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楼主:
谢谢楼主的用心,和分享!
我是在春柳长大的,小时候就住在沙周路主干道边上的省外贸家属3号楼。
70年代中期,我整天就在从春柳大厦到刘家桥这一带活动,满街满巷地奔跑,跳皮筋,藏猫猫,爬煤堆(我家的一楼是一个锅炉房),跟男孩子打仗。我那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就留在了春柳这一片。初一时我考入了当时的省重点初(高)中8中,家也在那时搬走了,从此就没有再经常回到春柳。
这些年有时候,开车路过沙周路,看到道路两边的建筑在长高长大,但建筑后面的时光似乎停止了,街道和楼群除了更加老旧和拥挤以外,没有太大的变化。
03年,我专门回过一次在春柳的“老家”,有一点是我没有想到的,就是记忆里给我童年快乐的那些空间,楼前后的空地,邻楼,甚至楼道内的楼梯,一切的一切,竟然感觉都在变小和变窄。其实,除了变旧以外,它们都没有变,改变的是我们的感觉,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令我们越来越习惯一切在变新和变(高)大的东西。对于老旧的东西,我们更习惯于抛弃和忘记,而不是改造。改造和怀旧一样,都成本不菲。
我试着从这里的照片中找出哪一栋楼,是我曾经很熟悉的。但是很遗憾,好像没有,只有两栋建筑,看似认识。记忆中,春柳的楼和环境可没有目前看上去这么破败。也许现在的春柳,真的是外来人口占主流了。经济在发展,但是这里的人群和生活,不应该被社会忘记和遗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