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替adoreliz 同学顶一下-【游记连载】携儿苏杭(P5至衡山)

 楼主| 卖火柴的小女孩~ 2010-3-26 12:5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5月30日
    今天一早,和儿子拎着旅行包,结了款,步行了一段,按昨日的公交路线来到昨天已踩好点的宾馆。嘿!昨天看好的100元房间竟然没有了,昨晚住人了,只有110的。嘿嘿,这么多家,还怕没地儿住不成?于是,左手领着大宝,右手拖着滚轮箱沿街一家一家地打听价格。偏巧今天还下起了小雨,索性让大宝自己打着伞,自己顾自己吧。我自己就不管了,反正我也没有第三第四只手。见我们娘儿俩这副装束,这些宾馆的前台都打着这娘俩非得住不可的念头,所以一个个都是“就这房间,就这价格,你们就住吧”这语气,这态度。言下之意就是“还挑?还比较?你就是看房间还要把孩子领上,拖着行李箱上四楼,再给拿下来不嫌累的慌?有个住的就赶紧住下吧!”我可偏偏就不对着他们的心思,高于100的我不要,条件太差的我不要,就走,就挑,就比较,就侃价,就领着孩子,就是外地的,就是不住你这儿!你能把我怎么的?这中间,大宝同志一直表现得非常好,一直保持着坚定、谨慎、顺从、耐心的优良品质,坚定不移地跟在我身边,拉着我的手,和我站在统一战线上。这样就避免了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留下强留的口舌。最终的结果:还是回到了最初预定的那一家,110的房间。虽说贵了十块钱,但的确不可能为了这10块钱再挨家挨户地投宿吧(旁边有一家有100元的房间,但条件比起来差了一大截,就差十块钱)。反正住两天多花20,住三天多花30,省一次搭车就有了,地角好休息好比什么都强。嘿嘿,这也是有意提升本人当机立断品质的重要举动。哦耶!

入住之后,感觉自己的选择还是正确的。这个宾馆一共就有三层,我们住的是二层,从宾馆的前台上右侧一个不高的竹地板楼梯,不费力就上去了,我们是右边的一间。这个宾馆24小时前台都有人接待和把守,所以不必担心有闲杂人员进来,很放心。浴室很小,在室内,但也够用。还有一点好的地方在于,它是邻街,门口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向西不远是一个十字路口,前行一点点就是纵向的公交车线路,能够到达任意主要景点。出了门的马路正对面就是便利店,旁边就是网吧,左右都有很多吃饭的地方,大小饭店、小吃店、锅贴店、混沌店,还有昨日吃的伟记奥面馆,也在附近,很方便。还有众多宾馆聚集的热闹的人流,在热闹中反而觉得安全,很好。把行李安顿好后,收拾了一下自己,休息了一会儿,便出了房间。和前台的服务员咨询了一下线路,我便和大宝-我的小小驴友,背着相机手牵着手出门了。

今天去的是留园和虎丘。留园与拙政园一样,各占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他两个为颐和园与承德避暑山庄),世界文化遗产,向以精巧著称。虎丘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据说典故比较多。所以,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昨天游的拙政园虽让我对苏州园林没有太大的印象,但毕竟拙政是拙政,留是留,也许各有各的风韵呢,不去看怎么知道?

