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从阻抗谈起。阻抗是音响中最常看到的字眼了,那么它到底是指什么呢?阻抗与电阻不是完全一致的东西。阻抗就是电阻加电抗,详细地说,就是电阻、电容抗、电感抗在向量上的总和。在相同电压下,阻抗越高电流越小,阻抗越低电流越大。
一般音响器材常见提到阻抗的地方有:喇叭的阻抗,前后级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前级的输出阻抗,(后级经常不称作输出阻抗,而称输出内阻),信号导线的传输阻抗等。
现在先从喇叭的阻抗谈起。最常见到的喇叭阻抗的标称值是八欧姆,也有很多是四欧姆和六欧姆。这代表了什么呢?这代表了扬声器谐振频率的峰值F0至第二个共振峰F1 之间所呈现的最低阻抗值,实际上喇叭构成输出线路中的一个电阻,只不过它的电阻随播放的音乐的频率而变,这个动态的电阻就称为阻抗。它可不是一个常数值,而是随着频率的不同而不同,甚至可能会起伏得很可怕,可能在某频率高到十几欧姆或二十几欧姆,也可能在某频率低到一欧姆或以下。当后级输出一个固定电压给喇叭时,依照欧姆定律,四欧姆的喇叭会比八欧姆的喇叭多流过一倍的电流,因此如果你会计算功率的话,你就会明白为何一部八欧姆输出一百瓦的晶体后级,在接上四欧姆喇叭时会变为二百瓦了。
可是你先别高兴,世上没有免费的面包的。当喇叭的阻抗值不断下降时,后级输出一个固定电压,它的电流就会愈来愈大,你确定你的后级能输出这么大的电流吗?你知道喇叭阻抗不断下降的结果到后来就相当于是把喇叭线直接短路,所有的晶体管后级放大器,其输出电流的能力均有其设计上的限制,超出此范围,机器就要烧掉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般人常说的:后级的功率不用大,但输出电流要大的道理。当然这种讲法也不太规范。因为现今的高保真功率放大器基本属定型放大器,输出功率= 负载的电流平方×负载阻抗来计算,大功率时电流大,小功率时电流小亦属于正常。如果我们把一台能在8 Ω阻抗上输出28.3V 峰值电压的50W 放大器输出力暂且看作“小功率”,而把40A 的电流输出能力看作“大电流”,粗算一下要使这个“定压输出型”放大器输出40A 的电流,这时的负载阻抗必须低至多少呢?大约0.7 欧左右吧,或者说这个50W 放大器在推8 Ω音箱时,40A 这个电流值是不会出现的,如果这个输出28.3V 峰值电压的放大器有能力在0.7 欧负载上输出40A 峰值电流,这时的有效输出功率恐怕已超过500W了。
如果真如此的话,这台绝对不是“小功率”放大器了。真正有机会在既定的负载上有“大电流输出”的,还是大功率放大器。
早期日本放大器给人的印象就是功率标示很高,但输出电流能力则令人质疑,其实输出功率和驱动能力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讲到“输出功率" 的高低与”驱动能力" 的强弱,两者虽然没有绝对的关系,但却有相对的联系。输出功率很容易从数字显示,50W ,100W ,200W甚至更多,但是驱动能力的辨识就得依靠慧眼,甚至得真正试过才知道。
后级功放的驱动对象是喇叭,驱动能力越强,也就表示越能压得住喇叭。当然您会问,什么样的喇叭难推?我的看法是:低效率的(86dB以下的),低阻抗的(4 欧姆或以下的),静电式和铝带式等等,都是很考功放搭配的。而功放的驱动能力则完全体现在电流的供给上,电压×电流,就是真正的“功率”。如果有一部功放,其功率标称是 100W×2 (8 Ω),200W×2 (4 Ω),400W×2 (2 Ω),我们通常称他是“大电流”
设计,这种功放的驱动能力就会比较强,小小一套日本产的床头音响组合动不动就是300W,可是KRELL 的300W后级你想一个人扛是扛不动的。这种高电压低电流的日本放大器如遇上现在满街都是的低阻抗喇叭,一下子就软了脚。4 Ω喇叭的需求电压比8 Ω 低,但需求电流却比较大,就以4W为例,8 Ω喇叭是0 .7A ,而4 Ω喇叭则吃1A电流,故为何大家都说,低阻抗喇叭比较难推动。正由于低阻抗喇叭吃电流,所以晶体后级逐渐形成大电流设计。只要负载电流够,晶体机的输出功率会随着喇叭阻抗的降低而提升。但胆机因有输出变压器隔离,功率不随喇叭阻抗变化,因此当喇叭阻抗猛往下降时,胆机就可能使不上力,因此时喇叭欲吃电流,但胆机却是电压组件,无法提供电流,此时是不是晶体机比胆机推动力强?
