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中漫步 发表于 2014-6-29 20:20 
酒喝多了手抖啊。
开篇,说说摇黑卡,先喝口水。
摇黑卡,这手法不知道谁发明的,或者没人发明而是大家的共识吧。
在拍摄长时间曝光的照片的时候,经常出现取景器中局部位置包含发光体,或者亮度超过画面平均值的场景,这时候如果采用常规的曝光,保证了画面大多数面积的平衡,却在局部产生了曝光过度,而如果照顾了这个点的曝光值,其他大部分区域就会产生曝光不足的情况。(这里说的局部曝光过度,是指区域曝光理论里面的最亮部的曝光值与暗部曝光值相差大于9区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在拍摄的时候,需要对亮部区域进行局部遮挡,而遮挡的物品,以黑卡为好。其他颜色或者带有色彩的遮挡物会对照片产生一定的偏色。就如同楼主的那个爪子,对照片的上部产生了偏红色的色调,这种色调在后期比较难去除。
黑卡,顾名思义,就是黑色的卡片,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黑卡的尺寸,一般来说,不太大的尺寸(例如名片大小的卡片)就可以满足需求了。
黑卡的使用,需要摇,所以叫做摇黑卡。为什么要摇,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如果不摇动,黑卡的边缘会在照片上面留下比较明显的印记,造成明暗分界线比较突兀,影响效果。所以黑卡遮挡亮部,需要轻微的移动,以至于边界过度自然。
具体操作就是:
1. 对明暗部分别测光,一般拍夜景的时候暗部都是凭感觉测光,但这时候需要对亮部进行测光,然后估算两者的时间差。
2. 构图,尽量让需要遮挡的亮部位于照片的边缘,以便遮挡。如果只能位于中间怎么办?那没办法,你只能用黑卡剪一个勺子状,然后对中间进行遮挡。(带个贴着黑纸的汤勺,也是不错的选择)
3. 拍摄。亮部遮挡基本上有前期遮挡和后期遮挡,以及均匀摇动,前期遮挡就是快门按下之前已经开始遮挡,等到拍摄时间剩余为亮部曝光时间的时候,移开遮挡进行正常曝光。后期遮挡就是开始时候正常曝光,经过亮部曝光时间之后,开始遮挡。两种方法都是保证亮部采用段时间的曝光,避免光污染造成的局部过曝。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均匀摇动,就是在拍摄过程中定期的对亮部进行遮挡-移开-遮挡-移开,这样的步骤。
方法比较简单,练习一下,很快就会掌握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