留园:票价40元/人,大宝免票。
总体印象:非常好,流连忘返。印象分:98

留园给我的印象是:宜人、恬淡、不大、精制。无论是古时的设计者还是今日的经营者,都力求使园林无处不散发着江南的娟秀与琉璃之气。在留园内的点点滴滴,都会让人感到设计者的留心(虽留园的“留”并非留心之意)。从盘绕园中迂回的长廊、内盈春色的拱形门,到坐落得恰到位置的斋馆,还有里面吹弹长箫与琴瑟的姑苏美女,时时让人置身于古时商贾或官宦人家退居乡野赋闲时的怡然气息之中。觉得那吴中评弹的咿咿呀呀、呢呢哝哝,正是对江南民风最准确的写照。是的,呢呢哝哝,就是这种感觉,园林中的脂粉气,苏州城的水影婆娑,还有江浙人说话的腔调,都是呢呢哝哝,再准确不过。但是,脂粉气不是留园的全部,她轻施粉黛但更多地透露着清新与闲适。她不灿烂,不奢华,只是高墙屋瓴隔离出了一个不为世俗烦扰的世外静园。进去的游客大部分时间都在园中心的厅堂水池附近逗留,而我和大宝由于没有任何约束,顺着长廊,沿着高墙,走遍了园中每一个角落。其中有一个偏园子,搞不清是北园还是东园,进了一个门,满目全绿,甚至一朵花的颜色都没有,只有园子的深处有个纳凉的亭。园内全是矮植被, 象是草丛,有些地方好像还种着青菜。这里面一个人都没有,幸亏是白天我们才敢走进去,要是晚上根本是没这胆量的。不荒凉但寂静。这园子好像进出只一个门,不象其它的园子,进出的门四面贯通,可以来回穿梭,可见这是个偏园。虽没有人们感到惊目的景致,可是只要不影响安全,我们是偏要往这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里走的。往往一处古迹,它的价值并非在被人们作为景点而极力推崇烘托的地方展现,那有可能只是表面,而真正的价值往往体现在不经意间,不经意处。这个园子果然如此。我猜想,古时的日常生活中,那中园一定是比较人多的地方,而这偏园子,常来的一定是负责打理花草或蔬菜的[email=#*$@#$]#*$@#$[/email],或者算是后花园?但当人失意或不得志或一个问题百般思索不得其解时,这个园子必是让人心情平静感悟真谛的好去处。园地的周围用弧形的竹篱笆与小路隔离,大宝去那唯一的亭子辗转了几道弯才扶摇而上,因那亭子建得高于地平面,过去的小路又很窄,石头路砌得高低不平,大宝是扶着两边的竹篱笆才上去的。在那个地方,大宝照了若干相片(见相册)。值得纪念的一处幽静。http://pp.sohu.com/photoview-230140793-27199994.html


到了下午一点多的时候,实在饥肠辘辘得走不动了,才下下狠心最后扫视了一圈留园,带着儿子出了留园的出口。流连忘返啊。如果不是因为太饿了,我们会在这精致的古韵古风的园林里待上一天,直到园林关门赶我们走。如果有机会再来苏州,我一定会再次来留园的。这时忽然感到一丝失意,甚至有点忧伤。为什么呢?留园的位置没有拙政园的位置好,宣传没有拙政园吹得那么凶,价格没有拙政园那么高,到留园的游客也明显不如拙政园的多(看团的数量就看出来了,留园里更多的是个人散客),但,它实际与拙政园一样,同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而与之不同的是,她就象一位矜持的少女,静候在那里,不浮夸,也不张扬,等着人来领会她的美,悠悠的展示她独具匠心的魅力元素,以小巧玲珑的姿态取胜,征服游客的心。

午饭是在留园大门对面的一家小餐馆里吃的,冲着他家门口挂着的“物美价廉”的四个大字。结果吃了两晚苏式汤面,味道倒是不错,花了我们二十大元。谁让这是景点呢?要是在市区,我估计这一碗面顶多也就五、六块钱。要知道,苏州吃的方面并不是很贵的。
噢忘了,在留园门口买票的时候,因为大宝把我手上一个掉地的空饮料瓶捡起来并扔到远处的垃圾箱里,还得到了一位当地老者的大加赞誉呢。不知的确是大宝的思想素质高呢?还是当地人的思想素质低呢?呵呵。

下午,到了虎丘。
虎丘:门票60元/人,大宝免票。
总体印象:恩,还不错吧。印象分:80

虎丘实际就指虎丘山,它的著名主要在于虎丘塔,还有山上一系列莫须有的典故和传说。苏某人讲的一句“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成为虎丘招摇的一面大旗。看来,做广告还真得需要名人效应。但虎丘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那斜立在眼前高耸入天的千年古塔外,竟是那环山而绕的湖水和漫山遍野的竹林。

