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分享

我是诗君 2012-8-20 13:3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风月吟
                           
曾经几度
      梦里会佳期
明月水柳间
      挽手依偎
缕缕知心语
      沁人神醉
酣眠乍醒
      叹惋犹不已

岂是我多情
      你自柔媚
衣艳容丽
      桃花露美姿
言飞笑临
      春风化冰石
天天见你
      不免生相思

恨人生
      难如意
海内凭飞
      落魄无枝栖
更几番相恋
      一炬烟灰
人憔悴
      情已衰

我与你
      缘何在
江流不住
      暂聚总别离
徘徊婵娟里
      愿此风月
便是彼此
      长存之心怀


简析
    这首诗谋篇布局十分巧妙,引人入胜。全诗三十二行,共分四节,每行八句,这样的结构安排给人整齐严谨的视觉感受。第一节诗描写梦中相会的动人情景:月下花前,水畔杨柳,彼此相互依偎,共话知心之语。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可惜这只是一场美梦而已。第二节诗承上而来,指出自己如此痴情,乃是因为少女的柔媚,并且细致描摹少女的容貌与笑语。“衣艳容丽/桃花露美姿/言飞笑临/春风化冰石”,这四句诗的暗喻手法,非常自然贴切,生动再现出少女的美貌和柔情。第三节诗,笔墨转向自己,抒发漂泊天涯、曾经失恋的感伤之情。海内之大,竟然无栖身之所;几番相恋,却是化作点点烟灰。这怎么能不让人身体憔悴、精神衰落呢?这一节诗看似突兀,其实跟上节是藕断丝连。正是因为前途渺茫,感情脆弱,所以不敢追求眼前的少女。这也为第四节诗做了铺垫。“我与你/缘何在/江流不住/暂聚总别离”,这四句诗,顺势而来,表达彼此虽然现在相逢,但是无缘结合的感叹。这里采用起兴手法,让诗情仿佛行云流水一般自然流露。既然无法走在一起,那只好祝愿彼此的心怀,永远好像惬意的风月一般!此诗情节连贯,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李云(选自诗集《明月临空》)


       夏夜无眠
                              
  唧唧 唧唧 夏虫争鸣
   深林的响声如织如风

  戚戚 戚戚 心意灰冷
   满塘的莲花似霜似冰

坐不安 睡不眠 小巷来往
昏黄的灯影里 不由怅望
银河中欲明还灭的星光


简析
      炎热的夏天,让人感到闷热不堪;渺茫的希望,令人感到惆怅不已。在这夏天的夜晚,难免使人思绪繁乱,彻夜无眠。《夏夜无眠》这首诗,作者不仅描写了夏夜的寂静环境,还表现出焦虑不安的心情,并且隐约透露出美好憧憬最终幻灭的无奈之情。诗歌前面两行句子,以动写静,摹拟昆虫的鸣声,浓密的响声“如织如风”,衬托出夜晚的沉静。第三行和第四行的诗句,描摹内在的心理感受,心灰意冷,仿佛冰霜一般。“唧唧”和“戚戚”双声词的采用和重复,不仅加强诗歌节奏的效果,也有力烘托环境的氛围。最后三句诗,将作者焦虑、彷徨的心绪表现得十分传神。因为坐卧不安,难以成眠,所以在灯火昏暗的小巷里徘徊不已。那“银河中欲明还灭的星光”似乎含有某种象征含义,也许这其中的寓意正是作者无眠的缘故。此诗的节奏非常鲜明,音韵格外严谨,产生出和谐优美的格律。《夏夜无眠》虽然是现代新诗,但是语言凝练,情意含蓄,具有古典诗歌的魅力。——陶亚薇(选自诗集《明月临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9

