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读到了一篇有关“高一转型期”的文章,网给大家: 面对竞争压力更大的高中阶段的学习,你真的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了吗?在为高一做准备时,家长可以让出更多自主权给孩子,自己多当“啦啦队”和“后勤大队长”。 一、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一阶段是由初中到高中的转型期,身心较初中都有较大的改变。高一新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愿意独立处理自己的问题;对未来有着多种梦想,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不愿意家长和老师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到挫折总想逃避;有着敏感的心理,也许老师的一个眼神就可以激励你努力学习;一方面渴望与人交流,另一方面却在别人特别是家长和老师面前把自己包裹起来;自控力普遍很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做事情不能善始善终等等。这些特点决定了刚进入高中的同学对新环境怀有极大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憧憬。 他们一方面在向往着成功,另一方面又在经受着高一转型期的各种考验。 中考结束后,有的同学至今心理的压力都还没有缓解过来。高一上几天课,学生就会发现,几乎全变了,几乎不知道该怎么学习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了。毫无学习心理准备的同学一个月下来,觉得简直受不了啦。 实际上,毫无准备的事还远远不止这些。饭该怎么吃、觉该怎么睡、休息时间该怎么打发,同学之间该怎么相处,衣裳该怎么洗,钱该怎么花,一个相对封闭的集体中的生活就足以令你不知所措。更何况同学们称赞的目光,一夜之间没有了,连课堂提问的机会都很难得到。至于排名年级第几十位、甚至几百名,现在成了家常便饭等等。请问同学们,这一切,你都有心理准备吗? 学生承受的远远不止这些,还有来自家庭的压力。因为这一切,很多家长也是毫无准备的,他们不能承受突然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这巨大的变化,家长的敏感程度、担心都要比学生多许多。 很多家长心理上更多的准备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让他们脸上有光,成绩骄人。这一切反过来,又将会成为孩子身上的重负。 的确,经过中考的竞争,能考入我们八一中学的同学,都是比较优秀的,智商、基础都没有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心理素质好,更不能代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做人的习惯都好。 有些初中为了中考出成绩,采取了一些不科学的做法,突击强化,时间加汗水,猜题押题等手法,把学生的潜力挖尽,一些同学考试成绩上来了,可是综合素质没有上来,良好的习惯没有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反而下降,这些都成为高中学习的巨大隐患。 一旦高中阶段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便丧失了信心,自暴自弃,一落千丈。没有了老师的格外照顾,觉得无所适从,放任自流。 机会和幸运更眷顾,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的优秀青年。 重点中学的高一女生在对比高初中的不同后写的。她说: 初中,我捧着三好学生的奖品,高中,我拿着不及格的考卷; 初中,老师说我天真活泼,高中,老师说我不够成熟; 初中,妈妈说我调皮,高中,妈妈说我叛逆; 初中,我喜欢呆在家里一因为家里有‘仆人’,高中我讨厌呆在家里—因为家里有‘敌人’; 初中的快乐,随手捡来,简简单单,高中的快乐,难以寻觅,无边无际,因为掺进了理性的感伤; 初中的烦恼,莫过于考试没考第一,高中的烦恼,莫过于和父母朋友的关系处理不当; 初中的生活,明文规定的东西多,高中的生活,自觉遵守的东西多; 初中的我们,更多的是依赖老师父母,高中的我们,需要依靠的是自己。 由此可见,高一学生的生活并不那么动力十足,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二、如何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 1、心理落差 升入高中以后,各校的学习精英汇聚到一起, 原先遥遥领先的成绩优势已不复存在,原来的班干部成了“平民”,
“鹤立鸡群”变成“沧海一粟”。没有初中时那种众星捧月般的美好感觉了,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落差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引导孩子:重新认识自我,正确比较。个体在进行比较的时候应该多进行纵向比较和自己比尽量少进行横向比较。摆平心态,不管自己过去身上曾经有多少光环,都要把过去忘掉,踏踏实实投入到新的高中学习中来,这才是最为重要的。让孩子有被爱、被关心的感觉。 2、学习茫然 高中课程紧张,任务量大,上课时听老师讲得很明白,可一到课后做习题就不会了。课堂上一听就懂,课下练习时却发现很多地方都没有真正理解,这也是很多高一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引导: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适应高中学习方法、教学方式、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将学习内化为一种生存的需要,同时要学会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达到自律、自理,同时养成勤问,认真的高效率学习习惯。切实了解孩子学习需要与学习困难。 3、人际关系受挫 初中生大多以自我管理为主,习惯了父母包办。到高中面临突然的转变可能会出现宿舍人际问题、班长的问题、师生交往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等。 引导:要积极主动与教师、同学沟通,大家要宽容一些,学会互相认同。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班级开展的主题班会、讨论课、校内及社区活动、运动会、文娱活动等,不仅要积极参加,而且要尽自己所能,为班级争光。这既是展示自己,把自己融进班集体的大好机会,又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