进大门前,买了四节南孚,怕电池电量不够。5元/节砍到3元/节,省下8块钱。黑呀,真黑!就在我砍价没注意的时候,一个卖茉莉花的老太婆竟缠上大宝,非要大宝让妈妈我给他买一对茉莉花串。其实就是几个小小的茉莉花瓣,用根细铁丝穿成一个圈,带在小孩的手腕上好玩的,一会儿就掉了,卖一元一个,两元两个。什么破玩意儿!等我买完电池回头看大宝的时候,老太婆已硬哄着给大宝的小手脖戴上了一个,嘴里还喃喃的直怂恿:“让妈妈买哈!让妈妈买哈!”可怜的小孩不知所措,眼睛吧吧地望着我。我看了看东西,说:“是女孩戴的东西,不买!”老太婆象不听我说话似的,依旧喋喋不休地对着大宝催着:“快,让妈妈买!让妈妈买!”大宝听到我的指令,义正言辞地表态说:“不买!”说着就要把手上的花串给摘下来。老太婆没想到这个孩子这么听话,算盘没有得逞,竟耍起赖皮来:“你都戴上了还不买啊?”把个大宝问得手摘了一半不知该说什么。我一听,生气起来,讹大人还讹小孩呢,扶着大宝的肩对她质问:“谁戴上的?是他戴上的还是你给戴上的?谁让你给戴上的?”老太婆一时语塞,换了个口气,说:“小孩子玩嘛,就买一个嘛,还带香味儿的呢!”卖电池的也在一边怂恿:“买一个吧,买一个吧!”我心里诅咒:TNND,还带香味儿呢,我还怕这香味儿过敏呢。但,不能与这群人纠缠太长时间,也别惹麻烦,买一个就买一个吧。我刚要掏出一块钱,谁知这老太婆竟得寸进尺,又对着大宝去了:“买两个吧,这一对儿一手一个,多好看!”我斩钉截铁地在旁边说:“不买,就买一个!”大宝随即对着老太婆大声说:“不买!”语气非常坚定,声音也很大。“买!”老太婆固执地想征服大宝。可大宝更加坚定地又说了一句:“不买!”“买!”“不买!”“买!”“不买!”大宝的声音越来越大,语气不但坚定而且带着反抗,但同时我看到他眼里隐约渗出委屈的泪光。这时我真的火了,冲着老太婆喊:“说不要就不要,怎么那么罗嗦,非要把小孩子惹哭才高兴吗?”那老太婆看惹得大宝真的要哭出来,这才善罢甘休,悻悻地退到一边,和旁边怂恿的人一样,一脸尴尬。

上山路上的景点多是以传说和典故来讲究的。什么进山门就是入虎口,属羊的人不能走正门,否则就入虎口啦;侧门叫什么通门,从侧门几步过就能财运亨通啦;看见一块桃形的石头,就说是孙猴子从这里迸出来啦,看见另一块石头,就说这石头曾是谁谁在此试过剑,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都是些无从考证人云亦云的磨牙打磕的主儿。就连有名的剑池,除了石头上的字据考证是真人字迹外,说池下是吴王的墓葬之地也是无实据考证的。所以,这一段只是好奇地听不同的导游讲故事,偶尔还听听不同的导游如何不同地发挥,然后等一波团走了,我们就在人走景空的地点尽情地拍照。等下一波来,我们立马丢下这个景点,几步赶到下一个,听上一个团的导游讲没讲完的故事。如果故事确实有点意思却没听完整,就稍等一会儿等到下一团再从头听,爽极了,不用象一个团里的人紧赶慢赶象撵兔子一样。
到了山顶,就是著名的云岩寺塔,就是虎丘塔,已有千年历史。由于时间久远,已自塔的底部向一边倾斜。为了避免古塔负重,加速倾斜,游人禁止塔内参观。我们就在塔外边照了纪念相,俯瞰了古老的苏州。
各个团下山就有了不同的线路。有的团急,就直接下山坐车走了,有的能稍微多安排一、两个景点,而我和大宝,不可能把所有的景点都看遍,也不能保证哪一条下山路离公交车站最近,于是,挑了一条只有零星几个游客走下去的路。感觉这条路就是周折一点,但有可能会多几个景观经过。
谁知这条路没把我们指引到更多的景点,竟让我们找到去后山的路。大宝一路兴致,缠着我要我和他再去上山(上后山)。我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竹林,真是从不曾见过呀,一片耀眼的翠绿,让人心中敞亮得想飞上天。地上是灌木草根与腐叶交叠在一起,铺成了松软的大山坡。我跟大宝说:我们就在这里享受享受天然美景吧,山后没人,我们又不认识路,走丢了怎么办?真要走丢的话就到晚上了,漆黑一片,我们一大一小遇到坏人怎么办呢?再说还有可能遇到山里的大灰狼呢!说到大灰狼,小孩的心有点动摇了。要我一再解释为什么山里真有大灰狼,最后终于妥协,不要去爬山了。他在前头,我在后头,他引着我顺着俯视到的山路曲曲折折往山下走去。
终于走到山下,来到一个出口,谁知这个出口离我们坐的公交车站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在门卫大爷的建议下,我们准备顺着环山湖边的林荫道一直走到我们进山的那个门。原本大宝叫喊着累,看到有驾马车的,专门往南门(进山门)送。一问价钱,十五分钟的路程,大小两个人要三十,小孩不要钱还不行,顶了半张门票了。我一咬牙,领起大宝就走,边走边给他鼓劲儿:“大宝能走,这条大路可好玩了,走,我们水边洗手去!”这一转移注意力,果然小孩就忘记了刚才一路上山下山的劳累,兴致勃勃地踩过草丛,想顺着水边原本用来放船走人的台阶下水去呢。我慌忙制止他,告诉他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不小心会掉到水里去。后来,我在岸上牢牢牵住他的手,才让他下了台阶,用穿着凉鞋的脚沾了沾水,终于达到他满意。
这山下的林荫道,旅行团的人肯定是不会走的,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旅行社也不会把他们宝贵的时间用来供游客消遣,所以,这林荫的美,只有我们这样“游玩”的人,才能切实地感受到。

