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的理财应该是在招商银行买过的一个月左右的产品,那时候连年化收益是什么意思都不怎么明白。大概是5年以前吧,然后很久都没理财,原因很简单,没有钱可理,那点钱都在股市里,确切的说是死死的套在股市里。
13年的时候,阿里推出了余额宝,几个月后我了解了下,觉得很是不错,可还是没什么钱可以放进去,过年的时候,和我妈讲了一下余额宝的好处和优点,讲的眉飞色舞,口水横飞,恰好那时候给她换了个智能手机,又恰好能蹭到邻居的网。给她下了一个支付宝软件,放了点钱进去体验一下,觉得不错,利息又高,那时候的收益应该属于顶峰了,6个多点。而且每天都能看到收益,老太太看见每天都多了几块钱,足够买菜了,很是高兴,看到自己的收益战胜了百分之多少多少的人了。于是把钱大举投入,如今一张银行存单都没了,因为她对我的信任和我的详细讲解,她的理财还算成功,比放在银行里多了不少收益,也多了灵活机动性,有意思的是后来这笔钱为我在股市里打新股提供了很大帮助。
14年股市回暖,新股重新发行,且改变的发行规则和制度。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简单说就是有利可图。我在东方财富网的新股吧,百度上的搜索,所在券商的融资融群部门经理那了解到了大量信息,决定融资打新,就是筹集所有能筹集到的资金。然后融资融券对冲套取资金申购新股,杠杆能加到1.5倍左右,打了一年左右,中了一些新股,收益还算满意。但后来股市大热,毫无理性的疯狂上涨,我打新股的行为就显得吃力不讨好了,每次都要很长时间研究新股的相关信息,繁琐的买入卖出对冲来套取现金,费时累脑啊,搞笑的是由于交易极度频繁,券商都把我的账户挪到千万资金以上的大户池里去了。而身边的人随便买买什么题材股垃圾股,收益就远远超过我。虽然挣钱,那是一段矛盾而苦恼的日子。不过打新股虽然没让我在股市大好的时候大赚特赚,却也让我在股灾来临的时候逃过一劫,以及后来的三浪下跌。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股市,让我对风险的厌恶多了几分。
资金从股市出来以后,觉得轻松不少,有点像打了通宵麻将,赢了钱回家睡觉的感觉,呵呵。然后就是放哪的问题。先放到浦发银行的周周赢里,利息是4.5个点,每周结算一次利息,每周可赎回一次。然后是支付宝里的招财宝,也就是支付宝的P2P,当时利率觉得还不错,6到12个月期限的6.5个点,变现特灵活,每年免费变现一次,我使用过,体验很好。再然后放京东的理财,其实就是保险的投连险,收益也不错6,7个点,安全系数高,保险嘛监管还是很严格的,保障金也多。投了京东,也去苏宁国美链家搜房这些我熟悉的看了看,发现都做P2P了,在国美那投了点。之后就是研究P2P了,现在大举杀入,不过不想说我投到哪里。以免有广告之嫌,不过我想说个人认为陆金所应该是可以信赖的,中国平安的亲儿子,平安旗下担保公司本息保证,平安的风控等等。相对的风险是极小的,绝对的风险是任何投资都无法回避的,包括银行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