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家长不敢提“高期望”这个词了!一说,就想起过去那种望子成龙型家长。但其实,家长自然都渴望把孩子教育好。并且,专家研究家长的教养类型,得出的结论都是,教育效果好的家长,对孩子不仅有关爱接纳,也有高期望和要求。在对孩子提期望和要求时,只要把握6个细节,就能把握教养大方向,帮助孩子成长进步!
⊙案例分享
先来看两个事例:
一:孩子自己搭乐高飞机,机翼部分他安装不了,他一边哭一边搭,持续大概10多分钟还是没有安上,最后他拿过来要我帮他,我当时很火大,觉得他哭得很烦,就给他收了,事后又后悔了,然后趁他上兴趣班的时候偷偷给他弄好了,请问罗老师,我这么处理是不是有问题?
二:儿子8岁二年级,做不好事情就哭。比如写作业、写字写不好就生气,纸都擦破了,一直哭。我过去想抱抱他,安抚他,说“没关系,写不好就不写了”,没想到他更生气了,把我推开。后来我也生气了,说了些不该说的话,他狠狠地看我的眼神让我心惊……
类似的小事,或许每天都在发生。家长怎样做可以给孩子力量,可以帮助孩子变得有抗挫力、更加强大起来?
⊙接纳和期望 让孩子更强大
家长应从以下两点入手,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品质:
1.接纳、无条件的爱(允许孩子脆弱、有负面情绪、有倒退的表现)。
上面两个例子中,孩子做不好时沮丧哭闹,这让家长有一种当家长很失败的挫败感。家长应接纳孩子,保持平和的情绪,允许孩子脆弱、崩溃,他可以在做不好、受挫时沮丧哭泣。这样,不但家长不会再有那种挫败感,孩子也随时可以安全地“脆弱”、“崩溃”,才能放心地成长,逐渐强大起来!
2.对孩子的教养目标要全面,适当提出期望和要求。
其实,家长自然都渴望把孩子教育好。并且,专家研究家长的教养类型,得出的结论都是,教育效果好的家长,对孩子不仅有关爱接纳,也有高期望和要求。道理很简单:你的期望和要求,在帮助孩子成长进步!
⊙对孩子提“高期望”注意6细节
关于期望和要求,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的是:
●教养目标要全面,而不只是成绩和成功。我们心里要有清晰的教养大方向,有指南针。
●我们可以有高期望和要求,但遇到不如意的表现,多从原因上去改变,而不是只对结果发怒。做最好的努力,接纳现状和以后的结果。
下面具体聊这几种情况:
1.你的期望和要求,促使孩子有真的进步。
孩子的自信来自他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见证。比如,如果孩子开始学琴了,家长应对孩子有一些要求,要他每天练一点。这样积累下来,他的水平真的有提高,他的信心和兴趣也会随之增强。
当然,家长的期望和要求需要比较合理,一个原则就是——比他目前水平稍高一点。你要让孩子:1.需要做一点努力;2.不让他费太多劲以至于绝望崩溃放弃。这也符合教育家维果斯基很早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你的期望和要求必须从正面提出,因为这是对他的能力和潜力的信任。
在最初提出要求和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都应如此。
比如,孩子学一样东西,一开始做不好时,我们可以说,“我看你平时做事都很努力的,这个,我们再多花一些时间练练,应该也可以做好的。”不论具体怎样说,只要我们心里真的有这份信任,有正面的心态,我们就能说得比较到位。
3.遇到瓶颈、挫败时,我们的要求,可以教给孩子积极应对、向前看,而不是沉溺于失败。
小幼儿在做事时,大人最好少围观少插手,只在他需要你时再帮忙。如果他一个人在那做,做不好,他可能放弃,也可能哭一会,也可能边哭边继续努力。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哭而烦躁生气,也不要马上去把他哄好、止哭。让孩子体验这种感觉,然后有机会自己调整,自己选择应对方式,这对他的情绪发展很重要。此外,家长可以在稍后跟他聊时,说一句表示理解的话,最后一定要以启发孩子积极思考解决方法来结束。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比如开篇提到的,写作业写不好。这时,家长要诚实于自己的心——如果这是他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并且也是应该做好的,就不要说“没关系,写不好就不写了”。我们可以观察一会,给他机会自己去处理。如果他需要你帮忙,再去帮一点——记住,只帮他需要的那一点,最后要让孩子觉得他自己努力了,是自己做好的!事后,把孩子叫来谈一下,平时可以做哪些来提高,制定个小计划。
4.对大龄幼儿的行为规范有要求。
比如,有关自控自律的要求,可以提升孩子自控能力。当幼儿感到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跟外界减少冲突时,他会觉得自己有掌控感、有力量。再如,对孩子礼貌的要求,可以让孩子赢得外界对他的尊重,更有尊严,这可以给孩子内心增值……
对孩子有适合他年龄的、必要的约束、要求和一些拒绝、不予满足,这对孩子有益。这样的关系里,互动更有活力和张力,孩子很容易体验到自己的力量。
5.不夸大孩子的感受。
很多家长都有夸大孩子感受的倾向。小孩无论哭闹、身体不适、受挫、对幼儿园学校不满……他所表现出的都只是他当时的情绪,家长爱子心切,感受起来,无意中就放大了很多倍。
我们可以:1.承认孩子的感受;2.指出事情可以变得更好,这些都是暂时的,帮孩子看到全景;3.启发孩子一起想,可以怎样做。
比如,当孩子回家抱怨老师如何不好时,我们可以表示理解,但只要老师没有需要你跟校长投诉的行为,那么,我们在跟孩子辨明是非的前提下,也要让孩子:1.尽量理解老师,有基本的尊重;2.多自省、做好自己,有时这会让老师也有转变;3.乐观、耐心地等待来年换老师。
孩子在未来一生里,都会遇到他不喜欢的同事或上司,他的生活里还会有各种tough的人和事,锻炼着去应对,才是帮他强大!
6.随着孩子长大,调整沟通方式和教养方法。
正常情况下,孩子会越长越强大的,但有些家长在无形地限制孩子,他们似乎沉湎于让孩子保持小宝宝的状态。比如开篇第二个例子里的妈妈,对于7、8岁的男孩,用对待小宝宝式的抱抱来安抚,显然不适宜了,这只会增加孩子的抵触情绪。
孩子当然可以有各种消极感受,但他更需要学习,怎样转念、怎样让自己跳出来,从情绪的泥沼里拔出脚,回到安全的地方,重新站立起来。看到全景、恢复理性思考、用语言表达、开发出适合自己的表达情绪的方式,都是很好的办法。 总之,家长心里要有清晰的教养大方向,有指南针,对孩子提适当的期望和要求,但遇到不如意的表现,多从原因上去改变,而不是只对结果发怒。做最好的努力,接纳现状和以后的结果。这样,孩子才能放心地成长,逐渐强大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