大宝这一路跑一跑,停一停,一会儿故意停在我后面,一会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迅速赶超我,跑到大前边,再等我过去超他,然后再追我,乐得嘎嘎的。林荫下每隔大约五十米就有个长凳,实在跑累了,大宝就主动坐上凳子歇息。有一处山涧中的水湾,不知是山上的泉水流下来准备与湖水汇合,还是本来就是湖水的一部分被人工截流,在斜阳的照射下倒映出山色。旁边的湖水波光粼粼,依水坐落着姑苏人家。我们还看到对岸有一个人,在岸边静静地垂钓。好一个安乐静谧的天然境界。

我们着实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路,边欣赏边玩乐,其间还进去了一个叫做名石园什么的地方,观赏了好多名贵的石头,终于走到了进山门的地方。这时已是将近五点钟了。我们匆匆地沿来时的路找到车站,还要找地方吃饭呢。靠近五点钟已算是傍晚,尤其是在临近山的地方,总觉得暮色将至,人丁稀薄,又身处异乡,心中总有不安的因素,希望尽快地返回到市中心。后来,游2车来,我们上了车,虎丘之行结束,心重新步入正轨。

虎丘是游2的终点站,所以我们捡了个很好的位置,一路上看风景。发现游2线经过了好多重点站,比如留园、火车站等,可见苏州坐公交的游字号线路完全可以满足旅游的需要。走着走着,忽然注意到路左边有一黑幽幽的大高塔矗立在道边,紧接着听到电脑报站:北寺塔到了。看这附近也是比较繁华的地方。我犹豫了一下,是下去看看还是不下去?本来没准备到北寺塔的。“走,下去看看!”一个念头“不看白不看,反正顺道路过了,多停一下而已”闪过,促使我拉起大宝的手,当机立断地跳下车。
来到北寺塔门前,有一个门口纳凉的瘦瘦的本地人对我们说:“别进了,就一个空塔,没什么好看的,花25块钱。”我一看票价,果然25。我想25对于一个景点算便宜的了,况且专门下车跑来看,进就进吧。

北寺塔:门票25元/人,大宝免票。
总体印象:的确没什么好看的,一座空塔。印象分:和门票钱一样。

买了票,进了门,已是快到6点了(他们6:20关门)。把门老头让我们先登塔,之后再慢慢看寺里其它的地方(塔是坐落在报恩寺里的)。于是就拉上大宝,马不停蹄地奔塔去了。结果看到里面,真如门外的人所说,真真一座空塔,除了塔门的上方有一座已变形的菩萨泥胎外,整个塔内半点雕塑没有,更不用说文物摆饰了。也算又爬了一座塔,给大宝留个影吧,于是在塔梯上以爬大雁塔相同的角度给宝拍了几张纪念照。我想,从小每逢登塔都给宝拍照留影,到他大时,历数自己曾登过的高塔,也算他的一大资历吧。好容易爬到塔顶,拍下了苏州城的鸟瞰图。古城区还是基本保持着城区的原貌,没有太高的楼,都是低矮的民宅。
下了塔后,在寺院里蹓跶了一圈,见到后面的庙里一些和尚在零零碎碎地烧着黄纸。过来了一个披着黄袈裟光头的人问我们要不要求一签,我这才想起网上曾有人提醒北寺塔里有假和尚算卦骗钱的,正是这里。我下意识地一摆手,领着大宝匆匆离开了。去寺里卫生间的时候,发现卫生间外面的一处墙角竟设置得非常雅致,似园林中的一隅(见照片),却在其中一柱石头上被清洁工搭上了拖把(照片中拖把排除在外了)。我想,在高墙的墙角处立几根竹子,或其它绿色植被,再立上有特点的石头或假山,这一定是苏州园林的一个典型的设计样板,只不过我不懂怎么叫而已。这种设计给苏式院落中的角落增添许多别样的生机,让人们在任何角落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出了北寺塔,重上了游2路车,返回到市立医院东区东,在沿线的一家福建沙县小吃店要了两碗小馄钝。要的是中碗,每(中)碗三元。谁知这小馄钝味道好得很,据说肉馅是用锤子捣出来了,所以非常细腻。大宝一人将他的一中碗连馄钝带汤一碗端,汤喝得一滴不剩,还把我的混沌吃去一个。我也不好意思再要,要多了也浪费,心想不行自己就回去煮方便面吃吧。

