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我的幸福生活-----女儿升入高中始

非彼 2008-12-21 20:1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下面这篇是刘墉的<哈佛录取了谁>,我想对高中生有借鉴.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赋,合理地支配时间,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像你女儿那样没有整日埋头于书本,而独立思考的人才能看清方向.

每年到了四月一日,许多美国学生都紧张得要死,尤其那些“拔尖”的优等生,更是坐立难安。  这并非因为愚人节,而是由于长春藤盟校的录取通知,应该在这一天寄到。

  不像一般考试,只要对照公布的标准答案,就能知道自己得几分。长春藤盟校录取的方式没人摸得清。有人猜成绩好、体育又特别棒的必定录取。但是有一年兄弟二人同样是史岱文森高中的顶尖学生,同样的分数,又同样是游泳校队的队长,前一年哥哥进了哈佛,后一年弟弟却没进。据说原因是前一年有了哥哥就够了,后一年游泳队不需要新秀,所以免了。

  当然也不见得全如此,因为只要你拿了奥运金牌,多半能轻松进哈佛。

  也有人猜是以SAT为准,但是史岱文森高中有考满分的学生没进,却有中等成绩的进去。据说长春藤盟校都有个分级的标准,譬如两千四百分是满分,两千二以上为一级,两千到两千二是一级,所以同一级当中,上下能有两百分的差别。

  以学校成绩为准吗?

  又不见得!因为美国高中为了“护送”孩子进大学,分数多半给得高,九十五分以上很平常。

  长春藤名校当然知道,所以他们早备有档案,某校来的减三分,某校来的可以照实计算,某校来的又可能减十分。好比知道大减价的商家,事先既然已经加了价,买家看折扣时,便偷偷有个“算计”。但是他们怎么算也算不到全国,所以一些小地方小学校的好学生就占了便宜──看看,平均九十八,又是第一名,于是录取。

  据说他们这样做也有个目的,就是为学校注入偏远的“新血”,并减少城乡差距。希望因此使那小地方的人增加自信,培育出更多的人才。

  同样的道理,一个贫民区的黑人跟富人区的白人,就算成绩一样,课外的表现也差不多,如果二选一,长春藤名校八成录取那个黑人。而且因为他穷,非但给他全额奖学金,还另加生活补贴。

  长春藤盟校有一堆亿万富豪的校友捐款,他们不缺钱;又有一堆成绩棒得难分高下的学生,所以多半不按成绩发奖学金。当然先选可怜又肯上进的学生。

  问题是,中国人怎么办?也加分吗?

  对不起!东方脸孔已经塞满校园,能不减分就不错了。所以有传言,碰到亚裔,先扣三分,目的是维持校园种族的平衡。

  他们当然要维持平衡。多民族的国家,未来不能只由一个种族治理。更重要的是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学校,他们潜在有个理想,就是培育出最能影响世界的人才。

  所以如果你是阿拉伯的王子、英国皇室的贵冑或政府高官的公子,都是首选。尤其阿拉伯的王子,只怕根本不必看成绩,一见出身,已经雀屏中选了。

  你能骂这些长春藤盟校大小眼吗?

  要影响世界,就先影响下一代。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潜移默化地灌输他们美式的民主思想,然后放这批英才回去,好像对付癌症的杀手细胞,从骨子里改变,多棒!何况这些含金汤匙出生、用金碗吃饭的王公贵冑,改天一高兴,捐母校几千万美金,岂是一般人能比的?

  当然,大部分学生还是一般人。

  一般人跟一般人争,除了比成绩,只好使自己变得“不一般”。

  于是你会发现,美国有专门为高中生包装的行业。要进艺术系吗?为你租场地、印请帖、开画展。要显示音乐天分吗?为你租音乐厅、印海报、写评论。要写申请大学的论文吗?为你找专家代笔,写得文情并茂。

  据说因为海外学生能加分,还有“包装公司”教人怎么“出去”一段时间,换个身份申请。

  也有些家长和老师,找各种比赛,让孩子参加,甚至帮着搜集资料、写论文。这招还真管用,因为历届“西屋”和“英特尔”得奖的学生,多半会被哈佛录取。

  不过也别把那些长春藤名校看扁了,你有“作手”,他们就有“鹰眼”。据哈佛大学入学部的人在新生家长会上说,为了过滤申请书,透视其中的“学问”,哈佛特别多聘了三十位专家。

  你英文写得棒透了,好!他们立刻调出你SAT作文的卷子出来对照。你参加了一堆“科学营”、“天才营”,也好!问题是请你看看,来申请的人参加了多少营?放在这一群削尖头的学生里,那能算什么?  “我们看中的是学生身上的学术潜力,招的是排名前1%的优秀学生。”“牛津大学招生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而是欣赏每个学生的个性。”牛津大学招生办公室的新闻发言人鲁思·科利尔女士表示。

  有一天我跟儿子聊天,谈到“不知哈佛是怎么挑学生的”。

  儿子一笑,说他也弄不清。只知道当年他们看上他在高中为环保拍的短片、为学校歌剧作的曲,又看到他以中文发表的文章。结果他虽然没修一科AP(高中修的大学课程),也不见得在校前三名,却录取他了。

  “妙的是,他们看上我的,正是我今天在做的,是我从小就自己喜欢的。你们没准我去拍短片,还怨过我花太多时间在歌剧上。但是一直到今天,我还在拍片、还在办演出、还在当杂志主编,也还在作曲。”我的儿子笑笑,“可见,哈佛很会看,不看你‘作’出来的,而是看你未来能做些什么。”

  中国姑娘彭丹,考上了英国牛津大学的博士,但是她却在参加面试时同导师阿加尔教授激烈地辩论起来。教授很生气,整个走廊都能听到他们的争吵声。

  “就凭你那个实验方案,我马上就可以指出不下10个错误。”

  “这只能表明这个方案不成熟,要是你接受我成为你的学生。我自己可以把这个方案改得更完美。”   “你想要我指导一个反对我的理论的研究生吧?”

