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溪之谷田 于 2014-1-19 19:58 编辑
西山湖美,溪之谷田,本人姓田,装修前在这个论坛上学了不少东西,自己的家已经开始装修了,准备用试着抱一抱的态度吧自己的装修过程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勉……废话不说了开始。(本人发帖子非专业的,第一次发帖子,希望广大网友吐槽的时候手下留情……)本人以人品保证不做任何广告,有恶意攻击者请绕行。 先简单介绍一下要装修的这个房子的户型
万科溪之谷,
这是交房那天手机拍的照,小米手机还是很强大的。。
27楼顶楼,所处环境好,空气好,静谧,靠近大山风景优美,我能想到的有点好想就这些了。三室两厅,一厨一卫,层高最高出5.8米最矮处3.5米。准备自打阁楼创造出二层空间,使我们这样的屌丝花一层的钱,能够享受2层的空间。
户型图-上东下西,左北右南。
好了,第一步打楼板!因为是自己家住,而且准备长期定居在这里了,所以打楼板的时候就考虑要经久耐用些,所以选择刚劲混凝土的楼板,优缺点和钢结构的相比在这里我就不说了,全看自己的喜好,哈哈!选了3家做楼板的队伍来报价,最终确定了一家姓*的大哥来做,见此人第一面我自认为人品不错,(后面的事实证明我真的没有看错,哈哈,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楼板都做完了才来些的这篇日记,比较懒,大家见谅啊。)具体步骤,上图思密达: 用料现场
钢管支架、胶合板、木方、钉子等模具材料。
模板上面木匠师傅在收边,一个栗子大小的窟窿也给堵上,这是我发现的小细节…………
支完模板后的效果,补充一下技术指标,模板高度2.7米。见证着我的小家有一层变身两层的过程,真有点小激动,呵呵!
帖子重新发了,向审核大人表示歉意,原来分那么多个帖子发是因为我没弄明白加完图片后还能继续在写文字,不是恶意多发帖刷积分的……弄的我还得重新在写,哎,努力!!
这是绑完钢筋以后的效果,钢筋用的是直径12的3级螺纹钢,间距150mm,入墙100mm。据说专业术语这种办法叫做植筋~~
石子,沙子、水泥、加强起来估计有10来吨的重量了。当时看的我只冒冷汗,担心楼板和剪力墙承受不住啊。后来到院里(本人从事景观设计,院内有结构工程师,哈哈,所以后面的装修设计全是本人所为~~)咨询过结构工程师 才放下心了。整个客厅和厨房基本全部堆满~~通过这个考验我才知道原来楼板是那么结实,哈哈!
楼梯口的这个位置,内部有细节处理的。楼梯口的两侧有直径18螺纹钢的暗梁,悬挑的三角空间有斜梁拉筋的。要不然混凝土不能这样做悬挑的。这个细节就看出施工队伍的专业性来了~~
做完整体效果很好,撤完模板后没有发现震动不均和沙漏的存在。质量优~~(自认为优,呵呵)。最高处2.8米,最矮处0.7米。楼板面积74平方米。真正做到了一楼多大,二楼就多大。不过由于建筑本身是斜屋顶,所以贴墙的部分有1米左右人站不起来,只能做柜子。不过个人觉得正好作为储物空间也可以。南北两边全是,储物空间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大家看到天窗位置的高度本人抬手伸直正好能打开天窗,高度刚刚好。(本人身高1.70m)哦忘了说了,一楼的层高也是2.8米。
楼板打完了上两张窗外的风景吧,南窗前~
北窗后~!
这项浩大的工程12月6日正式开工,12月25日圣诞节,伴随着圣诞老人的祝福完美竣工,哈哈 历时20天整。马不停蹄,马上进入砸地面、改水电的施工过程。
2014年1月3日,砸墙,砌墙。
楼梯口的位置厨房的墙面重新整理了,留了个窗户给厨房。
抹面~!~
砌的炕。我和老婆都比较习惯睡炕。所以在主卧的房间砌的炕,准备吧地热管走到炕板下面。睡觉热乎~哈哈。由于们有做完,等做完了上完整的图,这个是过程 呵呵。。
室内没有好看的只能看看室外的景观了~!
2014年1月19日,这项跨年度的伟大工程到今天为止水电改造完毕,地热管线铺设完毕,几天试水试压成功。为了犒劳我这几天辛苦的工作,特意开荤了嚼了一袋方便面,马不停蹄的吧这个过程跟大家分享一下。
先报告一下使用的材料,管线采用的是伟星的红管,施工队提供。
电线津成的,施工队提供。
这个蓝色的是音箱线,秋叶原的,本人网购,要比店里买便宜将近一半,哈哈!省点是点啊。网线同样是秋叶原的,网购。线材很给力,网线超级粗。音箱线带神经线的,属于中等档次的,搭配我家5.1的音箱够用了。
这个是电线接头的一个细节,在接线盒电线交接的位置用焊锡焊死,准备建设百年工程!
这个也是一个细节,线头焊完焊锡后,里面是一层高压电工补,外面在一层绝缘胶布。工人告诉我,一半都不给用高压电工补,只是外面一层普通的胶布就ok了。又是百年工程的节奏。
接完以后的接线盒是这样的效果,工人给按个试了灯头,确保没有失误后才开始下一步的工作了。
抹完线沟后的赶脚!还是挺板正的,原来我还担心乱七八糟的线沟、加上凹凸不平的线槽,别给我这个百年工程给霍霍的不像个样子了。现在开来,真是么有文化真可怕,这个本来就是应该大可不必不放心的事。呵呵。
下面该地热出场了,先是做了一边防水。因为楼下已经装修好了,怕做地热的时候混凝土的水给人家的棚顶泡了。保险起见,我用几千大洋做了一层防护层。心疼啊,哪哪都是钱!地热这个保温层有点讲究。我家的做法是:2公分厚的挤塑板,用水泥胶粘合在楼板上,没铺隔热膜!工长说这么做能保障地热的整体性。“大部分保温板都是直接放在地面上用胶带粘的,如果上面铺隔热膜,造成了从地面到地板三层皮,天长日久,稳定性就不好了。”这么考虑主要是想建设百年工程!工长说隔热膜除非特别好的才能起点作用。言外之意就是得多花钱还不一定能买到好的,而且挤塑板的保温作用就已经很好了。上网查这个问题也没查出个四五到六来,用人不疑,就听他的了。
地热管间距200mm,佛山日丰红管。所有耗材全是佛山日丰的。施工队提供。中间密集的地方是通往分水器的。铺完以后的赶脚!由于本人家是顶层,有个技术细节彰显了这个地热师傅的专业性。不过今天手机没电了,照片没拍过来,改天补上吧!虽然到目前为止好像没有几个人关注,但是万一有关注的同志们给你们说声抱歉啊,哈哈!卖个关子先!
昨天晚上工人师傅主动加班,加到晚上11点多改地热的管线(由一楼引到二楼)。在这里说声你们辛苦了。还有也对自己说声自己辛苦了。我是陪客,有时候也插插手。呵呵!这是我们的晚餐。
今天就写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