出了小吃店,顺着大路往右走三十米左右再转弯往右五十米左右,对面就是我们的住处。我突发奇想,反正住处就在附近,何不利用这时间看看真实的苏州人的生活呢?我瞅准了一条弄堂,这条弄堂看起来住的人还不少,弄堂口开着几家小铺,有卖水果的,还有烧烤店,就领着大宝走了进去。
这可真是苏州老城区人们生活的地方。弄堂里架着高压线,两旁的电线杆上锁着不少摩托或脚踏板,还有的墙边停着汽车,应该是家用的。到小巷深处人家的过道很窄,就象红楼梦里王熙凤戏耍贾瑞倒大粪的那个地方一样(只是个比方,绝对没有贬意,就是一下子联想到的)。院墙很高,小偷是绝对爬不进去的。顺着面街的窗户就可瞅见屋子里面。屋里的人开着电扇,有的吃晚饭,有的饭后喝茶打磕,有的是一家老少在一起,有的是几家邻居凑在一起唠着什么。女人还有凑到一块儿打毛衣的。来到一处看起来很古老的房门前,一大面黑漆的木门用门栓栓着,似乎好久不曾有人住,屋顶是典型的灰瓦,让人联想到梅雨涟涟时,雨水顺着瓦片形成串串水珠,象帘子一样遮住整个大门。这就是江南的意境吧。
本以为转转就可以转出去到马路对面的住处,谁知这竟是一个大通巷,只有走到巷的尽头出去,到马路的支干,再往回走好远了。天色已渐渐暗下来,拍照时闪光灯已100%用上了。发出的强光引来远处和旁边人家里的人的注意。我不想让别人有被窥探的感觉,这样不好,况且宝早就念叨着要“回家”了。于是,牵着宝,快步走出这人生地不熟的民间小巷。

回到“家”(大宝的叫法,下同),宝很快就承认这个“新家”的“好”了。在早上我们“搬”出体委招待所时,他一个劲儿的追问我为什么要“搬家”。看来,小孩子住的地方是不喜欢移动的。当他发现这个“新家”有自己的新拖鞋(一次性拖鞋)、新牙刷(一次性牙刷)、属于自己的杯子、毛巾,还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圆圆的小香皂(和妈妈一人一块)时,他顿时讲究起来,舒舒服服地“住”起来。自己刷牙、洗脸,那肯定是不在话下,用自己的那支牙刷和小牙膏嘛。要洗脚就必须顺便洗澡。开始怕水烫,不敢自己打开热水器,等我把水温调好后,他就有模有样地打开他的圆圆小香皂往身上涂抹起来。最后,还非要扯开沐浴露把身上涂个遍,再冲洗干净。然后穿上自己的拖鞋,还把我的拖鞋准备好摆在浴室边,自己惬意地打开电视,躺到床上去看电视了。小小孩一副大家的作派,我看着忍不住暗笑。应了小头爸爸对大头儿子的一句话:这孩子有了独立意识啦。
我洗完,看看快到十点钟,就建议大宝早点睡,明天还要去寒山寺呢。也许一天的活动让他疲劳,也许他明白出门在外不可任性,也许他就是因为讲究过一种有规律的生活,等等原因吧,大宝乖乖地主动把电视关上,被子盖好,灯的开关拧上,一会儿就睡着了。
自此以后,每处每天的一次性拖鞋都由陈大宝负责打开,睡前的灯都由陈大宝负责熄灭。


[ 本帖最后由 卖火柴的小女孩~ 于 2010-4-1 22: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卖火柴的小女孩~ 2010-3-28 22:3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图片怎么插不进去?

[ 本帖最后由 卖火柴的小女孩~ 于 2010-3-28 22: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钱钱厚厚,嘿! 2010-3-28 23:2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想看杭州,继续努力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卖火柴的小女孩~ 2010-3-29 09:1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回复 #16 钱钱厚厚,嘿! 的帖子

