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的啊。我们其实以前说的学区房归属的学校好,当然肯定是学习氛围好,老师经验好,平均成绩好,这是绝对成立的东西。
隐隐然,之前我们还是会有一个观点,就是施行没有几年的指标到校政策里的指标分配原则,是会向传统优势学校倾斜的,这也是传统优势学校家长的心理优越感的重要依托。然后,这个依托点逐渐要消失了,现在的优势所在基本上还是上面说的教学质量优势。
顺着正常的逻辑往下说,如果孩子资质一般,在一个教学质量优势大的学校学习当然可以提高学习成绩,然而周围的孩子同样也会有提高,而整体的指标分配比例却和那些一般的学校一样,那结果就是导致本来在一般学校能考上指标高中的成绩,在传统优势学校里反而被自己的同学挤下来。学习成绩是提高了,也许学习习惯也改善了,可是本来想考的理想的高中却反而考不上了,连接下来最重要的三年奋斗的机会都没有了。比起教学质量只是稍有区别的初中小学,各个高中之间的差距几乎是巨大的鸿沟,也是将年青人分层次的第一个大坎。这应该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就看家长如何权衡和抉择了。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传统优势校可以靠自己的教学优势掠夺一般学校的指标,那么其实现状如何呢?随着家长对孩子学习的不断重视,各个学校之间教学质量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30分的鸿沟,现在基本绝大多数一般初中都可以填平,所谓调剂指标,恐怕只存在于某些人的想象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