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请摘掉功利教育的“绿领巾”

福娃妈 2011-10-19 09:0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福娃妈 于 2011-10-19 06:01 编辑

陕西少工委称小学差生戴绿领巾属个案已被叫停
1.jpg
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外,一些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
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学生戴“绿领巾”事件一经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昨日,该事件在网上被广泛转载、评论。
  而对于孩子的这种区别式的激励措施,专家认为,所谓用“绿领巾”激励上进的做
  法仅是学校的一厢情愿。学校对教育方法形式上的变革,掩饰不住实质的尴尬。
  “缺乏尊重、缺乏人格教育,即使学校成绩再好,品德素养不健全教育仍然是失败的。‘绿领巾’创意的失败,也给教育工作者如何改变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
  市民
  “绿领巾”咋激励孩子上进?
  西安市未央区一小学的一年级部分学生戴上“绿领巾”,有家长质疑给成绩不好的孩子贴上“差生”标签,昨日本报报道后,省少工委介入调查,该校学生戴“绿领巾”的做法被叫停。
  小学里有的孩子戴红领巾,有的孩子戴绿领巾,虽然校方称此举为激励孩子上进,而很多网友认为,这样做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做法欠妥。
  网友“烟雨云”说:我们教育体制怎么了,难道对孩子的身心伤害还不够么?这种华而不实的做法实在让人生气。网友“墙头墙尾”说:武汉出现过“五道杠”,西安又出现“绿领巾”,这些奇怪标志其实就是划分优劣等级,很难对小孩子起到激励作用。
  多数网友认为,学会尊重别人是教育的根本,孩子优差不能用领巾颜色区分,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学校这样做对孩子又是精神打击。
  市民张女士的女儿在读小学三年级,她说,有的孩子比较调皮,但并不能说是坏孩子。“绿领巾一旦戴上就好像是个特殊标志,让其他孩子以有色眼镜看人。”
  市民郭鉴明说,经常回想起儿时光荣加入少先队的日子,绿领巾的出现,心里总觉得有些别扭。孩子没戴上红领巾肯定心里不高兴,何必又多此一举。
  网友
  98.09%的网友认为会伤害孩子自尊心
  在某网站微博的热点话题讨论中,有超过3000位网友参与“您同意给差生戴绿领巾吗?”的投票。
  截至昨日下午6时15分,98.09%的网友选择“不同意,会伤害孩子自尊心”。仅有“1.91%”的网友选择“同意,可以督促孩子”。更有超过14000名网友参与相关讨论。大家更多的是关心被戴上了绿领巾的孩子们心里是否受到影响?
  @倔强浪子:小学生的学习不好不能代表他这辈子的人生都要比学习好的学生要低一级,这些小学生的思想就是一张白纸,以“红、绿领巾”来区分、来所谓的“激励”是不是过于牵强?这样是不是会给他们幼小心灵造成伤害?
  @一刀:没有不是的学生,只有不是的老师。这话以前我很反对,现在认可。老师育人,常是按照自己的或者一个统一的要求去教学生。可是学校不是军营。很多事应从多个角度去考量,不能用一个尺度去裁切。世上事对错很难有个绝对,何况学校?绿领巾其实就是用优劣的标准来衡量本无优劣之分的孩子,多无辜啊!
  官方
  全省少先队检查标志使用状况
  昨日上午,省少工委官方微博发布信息,称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让孩子们佩戴“绿领巾”一事,经查属实。省少工委对这种严重违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相关规定的做法,表示坚决反对,要求立即纠正并在全省各级少先队组织中开展少先队标志标识使用情况的检查。
  据介绍,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在建队日首批吸收50名少先队员,另有40名确定为苗苗队员,戴上绿领巾。由于学校前期调研不够充足,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也没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做法欠妥。
  省少工委工作人员表示,经初步了解,此事件属个案,未央区少工委及区教育主管部门得知情况后,立即叫停此项做法,并全部收回“绿领巾”,要求学校即刻召开专题家长会向家长解释说明。
“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素质教育,学习成绩还往往是唯一的标准尺码。”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牛 说,所谓用“绿领巾”激励上进的做法仅是学校的一厢情愿。学校对教育方法形式上的变革,掩饰不住实质的尴尬。“缺乏尊重、缺乏人格教育,即使学校成绩再好,品德素养不健全教育仍然是失败的。‘绿领巾’创意的失败,也给教育工作者如何改变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报记者 宋飞鸿
  别让不公平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渴望尊重、平等、公正,无论孩子还是成人,无论在学校还是其他单位、场所,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这种待遇。
  现行教育观念和方法缺乏人格关怀,当孩子上学起,就因学习表现不佳戴上特殊标签,类似现象普遍存在。孩子小不太懂事,长大回忆这段经历,当初不公平的种子在心中已生根发芽。不少学生接受教育学习多年,仍然不能建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品德,这种功利化、短期化教育方式将会付出沉重代价。
  互动
  某网站微博邀记者与网友交流
  昨日下午5时至6时,参与报道的记者宋飞鸿、李建利应某网站微博之邀,做客微访谈,与网友互动交流“绿领巾”事件采访经过。
  短短一个小时的交流,网友们提问近千条,两位记者也回答了60余个问题。问:跟你们接触的老师和校领导认为这样是对学生身心发展好吗?
  答:一些家长提出孩子没有红领巾心里不平衡,老师也参考了外地做法,觉得也是一种激励措施。
  问:你们采访中,孩子对于绿领巾抵触不?
  答: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虽小,也有自尊心,也知道戴着绿领巾没有红领巾好看。
  问:这样的做法为啥不征求所有家长意见?
  答:学校出于帮助孩子的想法,觉得没有不妥,所以也没征求家长的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2

 楼主| 福娃妈 2011-10-19 09:1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请摘掉功利教育的“绿领巾”(人民时评)
姜泓冰

2011年10月19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未来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不是少数自我强大的精英,而是遍布各个阶层的一代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

几乎所有中国孩子胸前都曾飘扬过红领巾,人人知道它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标志,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红旗一角”,对于初入学校的孩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与向往。然而没有想到,在陕西西安的某个小学,竟然会由此派生出一条惹眼的“绿领巾”来。

虽然学校有些委屈地说,他们的本意只是为了“激励”那些还不够入队条件的学生,但如此“激励”手段显然更多被理解成了压力与打击,缺少对于孩子自尊心、平等意识的理解与关注,难以达到激发上进心的目标。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应该以健全人格的公民为培养目标,教育孩子“成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成才”。然而,眼下的现实却恰好相反。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急功近利的态度将“育人”过程挤压得十分扁平,不仅让孩子承受了难以负担的学业压力,更将庸俗浅薄的功利化价值观念植入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很难想象,一个从未感受到平等与尊重的“差生”,如何能够拥有适度的自尊自重意识、不以对立的情绪看人处世;也很难想象,一个仅因学科成绩优秀或拥有了“红领巾”、“五道杠”就被娇纵的“优等生”,即便日后成为“精英”,便会陡然懂得平等待人、体恤弱势人群。一位16岁的“神童”博士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应当做“王者”、“人上人”,且要求并不富裕的父母付全款为他在北京买房,此等表现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这种单薄教育理念的缺失。

  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谋划长远的关键时期。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投射下,教育很难独醒,最容易被世俗“劫持”而沦丧根本的育人理念。但未来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不是少数自我强大的精英,而是遍布各个阶层的一代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要培养他们,请从摘掉教育的“绿领巾”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承包水塘养鱼 2011-10-28 22:1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承包水塘养鱼 于 2011-10-28 22:23 编辑

:D :D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3 粉丝
  • 112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