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介绍、介绍《两杆大烟枪》!
中 文 名:《两杆大烟枪》或《魔高一丈》
英 文 名:《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 115min
出品公司:SKA FILMS
导 演:盖.瑞奇 Guy Ritchie
主 演:斯汀 Sting、杰森.弗莱明 Jason Flemyng、德克斯特.弗莱彻 Dexter Fletcher、维尼.琼斯 Vinnie Jones、杰森.斯坦森 Jason Statham、施蒂芬.马库斯 Stephen Marcus、杰克.亚伯拉罕 Jake Abraham、拉斯.布莱克伍德 Vas Blackwood
影片点评:
这是一部典型的黑色幽默电影,人物是存在于社会秩序之外的,人物的生活是无节制怪诞的,台词更是结合大量俚语充满黑色幽默的,影片的叙事结构和剧中事件进展更是叫人跌破眼睛的。
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交错复杂,肯定不是一条线或者两条线,而是由多条线索构成,你不一直盯着看,肯定是要晕头的,因为陆陆续续在影片中将跳出来的关键线索人物大概就不下二十个,这二十个人物分别分组成几条线,这几条线又不是平行发展的,而是绞过来又绞过去、错综复杂的,最要命的就是这些线索绞得精彩又幽默。主要人物总结如下:
1.艾德、贝肯、汤姆、肥皂;(一群终日游荡的社会青年,四个哥们,剧中最终活下来的人群)
2.哈利、巴利;(一个放债,一个协助其收债)
3.威利、查尔斯、温士顿、一个女人;(“白雪公主和3个小化学家”,造大麻的年轻孩子)
4.克利斯父子;(替人讨债)
5.艾德邻居一伙几人;(贩毒,直接打劫者)
6.为巴利盗枪的两人;(不长脑子的小偷)
7.黑人罗利一伙;(比较大的贩毒团伙)
8.艾德父亲;(酒吧老板)
9.胖子尼克;(做些走私小买卖,中间人)
故事中每个人、每条线索各自承担相对独立的叙事部分,同时与整个影片的进程交错结合。故事的起因是人物(1)们赌钱输掉50万,故事的主线是两件物品:两把古董枪和一袋钱。故事的前半部分有点乱,随着枪和钱的出现,后半部把线索穿起来交代得很清楚,导演盖•瑞奇还采用话外音的方式来对一些情节进行解释。
影片整体情节设置堪称完美,给广大观众一种特别的惊喜,剧中任何的情节都没有浪费,而是天然巧合地重叠起来了。很多人总结这部影片有四酷:
第一酷--语言酷。所有演员们操着浓重的伦敦口音,夹杂着无聊、有趣的英式粗话,影片对白中充满了黑色幽默的成分,非常值得认真玩味。
第二酷--视觉酷。镜头的运用和人物造型的设计,相当具有时尚和现代感。慢镜头、近镜头、倒镜头的运用产生出想象力无限的视觉效果。剪接干净利索,节奏明快舒服。
第三酷--音乐酷。电影从头到尾都在配合画面播出非常刺激的音乐,英伦摇滚、重金属、朋克、爵士都收录其中,真是眼睛和耳朵一起过瘾。
第四酷--结构酷。情节的铺垫复杂而不庞乱,剧情发展又是奇趣而不显荒诞。几个团伙戏剧性地交错在一起,组成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情节。
该影片是英国导演盖•瑞奇的处女作,风格近似《猜火车》,但却更胜一筹。本片导演大胆启用非专业演员,其中部分演员更是生平第一次演出,该片应该是一部极具观赏性质的影片,强烈推荐!
电影打分:10分
再来看看我们的《疯狂的石头》!