放大器的输入阻抗是愈高愈好,而输出阻抗是愈低愈好。假设讯号源输出一个固定电压往下一级,如果这一级的输入阻抗高,是不是由讯号源所提供的讯号电流就可以降低呢?如果输入阻抗非常高,则几乎不会消耗讯号电流就可以驱动这一级电路工作,由于输入高阻抗所需的讯号电流较少,则连接其上的讯号线中的电流必较小,因此对于讯号线品质的要求就可以不必那么高,这就少了一个电流干扰的机会。缺点:易感染噪声。
其实所谓放大器输入阻抗愈高愈好,输出阻抗愈低愈好,其主要原因是与其它器材互相搭配时,其匹配性比较高。
通常低输出阻抗多数是指前级放大器的输出阻抗,后级通常是称作输出内阻的。前级的低输出阻抗有几个好处:1 、一般强调低输出阻抗即表示它有较大的电流输出能力,容易搭配一些低输入阻抗的器材(后级)。2 、低输出阻抗可以驱动长的讯号线及电容量较大的负载。另外感染噪声的问题会降得很低,可以大幅提高信号信噪比,使得音乐的纯度提高,音质就比较好。后级的低输出阻抗的好处是:可更有效地控制扬声器的有害的自由振动。
在电声学中得知,扬声器发声是音圈流过一定频率的电流使振膜移位而发声的,当这一频率电流结束时,其振膜自身质量所产生的惯性使其继续自由振动,而下一音频电流来时,其振膜还不能完全回复到静止状态位置就被这下一个音频电流再驱动。扬声器的振膜是在偏离静止状态位置的状态下接受驱动的,所以必然会使其振动不完全随下一个音频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发出原始信号中没有的声音,使音响表现的音频清晰度降低。
理想的情况是上一个音频电流结束时,扬声器的振膜应回复到静止状态时的位置而不再继续自由振动,因此必须对扬声器的自由振动进行阻尼。
功放的输出相当于一只低值的电阻,它与扬声器相并联,扬声器得到音频电流而移位发声,当频率电流结束时,扬声器振膜还会产生自由振动,这时音圈也在磁体的磁场中切割磁力线而产生感生电压,功放的内阻由于是与其相并联的,故此时对音圈自由振动产生的感生电压通过功放的输出等效内阻形成电流短接而使音圈受到阻尼,从而加快扬声器振膜的停振,以便下一个音频电流来驱动时振膜基本停振。大家都知功率放大器的阻尼系数DF= 扬声器的额定阻抗/ 功率放大器额定输出阻抗(也就是内阻),其值的大小表示功放对其负载扬声器的驾驭能力的强弱,其值越大表示对扬声器的驾驭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所以当功放的内阻很小时,这种阻尼能力强,迫使振膜的停振加快;当功放的内阻较大时,这种阻尼力弱,振膜自由振动的时间长,位移大。但亦并不是DF 越大越好,一般选取应大于50,低于100 为宜。DF值过低,则放大器对扬声器低频段的控制能力减弱,导致低音单元失控,低音无力浑浊不清,拖尾音加重并掩盖了部分的中低音,使播出的音乐失去力度;DF值过高,则出现过阻尼,使声音发干,失去弹性。当然扬声器的口径越大,要求DF值就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