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大刀阔斧改变工业发展方向 依靠13亿人口提供的廉价劳动力,“中国制造”在出口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在抢占了国际市场之后却背负着“低技术含量”的不良名声。细看“中国制造”,我们出口的产品确实技术含量不高,并且高档产品的国内需求都大部分来自进口来满足。“十二五”规划中则要求把我们建设成一个经济强国,而非单纯的经济大国。 在产能方面,发改委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淘汰落后产能重点行业将从“十一五”期间的12个增加到19个,加大部分行业的淘汰力度,着重于生产效率和科技含量的提高。 落后产能是指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工信部在解读《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时表示,新增加的7个行业为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行业。 我国工业行业中,不少企业仍然延续这传统的制造工艺,生产效率极低,而且对能耗的浪费极大,污染问题也常受到附近居民的投诉。规划中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800万吨、炼钢4800万吨、焦炭2533万吨、平板玻璃1843.5万重量箱等。部分行业淘汰力度加大,电解铝、铁合金、电石、水泥、平板玻璃和造纸等6个行业增幅分别为39%、85%、90%、48%、200%和130%。 企业的技术含量是评估一个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准,“十二五”就要求各行业企业必须加大行业的技术投入,尤其要加大工业设备生产中气动元件、液压技术的投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成为真正的工业强国。
本文章转摘自www.seyas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