中 文 名:《疯狂的石头》或《贼中贼》 98min
出品公司: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
导 演:宁 浩
主 演:郭涛、刘桦、黄渤、连晋、徐峥
影片点评:
最近一直在暴炒一部片子——《疯狂的石头》,发现天健论坛上,每一个版块和社区都在评论这部片子,对于一个电影爱好者,我没有理由不抽出时间去享受一下。那么多的评论里,没有一个人联想到《两杆大烟枪》,而我在没有看过一半时,便从中发现了被本土化的《两杆大烟枪》,所以,也就不得不把这两部片子作一个比较。
从影片的层次和故事结构来看,最初的构思原形应该是《两杆大烟枪》,除此还能够让人们联想到另外一部国产片《寻枪》;从影片的拍摄手法来看,也能够找到《两杆大烟枪》的影子,同时与另外一部片子《大象》同出一则;应该说影片把几部片子的精华成功地融合到了一起。
不可否认地说《疯狂的石头》的成功之处或聪明之处,就在于它把《两杆大烟枪》这样的黑色幽默影片给本土化了,加入方言、小品、段子,同时又用有机的故事和时髦的电影语言(特技)把它们完美地串连起来,所产生的笑料便成了合情合景的有机物,而不是死劲胳肢人的下三滥。当来自祖国各地、操着南腔北调的“衰哥们”在《疯狂的石头》里出尽洋相、看谁比谁傻,直到最后的殒命,再专业、再挑剔的影迷也会暂时忘记《两杆大烟枪》,投入地笑一次,忘了自己,因为无论《两杆大烟枪》有多好看,也看不见我们自己。
《疯狂的石头》中的角色,除去贼便是兵。角色的安排,非常妥帖,对抗之外更有转化。贼中最出彩的应是三人组合,基本上,这些角色都充满着寄生性,没有明确的未来,然而兴致勃勃的打发着现在。生存的意义,便在于没意义。以搬家公司做幌子的三人组合,说着外地话,穿着假名牌,游离于主流之外,观察着相对稳定的城市,用自己“违法犯罪的事实”提醒着社会的主流,构成另一种历史的书写,因为很大程度上,他们是看不清、也不能在眼光下展示自己历史的。谁都知道他们的存在,但是只能诅咒。
赤裸裸的“贼”危害,更无法和房地产那样的奸商相比。本片很巧妙将观众的愤怒转达出来,情绪得到宣泄,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主流商业电影的核心。导演宁浩给了保安队长老包以荣誉,但是没有告知其所以然。当老包将真的翡翠送给女朋友,并口口声声说是假的时,至少有两层意味深长的含义在向我们转达:这不仅是向刘德华《暗战》致敬,更是向如释重负的观众声明:我们只能看到而且感知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都是全知全晓的叙述者。
应该说《疯狂的石头》照比《两杆大烟枪》还差一个层次,这种差距体现在剧情深度、宽度、群角设置以及视觉画面和效果上。
对于剧情的深度和宽度,《疯狂的石头》远远没有《两杆大烟枪》安排的紧凑与巧妙,故事的层次也远远没有《两杆大烟枪》多元化,本片似乎只有一个主体,而《两杆大烟枪》却多重主体平行出现,只是到了最后交汇,所以从影片的深度和宽度上,本片输了一筹。
对于影片的群角设置,《两杆大烟枪》具有9个独立的团体或个人,而本片只有5个,更是无法占得上风。
本片的5个独立团体或个人包括:
1、兵的一方:包世宏、三宝等。“包头”是一个有情、有义、有才、有志的“四有”青年,却怀才不遇,在一个落破的工艺品厂当保卫科长。这次的翡翠事件完全是他心灵上自我救赎的过程,他聪明能干,却没有发挥的地方,最终郁闷成疾,经过这次翡翠事件他的聪明才干终于得以施展,并最终得以释怀,长期的心理压抑一朝释放,身体的疾患自然不要而愈。三宝是“包头”的手下兼哥们,因工厂落破,于是整天指望着发横财,以彩票为生命动力。偷拿了笨贼的道具可乐后,以为自己真中了大奖,傻乎乎的跑到北京去结果得到了教训。
2、三个笨贼:道哥、黑皮和笨贼老三。道哥是笨贼中的老大,老谋深算,颇有领导才能,每次作案都是叫两个弟兄去拼命,自己坐享其成,最后不得已亲自出马,结果讽刺的命丧黄泉。黑皮是笨贼中的老二,喜欢说道理,以智取胜。笨贼老三长发丑陋,有勇无谋,善于长跑,最喜欢说的是“直接砸!跑不就得了?”
3、国际大盗:麦克。号称国际大盗,从其手段和工具能看出其专业水平果然非同一般,属专业盗贼,不过在大陆运气差了些,结果屡战屡败,最后甚至荒唐的杀死自己的雇主,晕。
4、花花公子:谢小盟。厂长的儿子,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以摄影为手段泡妞,几次三番骗人、骗色,最终自己也成为盗贼的案上鱼肉。
5、一个群体:以谢厂长为代表。他是个可怜的老厂长,在经济大潮中没有挺过去,导致厂子的没落下场。最终他也为名利所诱惑,陷厂子于不义,最终落个赔了儿子又折兵的下场。
对于影片的视觉画面和效果,《疯狂的石头》更是远远没有《两杆大烟枪》精巧别致,很多镜头过于粗糙,画面设计也比《两杆大烟枪》更缺少鲜明的对照感。
看完影片认真地回味:这片儿太可乐了,现在缺的就是这种能让观众彻底放松好好笑上一阵儿的电影,至于什么寓意啊、深度啊,别扯了,简直跟影片挨不上边,再说了那玩意儿谁不会白活两句啊,都能喷上一套一套的,现在最重要的是会编、会搞,并能最终实现。我很佩服宁浩,他用300万就实现了,太靠谱了。
不是有心有意要去拿《疯狂的石头》去与《两杆大烟枪》比较,更没有过多地挑剔,只是希望宁浩不要在一片片的赞扬声中迷失了自己,因为我很喜欢这部影片,也开始喜欢上了宁浩,所以更希望他有更出色的片子出现。
最后,我很想说点不适合我评论的话:《疯狂的石头》为国产电影注入了新希望,无论是创作制作,还是市场,真心地希望宁浩导演能够再接再厉推出更好的片子!
电影打分:9.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