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求建错题本,家长挺支持,但不清楚怎么做才更有效
几天前,家住省城并州路的郝女士感叹:“孩子刚上初一,老师布置作业,让家长帮孩子抄写错题本。那天晚上,我一口气从晚上10点抄到凌晨12点。”
以前总埋怨孩子写作业慢,没想到自己竟然抄写了这么长时间。郝女士一边抄,一边告诫女儿以后认真些,少错点题,给妈妈减轻负担。当然,打心眼儿里,郝女士是赞同老师的做法。
女儿上小学时,郝女士曾听从专家建议,给孩子建立过错题本,那个学期孩子取得了全班第三的好成绩,前进了十几名。只是,以前的错题都是孩子自己抄写的,郝女士不明白,初中老师为什么让家长帮孩子抄错题?
对此,省城师苑中学初一年级的马虹辉老师笑言:“一方面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近况,另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孩子们的时间太宝贵了。还有一点,在抄题的同时,家长会督促孩子以后做题再认真些,而孩子在内疚的同时,尽可能用心少犯错误。”
那么,怎样整理错题最有效,错题本的形式又有哪些呢?
问题一:怎样整理错题、分析错因?
错因归类很关键
马虹辉老师让学生建立错题本,已经十年有余。在她看来,这种学习方法非常有效。很多学生到后来,错题本越来越“薄”,几乎没什么错误可以改了。
其实,很多家长以前也知道让孩子建立错题本,但就是苦于无从指导孩子怎样建立错题本。
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马老师对学生错题本的要求是,学完一个章节或单元总结一次:1、把所有错题的原题抄写下来;2、重新做一遍正确的;3、分析错因,目的是让孩子回忆学过的知识点,查看自己的错误是知识点还是方法有问题,或者是概念不清等等;4、用表格或折线的方法将每节分数统计成图;5、归纳总结这个章节或单元的错误原因集中在哪些方面。
同样,山西省社科院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中心主任赵育麟潜心研究多年的3A课题中也谈到了如何整理错题的内容。他特意拿出自己钻研多年的3A错题分析图谱(见上图)。根据上图,首先将错题归类,然后再改正。不仅要分析错误的原因和种类,而且在错题数量到了一定数目的时候,还要分析各种错误现象所占的比例。
他认为,错误整理的关键是每题必录,不管错题由于什么原因造成,都要被录。一道很复杂的题目,即使是由于最后得数加错了,或者忘了写单位等等小毛病,也应该不厌其烦地摘录下来。有的孩子可能觉得花许多时间去抄一道很简单的错题很不值,但就是这种自我原谅、自我宽容的心理会让他继续重复错误,因为这个错误的习惯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认识和解决。“譬如有些孩子经常会出现抄写错误,那就属于非知识类错误中的操作技巧错误,是一种生理上的,常犯的低级错误;比如审题不清就是个很模糊的错误原因,到底是概念不清还是题型不清。所以,分析错误原因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再比如粗心也是个表象,粗心的原因有很多种,是知识类的,还是非知识类的;应试技巧往往出现在应考时,属于心理范畴等等。
只有搞清错误原因,才能针对性地,有意识地去改正错误。”
问题二:错题本的形式有哪些?
订正型、汇总型、纠错型
至于错题本的形式,最简单的就是订正型,即将所有做错题的题目都抄下来,并做出订正;
马老师采用的是汇总型,就是将所有做错题目按课本的章节顺序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查找相关知识点,孩子的负担相对也轻些;
赵育麟认为,也可以按题型类别,将所有做错的题目按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采用活页装订的形式,此为纠错型。
另外,赵育麟建议,最好在错题一边写出解题时的思维过程,便于暴露出自己思维障碍产生时的原因及根源。
改正完后,如果还有多种解法也应该随后附上。
问题三:错题本要当天错误当天清吗?
根据情况,酌情安排
“要不要把当天的错误及时更正到错题本上呢?”对于有些家长的过于性急,马老师认为,“不必天天写,因为刚升入初中的孩子思维还停留在记忆阶段,当天改正过的错还在记忆犹新,直接照搬过来就行了,但孩子不一定就能真正消化理解。过一段时间后,再让他们做曾经的错题,他就会以全新的思维去思考,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而且,经过这个过程后,孩子们慢慢地会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会很有利。”
对此,赵育麟认为,每天做当日作业前,应该先把昨天的错题解决后再开始新的作业。每周或两周一次重做一下错题本,考试前更应重做“错题本”。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做?家长可以结合孩子自身实际情况,怎么有效怎么做。
如今,市面上出售的所谓错题集,孩子们有必要买来做吗?
对此,赵育麟不太赞同,“每个孩子有自己的错误,不可能千人一面。一本好的‘错题集’就是自己知识漏洞的题典,平时要注意及时整理与总结,在复习时‘错题集’就是你最重要的复习资料。”
综上所述,马老师和赵育麟都认为错题本贵在坚持。只要坚持下来,你将会欣喜地发现,错误会变得越来越少,你也很快会从烦琐的错题整理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