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了 都想写点东西梳理下 这些年对于信托的一点了解 或因拖延 或因懒惰 今天借这个平台 一起分享下吧
如果说评选下客户提出的最难回答的问题
冠军肯定是 什么是信托 而且是没有之一。
从广义上来说 信托是一种契约精神 是一种君子协定
从这个角度看白帝托孤可为信托 庄姬把孩子交给程婴亦为信托
在现代金融体系里 信托更多的是作为一种金融制度 金融工具而存在 在财富传承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例如卡耐基 洛克菲勒家族都有着自己的家族信托 我们比较熟悉的 梅艳芳 为了防止她妈妈把她的钱全败光 也设立了一个信托 定期支付生活费(她妈妈各种拉条幅闹呀)还有王菲 沈殿霞 都为自己的子女设立了信托 还有我的女神 林心如 也说过 结婚前会将自己的财产信托
信托的隔离制度可以保证 即便破产信托财产依然不受到清算 在传承上又可以合理避税 而且信托是所有权和受益权分开的的形式 不用担心后代出现败家子
当然 这些都是国外的信托 在大陆 信托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资管工具 而且一直都被誉为金融里的坏孩子 先后经过6次整顿 从最开始的上千家 一直到今天的68家 并不再增加新的信托公司
2000年 央行要求所有信托公司停业
01年 《信托法》出台
03年 从央行移交到银监会监管
04年 银监会发布91号文 基于风险管理失当原则 一单出问题 暂停集合信托业务资格3个月 连续两单出问题的 取消集合信托业务资格(刚性兑付起源的标志)
07年 正式颁布《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并为符合要求的公司颁发新的牌照(这一张牌照价值10亿呀)
10年 出台《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
至此 信托的一法三规与刚性兑付全面成型 信托也开始了他的爆发增长。
以下数据来自于信托业协会网站
年份 信托公司托管资金规模(万亿) 单一资金占比 集合信托计划占比
10年 2.37 80.50% 12.57%
11年 4.81 68.21% 28.25%
12年 7.47 68.30% 25.20%
13年 10.91 69.62% 24.90%
14年 13.98 62.58% 30.70%
15年(截至3季度) 15.62 58.18% 33.84%
信托按其资金来源可分为单一资金信托计划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所谓的单一资金 绝大部分是给银行做了一个通道
何谓通道呢 银行是不能给企业投资的 只能借款 但是放贷数额是有限制的
所以很多时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 银行一手握着钱 一手握着融资方 但是就是连接不到一起
信托的存在就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信托公司为企业做一个单一信托计划 然后银行直接出资购买
银行理财很大部分就是这样
从数据里可以看出 信托公司所谓的托管规模大部分还是银行的钱
集合信托计划就是我们能接触到的那些产品 100万多少收益的 300万多少收益的 但是呢 一定不要问我买信托安全不
我真的没法回答你 虽然本人也是一个卖信托的小火柴 但是我也不敢说信托就是保本保收益的
信托也好 资管也罢 都是要看具体产品 具体投资标的的 不是说中信卖的就一定没问题
甄别一款产品业不是什么难事 信托无非那几个要素
谁要借钱(融资方) 借钱干嘛(资金去向) 拿什么抵押(担保标的) 拿什么还(还款来源)谁来操作这些事(受托人也就是信托公司)
不必那么深入的研究 但是至少知道个大概呀 别理财顾问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更别指望什么刚性兑付 那不过是为了推广开来的应急措施而已 68家信托公司的资产 满打满算估计也不到1万亿 拿什么来兑付15W亿
信托一般投向是 政府基建类 工商企业类 房地产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 还有艺术品 能源类的 兴起两年就销声匿迹了
其中就主要的增长方向就是房地产 所以在房地产市场降温后 信托公司也面临着一个无处可投的境遇
所以现在都可以抢滩家族信托了 中信就出了一个600万起的家族信托产品
未来信托的发展方向应该也是像国外一样在财富传承上
毕竟在大资管时代 信托的优势会越来越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