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雅aya 于 2013-12-27 22:41 编辑
说《红楼梦》
说《红楼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红楼梦》这一部惊世之作,恐怕十天也讲不完。多少作家、红学家写了多少书来谈论她。今天,我不自量力地也来说说这部千古奇作。
我读《红楼梦》大约是初一的事。那时,看了八七版红楼梦电视剧,便激发了我读她的热情。《红楼梦》带给我无数的赞叹、惋惜或是深思,但最令我回味和感叹的是她的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的美。
首先是它的灵异的神仙之美。
《红楼梦》开卷便说的是那一块“无材可去补苍天”的顽石,他是女娲氏补天时未用的一块石头,他每日嗟叹,叹别的石头都去补天,都有自己的用处,而自己却百无一用。终于这一天,一僧一道听了它的诉苦,同意带他去那“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游历一番。这便是“枉入红尘若许年”。之后,又讲述了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恩恩怨怨。在第五回,更是大篇幅地描写了“警幻仙子”带宝玉去太虚幻境的一番经历。通过一系列的判词、曲文,为个人的命运写下预兆、埋下伏笔,这也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参悟这些如谜语一般的判词,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这些穿插在书中的神灵仙鬼,大大地增添了书的浪漫主义色彩。这种灵异的美,使我们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愫有更深刻的感悟。这灵异是超越我们生命极限之外,对我们不死心愿的一个无疆的延展,他可以使我们忘记今生,超越三界,他是人的心灵在宇宙间最自由的驰骋。
如果说这灵异的神仙之美是点点滴滴穿插于全书,那么贯穿全书处处的便是风雅的诗词之美。
曹雪芹的诗词造诣是相当高的,四大名著中最有文学色彩的应当是《红楼梦》。《红楼梦》塑造了十多位美丽的才女,书中更是囊括了各种诗歌体裁,有古体长诗,有即景联句,有律诗,有词,有曲,有偈,有赋,更有无数对联,其风雅实在难以超越。
一部小说竟能包括这许多诗词曲赋,怎能不叫人感叹!
不仅是诗词的风雅,人物的风雅更是令人钦羡。黛玉之埋香,宝钗之扑蝶,探春之结社,湘云之眠芍……放眼大观园,花前月下,无不风雅。夏始春余之际,但见潇湘馆外绿肥红瘦,满园飞絮,桃飘李飞,颦卿手把花锄,忍踏遍地落英。对着满眼的花谢花飞,她伤心一吟葬花词:“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区区二十八字,感动了多少读者黯然泪下。这潇湘妃子花下的片刻哀思,正应了小山词里那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意境。在如今这忙碌而又匆匆的世界,又有谁会闲下心来花下一立,为落花一哭?又有谁会在叶嫩花初之时闲庭信步一番?我们如今又到哪里去寻找这样的从容的心情,这样的笃定与淡然呢?古人的风雅与从容似是很平常的,而今人却很少会有如此闲情。不禁感叹:天涯何人复葬花?
当我们转身窥探大观园女子风雅的背影,我们就会发现,更美的是那缱绻的深情之美。
宝黛之情最深。宝玉挨了打,却不忘给黛玉送去安慰——一方旧帕。于是便有了黛玉题帕三绝。如果说宝钗的诗是字字珠玑,晶莹圆润,那么黛玉的诗便是笔笔血泪,刻骨铭心了。黛玉的泪是因前世的恩情而还,还是今世的深情而还,或许都有吧。黛玉即便有八窍玲珑的心,也终究逃不过前世的债和今生的情,泪尽而逝,已是她的宿命。她落得个“质本洁来还洁去了。”却赢得了宝玉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但他又置宝钗于何地呢?宝钗难道果真“任是无情也动人”吗?她再坚强、再淡然、再知书达理,也不过是千古薄命女子中的一个。宝黛钗、乃至大观园里所有生命之间的辗转的深情,多少次,打动了读者的心。
然而正如黛玉躲不过薄命二字,这所有的深情,甚至是荣宁二府不可一世的繁华,都“终期于尽”,最后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于是红楼一梦再繁华也终究是梦。小说的主题便是最神奇的美——梦幻的苍凉之美。
把梦幻二字作为主题并非我自作主张,曹公在开卷第一回便说:“作者自云经历了一番梦幻。”又说:“梦,幻等字是此书立意本旨。”浮生若梦四字大约是古代士人的信条。老师常常说人生苦短,但我却觉得不及浮生若梦来的深刻。苏东坡似乎也是十分相信这一理论的。他的很多诗词便提到人生如梦之类的字样。有西江月一首,其中二句深得我心:“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这颇具禅机而又略显苍凉的句子,凝固了一代文豪的无奈与悲凉。同是文豪,青莲居士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红楼梦的确不是一部单纯的“言情小说”,不仅是因为它在客观上反了封建,我想更主要的是它所体现的这一苍凉的禅机。
然而,高鹗的续书却并没有领会到曹公的良苦用心。他枉梦红楼,空谈梦幻,却是在还是一个梦中未醒之人。虽然他的文学素养颇高(毕竟是前清的文人,受的可是私塾里之乎者也诗词歌赋的教育,自比当代作家的续书更近曹公文风)。但在思想上却相差甚远。曹公本该写那贾府家亡人散各奔腾,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却被高鹗写成了贾府虽受打击,却又“兰桂齐芳”了,这便是曲解了。
所以,以我看来,高鹗续书,不看也罢。
宁可给石头记添上断章的标志,因为这断章自成一美 ——神秘的断章之美。
人人都晓得欧洲断臂维纳斯是绝世之作。它若是完美无缺,或许也不会有这许多赞誉。红楼梦也是如此,它若不是断章,也就说不上其珍贵了,更不需要诸多专家学者来猜度它的后文了。这断章给了它神秘之美。给了它可研究的价值。也给了读者意犹未尽、唇齿留香的心情。
最后,引语文报的导语来做结语吧。“说什么冤债前缘待今生,不见那痴儿怨女恨几重;说什么富贵繁华诗礼家,不见那笙歌散尽大厦倾。多少轻颦浅笑、燕语莺声,多少闲愁闷怀、玲珑才情,多少得意风光、位高权重,终难免镜花水月皆成空。满纸荒唐辛酸,一世寂寞无名。正是《红楼梦》一梦烟云散,留得是非后人谈。”
希望大家听了我的一番闲话,也读一读这部奇书,做一个淡是淡非的后人,未尝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