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外教育之别
由于历史、制度、宗教、风俗、观念的不同,中西方在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人,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而教育是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靠教育,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研究探讨中外教育的差异和表现,对我们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我国是世界考试的故乡,也是考试制度的发祥地。在古代中国,以科举制为代表的考试制度在选贤用能、兴教育才等方面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学者曾将其称誉为世界各国中用以选拔真才之最古老制度。自明清以来,我国的考试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逐步僵化,成为禁锢教育、束缚人才的枷锁。倒是西方资本土义国家后来居上,不断创新,建立了以文官制度为代表的西方考试用人制度,学校考试制度也更趋完善。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把考试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迅速而又深刻地改变着本国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他们围绕培养国民综合素质在考试方面动足了脑子,在考试理论和实践方面都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引发了多次触及社会各个领域的考试改革运动,并出台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考试改革方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考试的评价标准其实是由教育观决定的。即要强调哪些教学内容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决定了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在国外,考试只是一个学习效果的检验工具。然而在中国,考试主要是作为筛选工具,分数不上录取线,就意味着被现行教育体制所淘汰。
中外学生都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但方法却不一样。国外的学校考试多采用等级制,而中国学校的考试则习惯于用百分制,认为百分制的区分度高,一分之差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学生考试的主要目的就是升学就业。而在国外,考试的意图是鼓励创新思维,除数学外是不会有什么标准答案的,只要你给出合理的解释,取得某个答案的合理理由,即便答案不正确或不完善,一样可以拿高分,考核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创新水平是外国教育的唯一目的。
例如,国外的作文考题一般不定有关自己生活的题目,因为小孩子的阅历本来就简单,写这种文章只会让学生“捏造事实”。题目一般都是有知识性的,而且能激起学生对这方面学问的兴趣,这些题目把作文的知识性、趣味性全部体现出来,还能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而国内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有关自己生活的题目,还要训练学生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学生一写作文就觉得愁眉苦脸,毫无兴趣。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它重视的是应付考试.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的教育。而国外的教育重视的则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重视的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今后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由于这种差别,使得各自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在能力上大不相同:国外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远强于中国同龄学生,中国学生的考试分数和记忆能力远远高于外国学生。
二
中国教师为了学生能够快速并大面积地吸收知识,就把知识“嚼”烂了,快速地“喂”进学生的脑子里;在国外,老师想方设法使孩子的大脑充满疑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问问题的能力和勇气。他们不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千方百计地告诉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以及面对问题如何寻找答案,也就是教会他们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国外教育是既往不咎的鼓励式,强调从零开始,重在抓住未来;中式教育则是鞭策式,强调高标准严要求,重在抓住今天。国外的教育鼓励开放式的思考讨论和实际应用,考试则根据学科的不同分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开卷考试并不是简单地抄书,学生必须有自己的见解、操作与创新。如生物课的开卷考,学生为了说明某种动物或植物的生长过程,必须亲自去实地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并提出对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的建议。中国的教育鼓励死记硬背知识点、熟练掌握考试内容,而所有主科考试只有闭卷一种形式。在论及中国考生的印象时,美国学者认为,中国学生普遍缺少课外活动的锻炼,主要精力都放在教科书和完成学校的作业上,因此知识面窄,社会活动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都比较低。
中国教育侧重危机感,是尖子式教育,要求出人头地跑在第一。而国外教育侧重宽松式。如美国教育重在“要你努力就成”;而英国则在改革考试制度方面,采取措施积极鼓励中学生发展专长,不强求每个学生受同样的课程限制,允许适当偏科,以鼓励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深入学习。
三
在奖励方面,国外的老师通常会说:“你在某某方面不错,但比某某人差一点,要加油!”这可以让学生进步,再进步。而我国的老师会把自己的表扬直率地表达出来,使人沉醉在自己的进步之中,反而骄傲自满。
国外老师对学生的罚是一种批评,能让人铭记于心,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而国内的应试教育是加罚作业。如错一个词就要把这个词抄四十到五十遍;因为字没写好就罚抄课文三遍等等。应试教育的罚构成了对学生身体的摧残,因为抄写的无数次机械的重复造成了学生极度厌烦的情绪,乃至心理紊乱,烦躁不安,有些同学还因为老师的罚声称要上法院告老师……
四
中国学生的校园生活紧密围绕两个字“学习”,校园学习气氛很浓。相比之下美国学生的校园生活要轻松很多,除了上课学习,学生还要参加很多其他活动,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组织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
国外学生可以任意选一门便于找工作的课程,这无疑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们每天很早就放学,所以他们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课外活动,寻找适合自己,与社会需求相符的课程。
五
在专业素质培养上美国教育鼓励思考、开放式的讨论和实际应用,中国教育则侧重于鼓励知识的记忆、理论的掌握和对付考试。我国中学生年年都可以拿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大奖,但却没有任何成年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很少听说美国中学生有拿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的,但是美国的成年人却是世界上拿诺贝尔科技奖最多的。
众所周知,中国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往往奔波于狭窄的“基础知识”的海洋中,就算有学习太极拳的机会,也无暇顾及。
在少数“基础知识”领域,中国学生确实比美国学生扎实,但论起综合素质,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差远了。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而且能够开拓思维、丰富思想、传承文化。
国外教育的优点是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想的社会做好准备;弊端是,学生基本功不扎实,性格放任,纪律涣散。而我国的教育重视文化基础课,学生学到的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比大多数国外学生多,这无疑在某些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而且中国学校的管理相对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神集中,这种教育方式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我国中小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在奥林匹克竞赛中成绩突出,和这种教育模式是分不开的。
转自:智慧空间 |