谢谢支持。为赶在你临行前多些参考,先跳到杭州。。:loveliness:   周庄后补~~

[ 本帖最后由 卖火柴的小女孩~ 于 2010-4-3 22: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卖火柴的小女孩~ 2010-3-29 09:2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6月3日
    早上起来后,也不算早了。把昨日剩下的东西拣一拣吃,也就对付了一顿早餐。我们按部就班地吃饱、喝足,看看电视,看看大宝的动画片,差不多了,准备离开。不但离开了宾馆,同时离开了苏州。我们准备坐苏州至杭州的省际班车,从沪杭高速公路直奔杭州。今天仍旧下着小雨,从去寒山寺那天开始,这雨就淅淅沥沥地一直没彻底停过。这样的梅雨,保证了我们苏州之行大部分时间不受高温的煎熬,在点点雨丝中感受了江南。
临行前给作林打了个电话告别,他一个劲儿地说还想带我们到苏州新区的喷泉广场看看,没想到这么快就走了。不知再过几年能再见到作林,这个异乡的游子,已经不是很愿意回老家了。他的土壤在外边。
搭车到了汽车南站,这是新建成的站,比北站好多了。里面各项设施和服务都非常好,咨询处的小姐热情为你解答。我买了一张12:30的车票,便领着大宝到二楼的候车室等候上车。
12:30发的车还没有来。等车的时候,我一下子意识到一个问题:长途汽车和火车1.1米以上的小孩是要买半票的。公交车和景点都是以1.3米为限,以下免票,这免票免惯了,冷不丁才想起长途车可不是以1.3米为限的。可大宝这身高还真有点尴尬,要说实数,说实话的话,去掉头发去掉鞋,就超1cm,1米11,穿上鞋量的话,脑袋稍微不正,正好在线上,甚至在线下。(有些把余量留出来的标准1.12的话,他还在线的下面,因为鞋不够2cm)你说尴不尴尬?不买吧,怕人说,买吧,为了1cm多花好几十甚至好几百又不值,因这纯凭自觉性的问题。怪不得昨天离开周庄时在车上把大宝抱起来的时候,那个检票员一个劲儿的瞅大宝,估计是怀疑大宝是否超过了一米一。当时我还真没反应过来,还反问人家:“有问题吗?”想想一定是这样的。现在怎么办?买还是不买?我把大宝领到买票线一站,那线正好是正负五毫米,大宝正好在线的中间。我想算了,能进去就进去,不能进去补个票就换下一班再走。结果是,检票入站的检票员只顾着低头“剪”票,对人看都不看一眼,我们顺利地坐上了车,还有空座,舒舒服服奔杭州而来。下车后直接就下了,也没人再检。这就是汽车的好处。总共坐了两个小时就到了,下车时陈大宝还把adidas帽子落在了座位上,幸亏及时跟着车号追,那车还加油耽搁了一会儿,才把帽子从座位上找到,拿回来。陈大宝才破涕为笑。没追上车前,他自己也是懊恼万分,心急如焚,眼泪挂在眼圈上。看来自己的东西没看住,他还是很自责的。
我忽然想起,正是因为这样的点点滴滴,把大宝养成了自己的东西自己看,自己的事情主要靠自己解决的习惯。在外边,小事没人顾得上你。潜移默化,带到了以后的生活当中。

