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湖南卫视热播剧《天天有喜》收视率破3,板砖也与收视同飞。7月11日,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天天有喜 以丑为尚挑战审美底线》,对《天天有喜》主角使用网络热词等行为进行批判,直斥其以丑为美,挑战审美底限。但是也有网民为《天天有喜》抱冤,暗指人民日报文章背后或有蹊跷。
网友疑问:网络热词植入是不是“以丑为尚”?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一经刊出,各大网络媒体与综合论坛立时转载,《天天有喜》俨成“以丑为尚”代名词。该篇文章对《天天有喜》的批判集中在该剧中大量雷人的网络语言上,取笑男女主角使用国内流行歌词和“hold住“等热门词汇是“以丑为美”,甚至将这种丑上升集反常、畸趣、低俗、恶俗、欲望、贪婪、仿袭、俗套于一身的地步。
热门词汇真的有这么低级恶俗吗?在媒体一边道的时候,网民对该点评提出了质疑。还有网友挖出近年来人民日报多次在党报文章中使用网络热词,如“给力”“屌丝”“元芳“等,并引用人民日报曾经回应网络热词植入质疑时的说法,即党报提及网络热词是”亲民爱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总之,是与时俱进,是满足群众的需求。
网民的质疑有理有据,从而使得人民日报此次发表文章将“网络热词”等同于“丑”,有自打嘴巴之嫌。如果以严肃和权威为特色的党报使用网络热词,是亲民,那么一部原本就是以神魔妖仙等玄幻为题材而非正史或纪录片的轻喜剧,主角说几句网络热词,使得观众更加有亲切感,博得观众的欢乐,又何以上升到“以丑为美”的地步?

专家分析:搞笑是形式 内涵是本质
《天天有喜》以湖南经典花鼓戏刘海砍樵为题材,故事内容既涵盖古装题材中经常出现的前世今生、神仙历劫、灵兽报恩等,又有现代都市剧中最受欢迎的假结婚、欢喜冤家、婆媳相斗等情节,从刚上映时的破1的收视率一路攀升近日已经破3,一路领跑,份额稳十,甚至超过排名第2的四川卫视《出生入死》收视率四倍以上,究竟该如何理解《天天有喜》的火爆以及如何评价这样一部玄幻中带恶搞的喜剧故事片呢?
《天天有喜》的成功并非偶然,其一,源自对收视群体的定位,以年轻人和学生群体为主要受众,并且选择在7-8月暑期档通过以创新时尚年轻为代名词的湖南卫视进行播放,自然积累了极大的观众缘;其二,故事不同于一般玄幻剧,融入了更多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还有超萌的兔儿精、斧头神等人物设置,带给众人不少欢乐,因而被誉为“减压神器”;带来的各种吐槽元素,又吸聚更多话题和人气;其三,他看似不靠谱的外壳下,内核却是传统、感人、煽情、励志的,经得起推敲和研究。
有影视公司专业人士表示,《天天有喜》的搞笑只是一种形式,重点是这部剧所要表达的东西,《天天有喜》以幽默、轻松的方式传达一种属于东方传统的美德,既为湖南经典花鼓戏《刘海砍樵》注入了更丰富的内涵,同时也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和口吻,表达了包容、孝顺、尊重、坚持等优秀的文化品质,一味斥责其“以丑为尚”显然有失偏颇。
网民推测:《天天有喜》躺枪 或与恶性竞争有关
事实上,《天天有喜》并非第一部植入网络热词的电视剧,也并非第一部魔幻题材、幽默题材、搞笑题材、神话题材的电视剧,但它却成为第一部遭遇人民日报大篇幅指名批评报道的电视剧,用网民熟悉的词汇来说,可谓“躺着也中枪”,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部电视剧遭遇不公正的批判呢?
很多网民都猜测这或许与各大卫视、央视等之间长期的激烈竞争有关系,《天天有喜》收视破3,份额破10,挤压了其他电视剧的收视空间,之前备受期待的抗战剧《出生入死》、历史剧《精忠岳飞》《新洛神》等都望尘莫及,而央视八套的魔幻剧《魔幻手机2傻妞归来》也据说将在暑期上档,同质化的题材,同质化的受众群体、差异化的上映平台,如果任《天天有喜》一路领跑,显然不是其他电视台及出品公司等希望见到的,“枪打出头羊”“木秀林中,风必催之”,显然“躺枪”背后的故事并不简单。
我们支持电视台在市场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进而为观众奉献更多的优秀的影视作品,但同时也反对恶性的不正当的竞争,作品好不好,应该交给观众来选择和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