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经济学没有那么神秘,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数学和逻辑还可以,都应该看的懂基本道理。
我在这里抛砖引玉,有不当之处请行家指正。
假设全社会有财富100元,姑且叫甲类财富,再假设五分之一的流通货币即20元恰好流通够用。
现在有若干土地可流转(我国以前土地是不可以买卖的,只能划拨),姑且叫乙类财富,市场估值100元。
问题1、如果不增发货币,会有什么情况?
按照五分之一的通货比例,20元通货对应200元财富,显然物价应该贬值一半,即甲类乙类各应50元。
问题2、如果增发货币20元,会有什么情况?
按照五分之一的通货比例,物价不变。
问题3、如果增发货币30元,会有什么情况?
按照五分之一的通货比例,物价上升25%,通货膨胀。
问题4,增发30元后,这30元全部流入土地市场,会出现什么情况?
甲类商品价格保持不变,乙类商品估值150元,即价格上升50%。
问题5,政府调控土地价格回到原值,会出现什么情况?
乙类商品价格回归,甲类价格必然上升50%。
问题6,政府通货紧缩收回超发货币10元,会出现什么情况?
商品价格回归原值。
问题7,通货膨胀时,对谁有利?
假设分配的增长与通货的增长一样。
企业家最得利,因为他们都是负债经营,通货膨胀相当于他们买了廉价的土地、设备,生产销售高价的商品。
中产阶级最悲惨,手里的存款贬值了。
穷人挣一个花一个,无所谓。
问题8,通货紧缩是,对谁有利?
假设分配的减少和通货的减少一样。
中产阶级最得利,手里存款增值了。
企业家惨了,因为他们都是负债经营,通货紧缩相当于他们买了高价的土地、设备,生产销售廉价的商品(现在跑路的业主不是很多么)。
穷人挣一个花一个,无所谓。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本质是土地,房价上升的不是建筑成本,而是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