 楼主| 我是诗君 2012-8-30 14:4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月下怀人
                             
昆玉河畔一别 何曾料想
至今未有举杯同乐的时光
人生好似落叶 飘荡不定
无力摆脱随波逐流的宿命
春去秋来 娇媚的脸颊
是否染上冰霜点点的黄花

夕阳沦落 迢迢的路程
  何处寻觅逝去的芳踪
  西风飒飒的澄清九霄
独酌在月色凄冷的荒郊
散无常 聚无常 祈盼来春
惊现出乍见无语的销魂

简析
    岁月无情,美好的时光匆匆而过。曾经把酒言欢的朋友,而今何在?在这生活艰难的社会现实中,她那娇媚的笑脸,是否容光依然?凄凉的深夜,令人陷入不尽的怀念。《月下怀人》这首诗,诗人不仅抒发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而且表达出渴望重逢的美好期盼。全诗分为两部分,构思巧妙,布局合理。第一部分首先发出感慨,慨叹友人已经分别多年,彼此再没有举杯欢庆的时光。然后,诗人用飘浮不定的落叶,比喻坎坷挫折的人生,表现出落魄失意的境况。“春去秋来 娇媚的脸颊/是否染上冰霜点点的黄花”,这两句诗发出疑问,在漂泊无助的遭遇下,友人是否依然保持天真的笑容。此处采用“黄花”,比喻憔悴的容颜。这一节内容,语言清新,感情真挚。第二部分诗人抒发对友人刻骨铭心的怀念。不论友人身在何方,对她的满怀思念不会终止。萧瑟景象的描写,渲染出寂寞、冷落的心境。“散无常 聚无常 祈盼来春/惊现出乍见无语的销魂”,这最后两句诗,是一往情深的痴语,将想念之情推向高潮。——钟予芳(选自诗集《明月临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是诗君 2012-8-30 14:4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月下怀人
                             
昆玉河畔一别 何曾料想
至今未有举杯同乐的时光
人生好似落叶 飘荡不定
无力摆脱随波逐流的宿命
春去秋来 娇媚的脸颊
是否染上冰霜点点的黄花

夕阳沦落 迢迢的路程
  何处寻觅逝去的芳踪
  西风飒飒的澄清九霄
独酌在月色凄冷的荒郊
散无常 聚无常 祈盼来春
惊现出乍见无语的销魂


简析
    岁月无情,美好的时光匆匆而过。曾经把酒言欢的朋友,而今何在?在这生活艰难的社会现实中,她那娇媚的笑脸,是否容光依然?凄凉的深夜,令人陷入不尽的怀念。《月下怀人》这首诗,诗人不仅抒发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而且表达出渴望重逢的美好期盼。全诗分为两部分,构思巧妙,布局合理。第一部分首先发出感慨,慨叹友人已经分别多年,彼此再没有举杯欢庆的时光。然后,诗人用飘浮不定的落叶,比喻坎坷挫折的人生,表现出落魄失意的境况。“春去秋来 娇媚的脸颊/是否染上冰霜点点的黄花”,这两句诗发出疑问,在漂泊无助的遭遇下,友人是否依然保持天真的笑容。此处采用“黄花”,比喻憔悴的容颜。这一节内容,语言清新,感情真挚。第二部分诗人抒发对友人刻骨铭心的怀念。不论友人身在何方,对她的满怀思念不会终止。萧瑟景象的描写,渲染出寂寞、冷落的心境。“散无常 聚无常 祈盼来春/惊现出乍见无语的销魂”,这最后两句诗,是一往情深的痴语,将想念之情推向高潮。——钟予芳(选自诗集《明月临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是诗君 2012-8-30 14:4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月下怀人
                             
昆玉河畔一别 何曾料想
至今未有举杯同乐的时光
人生好似落叶 飘荡不定
无力摆脱随波逐流的宿命
春去秋来 娇媚的脸颊
是否染上冰霜点点的黄花

夕阳沦落 迢迢的路程
  何处寻觅逝去的芳踪
  西风飒飒的澄清九霄
独酌在月色凄冷的荒郊
散无常 聚无常 祈盼来春
惊现出乍见无语的销魂


简析
    岁月无情,美好的时光匆匆而过。曾经把酒言欢的朋友,而今何在?在这生活艰难的社会现实中,她那娇媚的笑脸,是否容光依然?凄凉的深夜,令人陷入不尽的怀念。《月下怀人》这首诗,诗人不仅抒发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而且表达出渴望重逢的美好期盼。全诗分为两部分,构思巧妙,布局合理。第一部分首先发出感慨,慨叹友人已经分别多年,彼此再没有举杯欢庆的时光。然后,诗人用飘浮不定的落叶,比喻坎坷挫折的人生,表现出落魄失意的境况。“春去秋来 娇媚的脸颊/是否染上冰霜点点的黄花”,这两句诗发出疑问,在漂泊无助的遭遇下,友人是否依然保持天真的笑容。此处采用“黄花”,比喻憔悴的容颜。这一节内容,语言清新,感情真挚。第二部分诗人抒发对友人刻骨铭心的怀念。不论友人身在何方,对她的满怀思念不会终止。萧瑟景象的描写,渲染出寂寞、冷落的心境。“散无常 聚无常 祈盼来春/惊现出乍见无语的销魂”,这最后两句诗,是一往情深的痴语,将想念之情推向高潮。——钟予芳(选自诗集《明月临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是诗君 2012-9-8 23:5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阳泉
可怕的精怪
                             