杭州的天气可真热啊,比刚去苏州的那几天还闷。大太阳热辣辣地照在脸上,刺得眼睛都睁不开。这样一个大晴天,赤裸裸地拖着箱子暴露在生疏的大街上哪能行,何况还有个小孩跟着一起挨晒呢,必须赶紧联系上昨天网上订的旅馆。在这汽车站附近找公交车时,我发现这周围不大不小的客舍可真不少,视野原地环视一周,竟能看到不下四十个旅店的牌子,看来来杭州的游人可真不少,不然不会有那么大的供给量。拣了靠近公交车站的一家问了问价格,看看房间,房间还不错,基本设施都有,独立卫生间,也挺干净,才要一天60。这个性价比可真不错,条件也不差,就是地角不靠近西湖。要知道,游杭州就是游西湖。西湖十景就算不都游,最起码三、四景是要游的吧,不知在这儿住交通会不会受影响。衡量了再三,加上老公的意见,最终决定还是按原计划去据说离西湖很近的西游之家去,一天135,如果实在不值就再作打算。
杭州大的感觉和苏州完全不同,苏州是小城,呢呢浓浓。而杭州是省会城市,显得大气和包容。看看汽车站前的氛围,是现代城市的规划,车流、人流有序,立交桥、商业区分布明显,和平日里生活的氛围十分地相似。所以,来到杭州,相反一下子就适应过来了。
我们坐游5路公交车在浙大附中下,花了四十分钟。杭州的交通也实行游字头线路,充分说明苏杭两地把旅游作为城市的产业支柱之一。按旅店店主的指示,我们在浙大附中下了车,店主答应来接我们。下车之后,我就发现这一带的空气特别好,道路两旁的绿化遮天蔽日。道边一排栅栏分隔后,里面就是一处校园或是家属楼。栏杆里面也是灌木林立,绿草丛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这城市的绿化比起来,大连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一会儿,店主就开着车来了。店主人很好,但我不敢保证他是经理,有可能是经理的亲戚。人实在,更不欺生(杭州人都不欺生,很接纳外地人,也可见这座城市的包容度)。他把我们带到了住处,安排了304房间。
西游之家客房是在一栋临街的小楼内,但客房都是背街的。一、二层是咖啡、酒吧,三层专供住宿。这里的房间条件很好,电视、空调、网线、淋浴、两张单人床、写字桌、对椅、茶几、电话、衣柜,等等,只要能用上的,都给你配备齐了。我想,我要是自己有这么一间独立的面积不大却足够用的房子,自己住上,别人谁也不知道,我也就满足了。桌上放上两盒红烧牛肉面、两瓶饮料、两袋面巾纸,上面标着价钱。我尤其喜欢它的被套和床单,乳黄色的棉布嵌着碎碎的小灰花,雅致而干净。
好容易又到了另一座城市,有了栖息地,又这么舒适,得先好好休息一下。我把大宝几天下来攒的衣服(都潮乎乎的)换下来,彻底换上新的。就利用他的热水和半个小时时间全部洗干净晾在窗栏上。反正一半天也走不了,晾干了再说。大宝把脏脚洗了洗,又把他的拖鞋任务拿来完成,自己穿上一双,给我留一双,他就跑到床上躺着看起电视来。
12点半从苏州起,2点半到苏州,在汽车站附近耽搁半个小时,3点,坐四十多分钟的车到这儿,加等人的时间,到这儿也将近4点了,再洗衣服,休息休息,一晃就是5点多了。早上吃饭晚,中午上车前也没吃,下车之后被晒得也没合适的地方吃,所以直到现在一天才吃了一顿饭呢,还不是正儿八经的,所以得赶紧领大宝找地儿吃饭去。出了房间把门锁好,陈大宝还一个劲儿地提醒不要忘拿钥匙了。这一路上,他帮着操心的时候可真不少。从外边回来好多时候必须是他开门,开门之后插来电钥匙,都是他抢着去做的。出去的时候,经常提醒我别忘带钥匙和相机了。带着这个小东西还真是相当多个心眼。老板告诉我们顺着旁边胡同往里走左拐,有一家小饭店价格便宜还很家常,所以我们就直奔那个小饭店去了。饭菜还行吧,价格还真不贵,我们要了两碗米饭,一个西红柿炒蛋,一个青菜炒香菇,真是便宜。出来后很少吃米饭,好多都吃南方的小吃。宝很乖,很少提出要求,从不任性的想吃什么就一定吃什么。
沿着**路向西走,很快就看到了“曲院风荷”醒目的标志牌。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见到梦中的西湖,而且是西湖第一景。这时,天完全黑下来,幸亏有路灯。宽阔的街道两旁古树成荫,要把街道上方的天宇遮住。深邃的大街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有年轻的情侣,还有年过花甲的老年伴侣,不约而同地往标着“曲院风荷”方向的公园口走去。我沿着方向向里望去,这是一个公园,公园里树影婆娑,一条弯曲的路通向夜的深处。我问了一下公园门口的警卫,那是三个小伙子正在嬉闹,问他们公园是否是不收费的,因为看到进去的人随便往里走。他们嘻嘻哈哈地,其中一个说:“本来是收费的,你来了就不收了。”我辨别了一下这话的真假,感觉象是句玩笑话,就回他道:“那就谢谢你的美意了。”那三个青年哈哈大笑,感觉并没什么恶意,小青年嘛,比我还小呢,反倒觉得他们对游客挺随便的。就拉着大宝试探着往里循。里面的人很少,两边的树木很高,参天的那种,一眼望不见人影,挺幽静的。正巧有一对老夫妇,象是高校老教授的模样,互相搀扶着从我们身边经过,顺着小路往公园深处去了。我赶紧领着大宝尾随其后,看看公园的路到底通向哪里,要走多远才能看到曲院风荷。
三三两两也有人从对面走来,我们就放慢了脚步,确认此路是通向有人的地方,不那么担心。可是走着走着,小路开始分叉,通向不同的方向。这时月亮已升起,旁边低矮的植物随风发出沙沙的响声,周围一个人也没有。是继续走呢,还是就地返回?要是继续走的话,保不住就找不到回来的路了。毕竟这是第一天到杭州,各个方面都不太熟悉。
不过,刚才这一路听到擦肩而过的行人讲话,大多数人讲的还是普通话。不象苏州,大部分人一口苏式方言,让你和他们讲话很难揣测出他们是不是会真心帮你。而杭州,由于它是省会城市,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人一定很多,势必更多的用普通话达到彼此交流。所以我发现,这杭州的市民,就算五、六十岁的阿姨,甚至七十多岁的老爷子,你问他话,他也很自然地用普通话来答你。看来,这是一个文化可交融的城市。正因为语言沟通方便,在杭州,就更象到了一个有秩序的大城市,一切相对能放下心来。
虽然这样,眼前毕竟是无人的自然景区,安全问题还是要从长计议。正想到这儿,忽然听到前方的矮树林边有人用对讲机讲话:“03,03,我是01,我是01……。”定睛一看,竟然是一个身着制服的保安(或是警察)正与他的同事联络呢。原来在这景区的深处,这么晚了,还安排有安保人员,以预防意外的发生。而这正是我-作为一名游客此时最顾虑的问题。我心里深深地感叹,杭州的这些细节,为游客提供的安全的旅游环境,同时为市民提供安全的治安环境,是多么周到啊。知道了周围随时存在着保护你安全的人,就放下心来,领着大宝继续前行。当然,少不了对他软硬兼施,以对付他对周围事物不断的好奇。
远远看去好像前面有一座桥,隐隐感觉有桥,水的地方就到了。我们踏着平稳的步子慢慢地走近它,走上去,往两边观望。这一望,心都醉了。
公园里记得好像是没有路灯的,就是有,也不多,好长的路才一个。一切的景物都借着月光呈现它们夜晚的生机。还有在远处,有一处长桥,长桥上点缀着霓虹,横跨水间,还有,在远处的繁华市区,从一个地方放射出长长的镭射灯光线,来回扫射着粼粼的水波。
这里是水。是西湖。是莲花的世界。
这是晚上,初夏之夜,西子湖畔,莲花的天堂。

