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BEC 于 2015-3-18 10:57 编辑
爱神的飞刀 发表于 2015-3-18 09:02 
说的对,各区教育局也不愿意指标用不完最后被市里统调走。所以三甲的分配有倾向性,成绩好的学校三甲拿得 ...
以指标资格生的多少为依据,14年,
甘区的最大校是76。
沙区的最大校是格致。
中山的最大校是39。
西岗的最大校是34。
高新的最大校是17。
改革对后面的学校有利,比如79、工附,等等。小校、微校,与原先一样。说引起优质高中指标外流,几乎不存在。而且还到后面学校的指标也不会多,比如14年76的24指标一共才占了7个便宜,还给后面学校,后面学校有的能拿到1个,有的1个都拿不到。
除了3甲,还有23也是高中大校。
初中大校在电脑派位时,还能多拿抽签排在后面的高中的指标。比如14年中山区39,她拿到了11中16个指标,而按比例,她只有12个,多了4个。当然,综合起来,她是占便宜的。
还有,每年考24的公费生,39多还是9中多呢?大校不一定是强校。但规则却要整齐划一。
14年39中3甲指标的完成数据,被我们弄丢了。否则写出来更有说服力。
所以,规则科学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