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幸福生活(62)
11月9日,晴,离丫头高考209天
昨天一晚上没事,丫头不理我,说心里烦,不想说话,但是喝了碗汤就去看书了,我也乐得清闲随手拿起一本看了一半的书接着看起来,其中有篇文章我蛮喜欢的,摘到此,高三的家长们借鉴一下吧——
高考家长助考必须做到13大要点
1、满足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家长要多倾听、多鼓励、多疏导、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用孩子优势去激励考生弥补劣势,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这条自我感觉做得不错,嘿嘿。。。)
2、不要给孩子制订每门科目考试分数指标,制订考多少分的家长是不懂教育的家长,能够考多少分是由题目难度和个人能力综合确定的,家长只能知道自己孩子的能力,却不知道未来试题的难度,所以做分数要求是荒唐的。(这条我一般变相为“只要比自己上次考试强就成,分数高低不要紧,主要看上次错了这次没有错就是进步。”)
3、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吃饭时或休息时听听音乐,不要在孩子复习时轻手轻脚走进他房间,又送牛奶,又送水果。无原则的约束少一点,多余的关心少一点,自己的压力少一点。(我在初中如此干过,现在已经改了。。)
4、坚决避免家庭纠纷,家长不要在考生面前争吵。有一句经典的话:“就是要真离婚,也必须等孩子高考结束再说,离婚早一天晚一天没有多大关系,高考却只是六月的七号与八号。”(我是不让老公在丫头倒计时100天后再回来,省得影响丫头的备考状态,嘿嘿。。。)
5、不要替孩子清理书桌、书包、床头,以免孩子为找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而烦燥,保持平时的自然状态。(我上高中后没有收拾过丫头的书桌,但是书柜我倒是经常收拾,看来只能任由丫头的房间变成猪窝了。。。)
6、不要渲染考试的艰难和后果。高考与平时的模拟考试本质没有多大区别,只是这一次考试的成绩关系重大,不行再来一次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前边是十年寒窗,然后就是一年寒窗就可以再考了。(这话我也经常跟丫头说“高考可以重来,不可以重来的中考你都考得如此好,还怕这高考吗?”)
7、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对考生的考试用品、准考证等东西做必要的督促检查,对去考场的路线、赴考场时间做必要提示。多做少说,不要反复“强调”。(中考时这一切都由我负责,想来高考还得由我来了。)
8、满怀信心,相信孩子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最佳状态,考出自己的较好水平。因为孩子做了那么多题,参加了那么多模拟考试,老师指点了那么多次,该解决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没有解决的问题,高考前几天也不可能解决了,犯了那么多次都没有纠正过来,也不要指望现在就能解决。
9、如果孩子不同意送考最好不要送。不让送你去送,伤孩子的自尊心;让送不送影响孩子的信心,一切必须因人而异,以满足孩子需要为准。(也就是说高考那两天孩子是老大。。。)
10、不要在考试期间打听孩子的考试情况,否则易引起孩子情绪波动。某科考试失利,也许这门题目难度较大;某科考得不错,也许试题难度较小,家和东要表现得大喜,但应及时鼓励;从孩子脸上看,如考得不理想,家长也要鼓励,切忌露出不悦与沮丧。
11、不要规定孩子考上什么大学,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考上好大学、重点大学,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重点大学、著名大学就那么几十所,而每年的考生有千万人,竞争非常激烈。更何况,能上哪所大学不但取决于高考成绩,还与报志愿是否科学合理有关系。“规定”孩子上哪所大学实在不是切合实际的做法。(我家的观点就是:孩子能考上哪所是哪所,只要丫头愿意我就愿意。)
12、不必让考生过早地关注招生院校和志愿填报。填报志愿,现在为时尚远,从不同渠道得来的信息,往往会干扰考生情绪,无助于学习。当然家长可以关注,但不用太早传递给考生。
13、不要让孩子填报家长的志愿,从中国考生目前的情况看,孩子独立确定志愿的很少很少。有一些是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更多的是父母让报什么学校就报什么学校,或父母打草稿,孩子往正式表格上填。当然还有一些是父母和孩子共同讨论的,可是一旦意见相左,多半是孩子服从家长的安排。念书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无法代替,所在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和孩子充分讨论、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
对照着看一下,你又能做到几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