  “我想是这样的。”彭丹说,“我知道牛津大学不会录取我了。”

  但是,没想到,秘书在宣布录取名单时却读到了“中国的彭丹小姐。”阿加尔教授站了起来,当着众人的面对她说:“你看,我的孩子,你骂了我两个小时,但我还是决定要你。因为,我要你尽情地在我的支持下反对我的理论,如果事实证明你是错的,我将十分高兴。如果你是对的,我将更加高兴。我希望到我去世时,你能成为比我更好的心理学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天健包公 2008-12-22 07:0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楼上说得有道理,不过在中国现在恐怕还不行,等孩子们的孩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洋酒宫小惠 2008-12-22 10:1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圣诞来临,我们举杯共饮吧
百利甜特价了,msn:nulaogong@hotmail.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asmains 2008-12-22 10:5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回复 #678 @青青草@ 的帖子

@青青草@:你女儿太可爱了。
    俺因为怕忘带饭勺,开学的时候给孩儿另备了一些方便筷子在学校,当时我就想这些筷子俺孩儿可能用不上,肯定有忘性比俺强的妈妈。有一天俺真的忘带了,备用的那些筷子却早被别人用光了。好在孩子还能想办法,跟打饭的人要了一双筷子。(不容易啊,俺以为孩子除了妈妈不会求别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芸大连 2008-12-22 17:5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原帖由 非彼 于 2008-12-21 19:56 发表
今天中午女儿难得地睡了一觉,平时觉少,醒来看见我还在看这长长的贴,鼓励我说:"行,继续学吧,学完初中的又学高中的."我也报以一笑,"我又没看电视,这不学了都能给你用上吗?"
我的女儿小学四年 ...


呵呵....就如我过去一样,总是在网上看别人写的,丫头也是不屑 地说:难道所有的孩子都是流水线上的产物吗?:co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芸大连 2008-12-22 17:5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原帖由 天健包公 于 2008-12-22 07:01 发表
楼上说得有道理,不过在中国现在恐怕还不行,等孩子们的孩子吧:)


这个观点我赞成,毕竟国情不同,俺的丫头是等不到那一天了~~:lovelines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芸大连 2008-12-22 18:1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我的幸福生活(71)

12月22日,晴

已经习惯到这里看贴与发贴了,早上丫头给俺来短信:外面路很滑,早点出门慢慢走,别摔着~~:loveliness: 这就是丫头呀,心细,只是这话好象应该是俺叮嘱她才对呀,怎么又反过来了?

昨天翻闲书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意思,记不太清楚了,只把大意转述到这里吧。

有一天,学校里上语文课,老师讲了一个场景,一个抱小孩的妇女,手里还挂着一个包裹站在雨里,这时来了一个男人,抱妇女手里的孩子并为她撑起了伞,老师也没有看答案就让同学们发挥想象,讲出各自的观点。

一个同学说:这个男的不怀好意,是个人犯子,他会抢过孩子就跑的。

一个同学说:不对,这个男的早就对这个妇女心存好感了,正好凑上前去套近乎。

一个同学说:这个男的就是以此为业,他会向她收费的。

一个同学说:你们说的都不对,你们没看到这个妇女手里还有个包裹吗?这个男的是想抢那个包裹的。

。。。。

太多太多的想象了,这时校长走了进来,说:同学们的发言我都听到了,如果是我的话,我想这个男的会帮着她抱着孩子、撑着伞,并把她送回家的。

同学们一阵哗然,纷纷表示这是不可能的。

一个调皮的同学说:如果这样的话,那这个女人的老公看到一个陌生男人把自己的老婆送回家会怎么想?

校长正色道:是的,我就在30年前做过你们认为不可能的事!

看完这篇文章我也是感慨很多呀,到底这个时代是进步还是落后了?孩子怎么都如此的现实呢。我问丫头,如果换作你,你是如何想的?丫头的答案更让我迷惑:如果我是那个女人,我会拒绝这个男人的帮助的;如果我是那个男的,我决不会在单身一人的情况下去帮助一个女人的。丫头反问我:你30年前也做过这样的事吗?我说:妈妈在十几岁的时候正是学雷峰的年代,我做过这样的事!

30年前的事在现在的孩子眼里是那样的不可思议,就如同30年后的事在我们的眼里又是那样的格格不入,30年,横亘在我与孩子之间,也许这就是代沟?

丫头说,少拿代沟说事,要承认自己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鱼菲菲 2008-12-22 20:2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孩子们的想法可以理解,现实社会这样的事例很多,耳濡目染,这不奇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夏日烟愁 2008-12-23 00:2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回复 #707 芸大连 的帖子

    难怪孩子有这样的想法,现实往往是最具说服力的。见过类似的事情,有好的结果,也有孩子们想的结果。乐于助人有时挺难的,甚至会招来意外之灾。信任有时也难把握,甚至也会招来意外之灾。就象芸姐说的,不知道社会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善与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界限有时好象是不明确的。但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吹进眼睛 2008-12-23 13:3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28 粉丝
  • 8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