好多的荷叶啊,从近处铺到湖的中心,连成好大一片。多好的荷叶啊,深色的,浅色的,直接浮在水面的,伞一样被细茎支撑着亭亭玉立于水上的。风阵阵吹过,空中的莲叶就象轻飘飘的雨伞经不起风的摇曳,在阵风中把头歪向一边,形成层层荷浪。荷花的茎深深地埋在地下,据说这西湖底下满积着厚厚的淤泥,人踩下去,愈踩愈深。而这荷花呢,就生于这深深的淤泥之下,虽风吹叶摇动,却动不了它们结实的根。
远处,是夜色下的西湖,宁静、悠美。暖风吹过,湖面荡起层层波峦,在镭射光的扫射下,犹如一部湖水的电影层层播映,泛映着湖光。若非自助游,何以得见这人间美景,游荡其中。拿起相机照了若干相片,每一张都无法把远处的荷叶和湖水摄入镜中,远处的景色一片黑色,什么模式都不行。过了一阵,忽然意识到这是光线的关系。这附近没有光源,照相时唯一的光源就是闪光灯。因此闪光灯在不同的模式下自然或自动地照亮最近的景物,而太远的景物随着光线覆盖面的降低逐渐无法成像。这不正是眼前荷塘的效果吗?近处的荷叶清晰地触动我的眼睛,它的每一次随风起舞,叶片轻轻的翻腾,就象掀起一帘翠绿的轻纱,跃跃欲试地扑向我的脸颊。随着荷塘的延伸,有的出水的莲叶接连成片,象高高的芦苇那样挡住了远处的荷塘。逐渐地,远处的荷叶与湖水接成一片,浑然一体。在那儿,弱光照射下的深绿色与湖水的黑色,已渐渐地分不清了。
这静静的西湖,静静的荷塘,静静的夜色,静静的曲院、风、荷。这些荷花,和其它懂得生命的生物,在斗转星移的日日夜夜,尽兴地享受着大自然。在这万人熟睡,黑夜被遗弃的夜晚,正是时刻裸露在自然界的荷花,和千千万万懂得生命的生物,迎着这夜幕,更加恣意地享受天地的沐浴。

已经很晚了,不能再为美景滞留。我牵着孩儿的手,沿着来时的路归宿。


[ 本帖最后由 卖火柴的小女孩~ 于 2010-3-29 09:36 编辑 ]
DSCF2762.JPG
DSCF277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木兰-然然妈 2010-3-29 10:1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努力啊!要看杭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钱钱厚厚,嘿! 2010-3-29 15:2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原帖由 木兰-然然妈 于 2010-3-29 10:16 发表
努力啊!要看杭州。
也要去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绚丽多姿 2010-3-29 16:5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回复 #20 钱钱厚厚,嘿! 的帖子

支持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hengcai 2010-3-29 17:0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快点儿更贝,我后天就要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钱钱厚厚,嘿! 2010-3-30 10:0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原帖由 shengcai 于 2010-3-29 17:04 发表
快点儿更贝,我后天就要去了:(

哈哈,比我还急: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1 关注
  • 11 粉丝
  • 57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