可怕的精怪  任何时候
  总是盘踞在我的心头

我仰天大嚷 嗨 嗨 嗨
它微微荡开 却又汹涌袭来

我挥拳捶墙 咚  咚  咚
它沉默无语 自是泰然不动

  蒙头裹脚 我索性睡眠
天哪 梦里又见它的嘴脸


简析
    此诗作者采用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细致描绘“精怪”的神秘可怕,表达渴望摆脱困扰的愿望。情绪是看不见,听不着的,作者却采用生动的形象描摹它的特征。在第二节诗里,作者把它比作海浪,时而荡漾,时而澎湃,非常广泛。在第三节诗里,作者又把它比作高山,默不作声,岿然不动,非常厚重。这样的描写,的确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此诗的语言活泼,富有情趣。作者将某种情绪比作可怕的“精怪”,始终盘踞在心头之间,可谓恰如其分。“蒙头裹脚 我索性睡眠/天哪 梦里又见它的嘴脸”,这最后一节诗诙谐幽默,即使把头和脚蒙上,沉沉入睡,精怪的嘴脸依然出现在梦中。此外,“嗨 嗨 嗨”口语的使用,给人洒脱不拘的感觉,增添不少趣味。超现实主义宣称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彼岸”世界,即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后世界比前一世界更真实。超现实主义诗歌提倡自动写作法,把梦幻和一刹那的潜意识记录下来,达到“纯精神的自动反应”。《可怕的精怪》就是一首较为典型的超现实主义诗歌,注重表现内在潜意识的微妙感觉。——陶亚薇(选自诗集《明月临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是诗君 2012-9-24 16:0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晋中
爱的真谛

爱 是盈动的心灵
于风雷雨电的洗炼中
  而闪现的飞虹
  多么色彩纷呈
  多么岁月难逢
她不因婚姻的约定
   而来临有影
也不为恋人的远行
   而逝去无踪
爱 就是情感的歌咏
   陶醉伴终生


简析
    《爱的真谛》,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爱的真实的道理和意义。无疑,此诗是要表达一种形而上学的认识,具有抽象思维的观念。但是,这毕竟是一首诗篇,侧重表达对于爱情的感悟;因此,必须借助形象思维进行构思和创作。为此,作者运用各种表现手段,塑造出一个较为丰满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个独特的形象,体现出普遍的道理。诗篇开始把“爱”比作“彩虹”,就非常形象。彩虹无比美丽,很难出现,并且需要经历风雨的洗礼。这跟现实生活一样,要想获得真正的爱情,必须要经历感情的艰难考验。诗篇中间部分运用对比句式,表达真正的爱情不会受制于外在的物质环境。不是结婚成家就有了爱情,不是恋人离去爱情就会消失。“爱 就是情感的歌咏/陶醉伴终生”,这最后两句诗,将爱情升华到更高的境界,也是此诗的点睛之笔。爱情是情感世界中,富有浪漫而美妙的歌曲,能够使人一生为之陶醉。全诗表现手法新颖独特,语言文字明快畅达。这首诗虽然是富有哲理意味的作品,但是由于采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艺术形象较为鲜明,所以诗歌避免了抽象而艰涩的弊端。——陶亚薇(选自诗集《明月临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是诗君 2012-11-5 15:3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晋中
江城子

