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veLaughLove 于 2015-3-19 13:43 编辑
Chapter12~~~【引水多随势の水路施工篇】
小筑的水路改造算比较多,施工时候一些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 依旧是先说材料:现在家装用的主流冷热水管主要采用PPR管,而品牌主要集中在伟星、日丰和金德等。日丰因为李鬼的问题,信誉品质都大打折扣;伟星虽然算是后起之秀,不过在质保50年的售后和上门专业打压等服务近年来得到众多用户的青睐。金德算是老牌子,论品质不输于后辈伟星,但是树大招风也容易出现李鬼事件。其实只要是正品并且施工可靠,选用哪个牌子的PPR管都无可厚非。其他的配件弯头、三通、管套等管件和试水回路用的角阀、软管等也建议购买正品可靠的品牌。 
小筑采用的金德PP-R管,刘园家可以选择伟星或者金德的水管,最开始小樱看众多先开工的业主家都选择伟星管,而且上门服务和质保五十年确实很赞,小樱就想用伟星管,不过后来李设计说金德管本身不错,再说伟星管如果全套伟星(管道弯头球阀等等)可能质保50年,如果有其他配件采用别的品牌,不好说能否有扯皮事件质保之说能否实现。此番评论不知正确与否,如有异议欢迎指正。 另外有必要把原来的室内水管都废掉重铺,诚然原建筑铺设的上水管肯定不如我们自己改上水时采用的PPR管质量好,但是如果不信任kfs原有上水管,满楼道铺的水管也不见得是质量最好的,难道我们还能把走廊或者楼体里面所有的水管都扒开重新铺设一遍吗?当然小心驶得万年船的道理谁都懂,不过得先考虑荷包是否够用,毕竟更换水管是一笔不小的开资。
然后走法:走棚顶还是走地面,说法不一。走棚顶派觉得好处是:一是防止地面挖槽会碰到地热管;二是如果发生漏水,我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这样就不会给楼下带来太多的损失;三是维修的时候不用再刨地砖,只要打开棚顶的石膏板或集成吊顶就OK,毕竟抛砖会更麻烦的多。但是走地面派觉得:走棚顶绕远浪费水管,增加装修预算;走上面施工难度增加,做的不好隐患更大,不如走地面。另外看了豪哥的装修日记才知道:走棚顶的水管要长期承受水的重力,水的流动的压力增加水管的负荷,对水管的寿命质量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另外由于管子走棚顶可能需要开槽,导致水管一半露在空气中,一半埋在墙地里,两部分受到水的压力是不一样的(埋在墙里的水管外面有一层水泥砂浆保护,抵消了水在管内对管壁的压力;露在空气中的水管只能自身承受水的压力,埋在地面水管压力几乎为零)承受压力由于前者远大于后者,长期如此容易缩短水管寿命。 其实无论是走棚顶还是走地面,在选择好的材质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几点施工注意事项:1,水管的走向要先前规划好,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接头,因为接头多隐患多。 2,冷热水管最好分别开槽走管,冷热水管的间距最好是15cm。 3,走棚顶的话,需要将水管隐藏于石膏线或者吊顶里。卫生间水路改造要考虑吊顶的高度,注意不要把水管走到吊顶下面。 4,冷热水管如果比较长的话,可能出现在墙面打眼,走过长的横槽。有说法承重墙上过长的开槽因为受力的原因会对墙的强度,对房屋结构有影响,同时墙面给管线的压力影响水管寿命。所以可以如果能避免改成走棚顶,但是实在是无法避免的话也不要过于担心,因为水管需要的孔径很小,不会有安全隐患,但尽量避免凿到钢筋。后期水管打压合格之后,让瓦工将墙槽用水泥砂浆填补密实就OK。 5,凡是从纵向走开槽墙面的水管引到走棚顶不遇到开槽的水管,都包上保温棉,用管夹固定住。上水管的隔音棉一般作用有两个:一,因为我们水管里面走的是冷水,遇到厨卫比较高的室温,会在冷水管的外表面产生冷凝水,如果包上隔音棉防止冷凝水经常滴落到吊顶上影响吊顶寿命,起到防潮防霉的作用;二,上水管多少会有噪音,加了一层隔音棉也降低了水流噪音。开槽预埋的水管最后会用水泥浇筑槽内,有降噪的作用并且水管表面没有水蒸气,无需包裹音棉。

小筑的花洒的冷热水接头,间距按照惯例为15cm。关于花洒角阀距离地面高度看到嘉玲鱼前辈的虽然搞笑但是很形象的描述:要在胸口左右,离地面太高,洗澡的时候胳膊会撞上控制冷热水的手柄,导致浴室激情舞蹈。。。

小筑卫生间上水管包上了厚厚的隔音棉,另外转角处黑胶带固定处理,很贴心,赞! 卫生间冷热水改造不得不提到溢水管。大型容器在加注液体时,为避免液体加满溢出或避免密闭容器加注太多,在容器允许最大加注量的位置,开溢流口,用管道连接到母液中,此管道就叫溢水管。家用的大型容器一般特指储水式的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还有别忘了厨宝也有溢水管。 因为溢水管容易经常性滴水,很多家做水改时,为溢水管开槽埋一个引流暗管。如果给溢水管埋引流暗管,进水口最好和冷、热上水出口平齐,瓦工后工人在安装热水器时候直接把溢水管插到墙上你预留的引流暗管即可。引流暗管出水口最好离地漏近些或者引进地漏。

关于是否设置一个引流暗管,小樱苦恼了很久也咨询了许多,最终选择不做。原因跟大熊科普和自家情况有关。一般来说引流暗管的进水口于冷、热上水出口平齐,位于两个水管之间。而冷热水管一般来说15cm左右,在这个位置的墙体因为开槽过多且密集,强度不够,可能会出现后期安装热水器时候下方的墙体因为震动而出现瓷砖脱落现象。但是如果不放在冷热水管之间也没问题了不过美观性相对来说差一些。另外埋引流暗管时不必像冷、热水上水管一样用PPR管,因为溢水管不存在压力问题,用一般的PVC软管即可。但是这种管子引进地漏的话,一旦反味很难解决。而小樱家最悲催的是距离热水器引流管最近的地漏或者下水是马桶下水,如果日后反味真是不敢想象;如果引进马桶侧面墙面低处,这样溢水管里的滴水会沿着瓷砖斜度流进附近淋浴区地漏,可是小樱觉得,滴水本身就不能形成水流,而且马桶附近的地面坡度不够,淋浴区的地漏距离也偏远,可能溢水管的水一直留存在马桶附近,左思右想没有更好的方案,就放弃了。 小樱能容忍溢水管自然垂落,晃悠着时不时淌出来的水自然会流进地漏么——当然不能,苦恼许久的小樱和太后发现一个法宝,即能定期排放溢水管流出的水也能相对来说保持美观,至于法宝是什么,先容小樱卖个关子,热水器安装时候再揭晓。 最后提醒购买厨宝的童鞋一定要在安装水槽下水的同时把橱宝的溢流管也接入下水管了。
看不到图的童鞋,请移步下面网址:
http://home.focus.cn/zxrj/diary_content.php?note_id=423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