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从《我就是数学》里读华应龙老师

竹林小书生 2021-3-18 21:4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应龙”出自屈原《天问》:“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天问》中的“应龙”是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中以尾画江河,帮助大禹疏通洪水的飞天黄龙;这本书的作者华应龙老师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副校,是活跃在全国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名师。《我就是数学》是他于09年将自己从教20余年的教育散文整理而成的,分为“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生活感悟”6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在备课时精心琢磨、上课时化错教育、课后反复思考等方面的感悟。
    读罢本书,一个真实立体的华应龙老师便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他温文尔雅、热爱阅读、善于学习;他热爱儿童、紧抓契机进行化错教育;他严谨认真、躬身自省、长于反思。
     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偷懒,华老师利用工作闲暇读书破万卷,方得下笔有神、教学从容。这份“积极的偷懒”帮教师充实自我,帮孩子拓宽视野。华老师为上《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课研读不下20本专业书,他不仅停留在粘纸环、剪纸环、了解数学家莫比乌斯的层面,还希望学生能感受数学的奇异美,涉足拓扑几何,拓宽数学视野。课后,他依旧阅读,发现课堂中小男孩表演的魔术背后,正是拓扑知识。多宝贵的资源啊!捧起书来,方能解教学之困,释学生之疑,向孩子纯真的求知欲看齐。老师捧起书来,又何愁学生不爱阅读呢?
    错误是“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黑格尔)”,过度防错,大大减少了学生独立尝试再修正错误的探索意识。不论是在日常课还是在大型公开课上,学生出错都在所难免。对此,华老师实施了“化错”教育,不打击、不否定,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再以此为契机,修正想法。接受错误,给了学生信任,也为他拨冗见日,指明了继续思考的方向。在华老师的课堂上,错误变成了宝贝,冷静地分析、恰当地评价、灵活地纠正,让错误中生出了智慧。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允许学生犯错、理解差错的原因、在错误中寻找走向正确的方向,才能向孩子探究世界的脚步看齐。
    反思是成长最快的路。对于教师,反思的方向方方面面,可以对教学设计反思、对目标达成反思、还可以对教学评价反思。一次公开课上,华应龙老师鼓励一个成绩不好的小男孩说“爱迪生、爱因斯坦上小学的时候成绩都不好。”这句话引起班里一位女生不满,她大声说“您这不是打击我们成绩好的人吗?”华老师在总结时对女生做了回应,过了一段时间后,还给这两个孩子打电话回访。原来这个件事对两个孩子都有不小的影响:小男孩能认真地查缺补漏了;小女孩说她一直记着华老师说的“‘人人皆可为尧舜’,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很棒。当然,原来成绩好的,可能做的更棒!”一语暖言引导着两颗积极向上的稚嫩心灵,多美好的事情啊!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原来,在孩子单纯幼小的心灵里,一句肯定的话、一个支持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可以化成比书本知识更重要的人生信条,成为留在内心的力量!
    坚持学习、化错教育、不断反思,华老师的这些努力无不是源于对孩子的尊重。向华老师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1 粉丝
  • 1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