乌云漠漠笼青山
夜微寒  自难眠
   千里跋涉
  美梦总如烟
廊上徘徊愁不禁
风雨骤 落花残

只身创业路途艰
一时跌 岂无前
   世事如麻
  探索会知源
夜雨茫茫终会敛
风飘荡 露长天

简析
    这首词巧妙地将写景、说理和抒情融为一体,做到寄情于景,情理相生。上阕前三句陈述风雨欲来的深宵,独自难眠。“千里跋涉/美梦总如烟”,这两句词道出抑郁已久的苦衷,亦是夜不能寐的缘由。然后以风雨凄厉、落红凋残的景象描绘,衬托迷茫无措的忧愁。下阕由抑而扬,情绪为之高昂。“世事如麻/求索总知源”,这两句词表明,虽然世事纷乱迷茫,但是一定能够探究出本质和规律;这也是创业不致失败的根由。最后三句词以风雨收敛,景象晴朗,预示未来光明的前景。此诗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有力。“千里跋涉/美梦总如烟”与“只身创业路途艰/一时跌 岂无前”的词句,具有现代口语的特征,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掷地有声。“廊上徘徊愁不禁/风雨骤 落花残”和“夜雨茫茫终会敛/风飘荡 露长山”的词句,既有栩栩如生的形象,又有畅快淋漓的情感。《江城子》这首词吟诵起来,干净利落,毫无拖泥带水的弊端。——(选自诗集《明月临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是诗君 2012-12-18 13:2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晋中
无题
                              
万籁无声落月残
楼台远眺水流寒
桃花谢尽来春笑
倩影南飞几度还

题解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恋人离别,令人伤心,尤其是在萧瑟的秋天。残月冉冉西落,流水哽咽凄寒,在这寂静无声的夜晚,诗人登楼远眺,怀念佳人。这首七言绝句《无题》,正是表现这样情境的诗篇。诗人描摹了在月残水寒的深宵,自己远眺怀人的图景,抒发了佳人远去、何时归来的慨叹。

赏析
    欣赏诗歌,需要捕捉其中的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诗人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景象的统一。对于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诗人为了主观情感的表达。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寄托着复杂的感情,暗示着深邃的哲理。
    《无题》这首诗的前面两句,描写秋天萧瑟的景象。深宵时分,残月西下,流水凄寒,四面一片寂静。此时此刻,诗人登楼远眺,怀念离去的佳人。“桃花谢尽来春笑/倩影南飞几度还”,这两句诗,运用反衬的手法,描写桃花虽然现在凋谢,但是来春还有盛开的时节;可是佳人的倩影,什么时候才能归来?这样的诗句,渲染出物是人非、何日相逢的感叹!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残月、寒水和桃花等,这些意象共同组成凄清、迷离的意境。通过这些意象和意境,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孤寂与冷落的心情,以及渴望佳人重返身边的向往。
    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大凡借景抒情的诗词,景物的选取,都决定于诗情的表达需要。这首诗表现出景物的凄清氛围,正是由于诗人孤寂、伤婉的情感所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是诗君 2012-12-18 13:2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晋中
无题
                              
万籁无声落月残
楼台远眺水流寒
桃花谢尽来春笑
倩影南飞几度还

题解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恋人离别,令人伤心,尤其是在萧瑟的秋天。残月冉冉西落,流水哽咽凄寒,在这寂静无声的夜晚,诗人登楼远眺,怀念佳人。这首七言绝句《无题》,正是表现这样情境的诗篇。诗人描摹了在月残水寒的深宵,自己远眺怀人的图景,抒发了佳人远去、何时归来的慨叹。

赏析
    欣赏诗歌,需要捕捉其中的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诗人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景象的统一。对于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诗人为了主观情感的表达。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寄托着复杂的感情,暗示着深邃的哲理。
    《无题》这首诗的前面两句,描写秋天萧瑟的景象。深宵时分,残月西下,流水凄寒,四面一片寂静。此时此刻,诗人登楼远眺,怀念离去的佳人。“桃花谢尽来春笑/倩影南飞几度还”,这两句诗,运用反衬的手法,描写桃花虽然现在凋谢,但是来春还有盛开的时节;可是佳人的倩影,什么时候才能归来?这样的诗句,渲染出物是人非、何日相逢的感叹!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残月、寒水和桃花等,这些意象共同组成凄清、迷离的意境。通过这些意象和意境,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孤寂与冷落的心情,以及渴望佳人重返身边的向往。
    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大凡借景抒情的诗词,景物的选取,都决定于诗情的表达需要。这首诗表现出景物的凄清氛围,正是由于诗人孤寂、伤婉的情感所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W9 2012-12-19 07:4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没酒哥我给你倒上、、、、;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4 粉丝
  • 115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