快乐的故事,可是最近好像又开始放大他的缺点。儿子今天这番话也让我更加明确了:儿子是个心中有数的人。我要做的就是适当鞭策,帮助他克服惰性,不要觉悟的太晚。
回家的路上我对儿子说:“你们前天有26张卷子的作业,有的同学写到12点,但是你还是不到十点就睡了。你说你不会学他们,这个我不说你。我只想告诉你,你的将来是你现在的每一天造就的,你聪明、学习效率高、容易发现规律等等是你的加分项,但是别人认真、有毅力、不完成任务绝不罢休的韧劲也是加分项,那么最后谁的得分高就很难说。你现在对自己有这么清醒的认识,下一步该怎么做你也应该很清楚,就告诉你一句话:你要为你自己负责。”
上小学时,从来没有关心过儿子的分数和名次,儿子自己也有这种观念,考试前都不看书的。但这次看他为了期末考试,心里还核计核计复习的事,看来中考的分数压力对他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了。看他这次期末会怎么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